清诉。
培训贷陷阱:不合格网点欺骗求职者
因儿子遭遇培训贷款,田先生近日将培训机构博创华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创华宇”)郑州分公司告上法庭。 他的儿子田奇(化名)自去年7月与该公司签约以来,就背负着2万多元的培训费贷款。
合同签订后的第五天,从未参加过培训的田琪要求解除双方签订的培训合同和贷款合同,并要求公司返还或更换贷款。
田先生远不是唯一一个因为陷入培训贷款的困境而走上维权之路的人。 此前,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发表了《南京多名大学生求职遭遇“培训贷”》报道,揭露不合格培训机构与贷款机构联手诈骗大学生求职。 报道发表后,不少有类似经历的年轻人向记者寻求帮助。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分支机构打着“总行合格”的旗号,欺骗求职者申请培训贷款。 欺骗人们的新伎俩。
之前承诺的零学费培训为何改变?
2017年7月,正在郑州做暑期实习的大三学生田奇给父亲打电话,称自己在招聘网站上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不仅月薪超过6000元,对方公司还提供免费职位。 预训练。 更重要的是,该公司自称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软件工程师培训基地。
“当我听说它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时,我没有太多疑虑,”田先生说。
2017年7月21日,田七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签署了博创华宇公司提供的《培训入职协议》。 他仔细翻看后发现,原本承诺的零学费培训变成了贷款支付方式,培训费为12800元。 对方告诉他,培训后有了一份高薪工作,每月一两千元的债务他都能轻松应对。
因此,田七选择了分期还款。 还款方式为公司在前9个月偿还银行需要还款的部分。 从第10个月开始,每月将有1548.37元存入他的还款账户,个人还款期限为15个月,加上公司还款部分,共计24个月。
西安的林伟(化名)和深圳的陈杰(化名)在签订合同时也发现了不对劲。
2016年,毕业两年后,林伟打算跳槽,进入当时还很流行的互联网行业。 当地的一个招聘会上,一名拿着传单的工作人员与林威聊天,表示可以介绍林威到他们公司面试。
“他说公司叫北邮在线,全国连锁,没有基础知识也没关系,公司负责岗前培训。” 林伟说,公司还向他承诺“培训结束后就会分配工作”。
在薪资方面,这家公司提供同样高的薪资价格。 据北京邮电在线学生提供的录音显示,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你是本科学历,你的月薪保证在7000元以上;如果你是大专学历,你的工资可以保证在7000元以上。”月薪保证在6500元左右。”
高薪的诱惑减轻了每月的还款压力,林伟面试通过后就签了合同。 然而,原本约定的“免费培训”却变成了分期贷款,前三个月还款数百元,接下来的21个月每月还款1000多元。 陈杰还通过同样的套路获得了深圳一家信息公司的培训贷款。 他们每人的学费加上利息都超过了2万元。
老师不能回答问题,学生听不懂课程
2017年7月26日,从一开始就没有参加过训练的田七彻底放弃了训练的想法。 他发现,自己收到的一本又一本的教材,其实都是公司老师自己写的,并不是“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发放的”。 更重要的是,在合同签订的第三天,他就发现自己手上的协议里有贷款。 他要求终止与该公司的合同,并要求该公司返还或更换贷款。
与此同时,已经在深圳一家信息公司培训一个月的陈杰提前中断了课程。 在他看来,协议中所说的这个“从事IT技能培训的专业机构”与专业性无关。
“老师反复演示简单的代码,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让我们提问。” 陈杰回忆,课程一开始是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后来改为模仿老师编码。 每天6个小时的培训中,老师只用了半个小时进行实际教学。 剩下的时间要么重复敲同样的简单代码,要么看老师的电脑界面进行股票交易。 陈杰和他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有固定的晚自习时间来模仿和敲代码。
在陈杰公司的南山区总部,有五六个这样的培训班,员工规模达50人,包括前端开发、UI设计等课程。 该信息公司官网显示,其在深圳拥有3家分公司。
除了偿还实习费用贷款外,陈杰和学生们每月还要缴纳700元的住宿费。 “因为害怕同一培训班的学生互相交流,所以公司安排不同课程的学生住在一起。”
林威在一年前也遇到过类似的训练内容。 在这家号称“已计划上市”、“在西安运营12年”的培训机构中,模仿老师编码也是主打课程。
“培训老师水平参差不齐,除了一两个比较靠谱的老师外,其他老师都是学以致用,现卖现卖。” 林伟说,培训班的一位名师上课时说,他是体育专业的,通过自学来到这里教编程。 他教给学生的大部分代码都是通过插件完成的,并不是原创的。 通常,教师无法在现场或第二天回答学生前一天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当时,同班30多名学生在课程一个月后陷入了不理解的状态。 如果学生对课程提出疑问或者想退学,机构的人会回复“你可以再培训6个月”。
“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继续这样的课程训练?” 林伟透露,参加该班的学员很多没有经济来源,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找到好工作。 有的学生甚至只有初中学历。 。
锻造恢复“保就业”
这样的实训,如何兑现当初“保证学员100%就业”、“包岗”的承诺? 一些培训机构居然允许学生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
陈杰的朋友周明(化名)坚持在深圳一家信息公司完成了为期四个月的实习培训,但找工作仍然困难重重。 由于他曾在韩国大学学习过5年,有韩语基础,公司将其简历包装为“具有韩国留学背景,两年IT工作经验”,但这些说法未能帮助他找到他之前承诺的程序员职位。 最终我自己找到了一份韩语翻译的工作。
相比之下,陈杰的求职过程就更加困难了。 虽然很早就退出了实训班,通过自学继续学习编程,但由于只有高中学历,陈杰并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程序员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陈杰下次面试的互联网公司是上一家公司的另一个分公司。
为了让假简历更加真实,林伟所在的培训机构还要求学生编造项目经历。 “北京邮报在线的人会要求我们跟着老师一步步模仿。如果没有老师的演示,大多数学生只能做出一个无法在后台运行的网页界面。” 林伟告诉记者,相比制作前端页面,运行后端更有技术含量。 也就是说,这些学生不仅无法独立主导项目,甚至参与项目都是“山寨”。
两年的工作经历、项目经历、工作的公司、学校、专业都和互联网有关。 学生拿着这些伪造的简历和反复练习的说辞去参加面试,无异于自欺欺人。 “如果你说你是培训机构的,对方会直接说不是。如果你是根据假简历说的,那么你就无法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因为你没有学过就在当时。” 林威说道。
事实上,由于实训后“什么也没学到”,培训机构给林伟培训班的学员额外增加了一个月的学习时间,但最终班上30名学员中只有3人找到了相关工作”。 因为那三个人不但本科学历,而且专业都和互联网相关,而且还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林伟说,他自始至终只被推荐了三份工作,分别是销售、客服不同的互联网公司都有职位,但工作内容和性质与程序员无关,最终他找到了一份自己做3D打印的工作。
以总公司名义开展培训的分支机构
为了核实上述培训公司的资质,记者查阅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一些欺骗学生申请培训贷款的公司根本没有经营资质。
例如,深圳一家信息公司与陈杰签订的协议中,并未将技术培训纳入其业务范围。 与林伟签订协议的北京邮电在线实际上是山西英泰科技有限公司,其业务范围不包括技术培训。
事实上,要成为涉及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软件与网络、网络安全等领域的职业技术培训基地,仅仅拥有相关的营业执照是不够的。 田先生辗转多地,最终确定博创华宇这样的技术培训公司由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管理。
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培训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要想获得开展培训的资质,拥有营业执照只是第一步。 还必须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考试中心基地申请。
最开始让田七和田总放心的是对方公司“工信部软件工程师培训基地”的身份。
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公开信息显示,协议中的甲方博创华宇确实是职业技术培训项目签约培训/实训基地,编号为C01J05。 但真正签署协议并提供培训的是博创华宇郑州分公司。 对此,该公司负责办理学费退款的徐姓负责人透露,博创华宇不允许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学生。 其分支机构不仅拥有营业执照,而且还获得总公司培训基地的授权,可以在不同地区招收学员。
分支机构可以以总公司的名义进行培训吗?
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培训部负责人并未否认。 她表示,正式签约的基地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与分支机构或其他合作单位联合进行招生推广,但必须以一家公司的名义对外曝光,即总公司。 宣传称,“该项目只授权给总公司,不能转授权”。 即使分公司违反规定,总公司也会直接追究责任。
这意味着博创华宇郑州分公司以总公司名义签订协议并开展培训,在程序上符合规定。 虽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其业务范围并不包含技术培训。
当记者提及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对博创华宇及其分支机构的监督检查时,该负责人强调,对分支机构的监督检查也非常严格。 “一旦出现问题,将立即责令整改。 只有达到标准才能继续。 开展业务”。 同时,她向记者透露,该中心与博创华宇的合同已于2017年5月到期。“鉴于此前存在的问题,公司被要求整改,并约谈了相关负责人,随后他们就停止了合作。”合作。”
对于博创华宇仍在签约培训/实训基地名单上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还没有来得及删除”。
值得注意的是,负责办理学费退款的徐姓负责人曾表示,总公司已于今年3月解散。 从2017年开始,南方地区分公司开始解散,后来全国分公司解散。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博创华宇及部分分支机构仍呈现持续经营状态,2018年太原、洛阳、长春、石家庄、天津5家分支机构被注销。
像博创华宇一样,在全国推广培训服务时,不具备业务资质的分支机构还有很多。 “总行有资质”带来了大批学员,以此名义进行培训也成为规避风险的合规之举。 可以说,相关部门对总行监管的缺失以及分行审核的盲点,让大量企业得以生存。
2018年10月20日,田齐诉博创华宇郑州分公司服务合同纠纷一案立案。
未能获得退款的田先生不打算再与郑州分公司沟通,也拒绝了“考虑撤诉并通过其他方式协商退款”的建议。 他认为撤诉并不能保证退款成功。
由于什么也没学到,深感受骗而停止还贷的林伟和陈杰都更改了联系方式。 他们继续从事着与程序员无关的工作。 他们不再相信打着招聘旗号的互联网公司。 “乍一看,他们是在欺骗求职者申请贷款。” 林威说道。
见习记者朱彩云记者李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