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

91百科网 64 0

科学新江苏教育版三年级第2册9.声音制作教案

【教材解析】

《声音的产生》是江苏教育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第一课。 本课程属于“物理科学领域”。 本课程从建构主义和探究式教学的理念出发,围绕物体如何发出声音,循序渐进地揭示声音产生的科学概念,带领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发现活动,从而他们可以通过实践来学习。 。

本课属于“科学探究”目标系列。 通过观察不同的发声物体,比较和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振动,帮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本课程首先让学生感知丰富的声音,了解声音可以传达信息,并学会识别和描述不同声音所表达的含义; 其次,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和常用材料“发声”,了解发声的物体。 观察、比较不发声的物体,初步连接“声音”和“运动”,分析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建立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初步感性认识。 最后用发声的概念来解释音叉搅水、打水的现象。 同时结合不同动物的声音产生方法,进一步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体验探索和求知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 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声音传达的各种信息,形成对声音最直观的感受,产生不同的生活体验,也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取一些关于声音的知识。 科学知识为学习本课程奠定了前概念基础。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击、碰撞、摩擦……是物体产生声音的直接原因。 物体因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他们中的大多数关注的是哪些动作导致物体发出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 因此,带领学生探索声音产生的真正奥秘,将发声物体的振动形象化,实现学生以往观念的正确转变,是我们本课程教学的有价值的部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通过体验声音的丰富性,您了解声音可以传达信息。

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当振动停止时,声音消失。

3. 通过聆听动物的叫声来了解动物的不同叫声。

4. 要知道摩擦、拨动、敲击和吹气都会导致物体振动并发出声音。

科学探究:

1、通过自主探索,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和常用材料“发出声音”。

2.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观察、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和图画表达实验结论。

3.能够用“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研究结论来解释音叉的水搅动和水鼓声现象。

4. 可以用反证法来解释“发出声音的物体是振动的”。

科学态度:

1.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声音的成因。

2.能够参与研究性实验并与同学合作和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各种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观察发声物体发出声音的共同特征,分析总结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想象物体发出声音时的振动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实验记录表、教学ppt。

学生用品:塑料袋、钢尺、扬声器、气球、钹、塑料瓶、泡沫片、水、水槽、音叉和水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1.声音游戏“听和说”。 感知声音可以传达信息并引入新的课程。

1、对话: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陪伴着我们。 (适时播放校铃和读书声)叮当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响亮的读书声告诉我们正在读书。 校园里课间活动时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闭上眼睛,仔细听……

2.播放音频:学生活动声、课间奔跑声、学生篮球落地声、体育老师的哨声音乐

3. 思考: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从这些声音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4. 学生报告他们听到的内容以及从中获得的信息。

5、总结:声音为我们提供了多种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达信息,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含义。 因此,声音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6. 谈话: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每种声音向我们传达不同的信息。 今天的课程将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探索声音产生的奥秘。

7.板书题目:9.声音的产生

【设计意图:通过在听课时播放丰富的声音,学生可以用“听和说”的方式表达从这些声音中获得的信息,帮助学生认识到声音可以传达信息,并从学生最关心的声音问题中学习想学习。 追根溯源“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为本课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

2. 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1)通过让塑料袋发出声音,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运动有关。

1、问:请大家想一想,您认为产生这种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交流报告。

3.交流:以上是同学们的意见,只是猜测。 要知道,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的。 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个声音是否是刚才提到的原因造成的,就得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和实验来做到。

4. 思考:这是一个塑料袋,你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呢?

5.(示范)学生代表说:你要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 用动词概括什么?

6. 全班活动,要求:看谁找到的最多; 发声时要注意声音的大小。

7. 教师控制:开始! - 停止!

8、问:谁能给大家看看你用的方法吗? 用一个“动词”来概括塑料袋发出声音的动作。 它是什么?

9、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写“动词”。

10. 通讯:塑料袋可以通过敲、打、敲打、吹、摩擦等动作发出声音。 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的运动产生声音。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 。

【设计意图:“让塑料袋发出声音”活动鼓励学生先“想”,再“做”。 围绕“用什么动作让塑料袋发出声音”,组织学生通过练习发出声音,让学生参与主动发现,形成探究问题。 这个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学习,认识到声音的产生离不开力。 ]

(2)通过探索不同物体的发声运动,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1. 追问:现在你认为物体必须做什么才能发出声音?

(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 声音 物体 振动 发声 科学 第1张

2.学生交流与讨论

引进实验设备

3、对话:(展示实验设备)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套实验设备。 仔细看看那里有什么? 这些物体不动时会发出声音吗? 怎样才能让它们分别听起来呢?

4. 学生观察并思考实验设备。 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并演示如何使它们发出声音。

讲解实验方法并出示实验记录表

5、教师随机指导,完善并讲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A、摸喉咙(摸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感觉一下)

B.钢尺(一手握住桌子边缘钢尺的一小部分,一手按住钢尺的另一端,然后松开。)

C. 铙钹(敲击铙钹三下,然后轻轻按在腹部)

D.气球和扬声器(将气球挂在扬声器前面,然后打开扬声器,观察气球的运动)

E、泡沫和矿泉水瓶(将泡沫碎片放入空矿泉水瓶中,然后对着瓶口吹气,产生泡沫的运动)

6. 问: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发出声音,我们需要观察和研究这些物体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特征。 因此,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总结:当物体发出声音时,它的运动轨迹会发生什么变化?

7. 解释实验记录表并提供例子。

8、实验:按要求进行以下5个发声实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根据其发声时的运动轨迹画图,并完成记录表。

活动期间:看,发声物体发生了什么?

触碰。 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发声物体,用手触摸,感受其运动。

画图,画出发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运动轨迹。

比如说,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9、小组报告后,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注意发声物体运动轨迹的变化。

10. 问题:通过这些活动,您对“物体如何才能发出声音?”有什么想法?

11. 学生思考并回答。

12、小结:物体受力后,会上下、前、后、左、右快速地来回运动,我们称之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所有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都处于静止状态,而在发出声音时则振动。

13.回顾五种物体发声的现象,引导学生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重新解释和表达自己的结论。

反证:

14. 对话: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当物体停止振动时,声音会消失吗? 是这样吗? 如何改变上面的实验来证明呢? 哪位同学来尝试一下?

15. 学生演示如何在发声过程中停止铙钹、钢尺、气球、喉管和扬声器的振动。

16、交流: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这说明什么?

17. 摘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有振动就有声音;有振动就有声音;有振动就有声音。 当振动停止时,声音消失。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按要求对五类发声物体进行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发声物体的现象,根据物体发声时的运动轨迹画图,并对记录表进行分析和总结。 同时,通过反证,让学生意识到振动停止时的声音信息,加深学生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概念理解。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边做边学”,比较分析五种物体发出声音时现象的共同特征,有利于学生得出结论。 ]

3、用“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来解释音叉的水刺激和水鼓声现象。

1.描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些振动有时会带来奇妙的现象(展示音叉和水鼓)

2、演示一:依次走到部分学生耳边,用锤子敲击音叉侧面。

示范二:用鼓槌击打鼓面

3.问:你听到了什么? 您如何使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来解释这一点?

4. 学生回答。

5、想法一:敲击音叉后,靠近水时会发生什么?

思路二:在鼓表面倒一点水,用鼓槌击打。 会发生什么?

6. 教师演示音叉如何刺激水。

7.播放“水鼓表演”视频

8、问:物体振动会带来哪些神奇现象? 你如何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刚才的现象?

9. 学生报告。

10. 摘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产生声音的物体也在振动。

4.了解动物不同的发声方式

1、说话:物体振动可以发出声音。 那么,自然界中的动物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呢?

2. 播放视频“动物的叫声”。

3.交流:从刚才的视频中你学到了什么?

4. 学生汇报,老师PPT总结哺乳动物、昆虫、鸟类、蛇、鱼的发声方法。

5、小结:无论人、动物,还是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视频,有利于向学生生动地讲解自然界中的动物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与课程“声音是由物体发出的”知识点“振动的产生”相呼应。 ]

5、拓展应用

1.扩展练习1:讲解贝多芬晚年利用振动感受音乐的故事。

2.问: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 传播:我们如何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问题?

4. 想一想:声音是如何到达我们的耳朵的? 语音变化有什么特点? 关于声音的其他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课中研究。

【版式设计】

标签: 声音 物体 振动 发声 科学

发表评论 (已有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