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斩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

91百科网 73 0

近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争夺中,南京理工大学“光影流动——千兆像素红外智能成像先锋”项目从全国340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世界。 他以总成绩860分获得全国冠军。

在我国高校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南京理工大学荣获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特等奖2018年,南大作为本次“互联网+”大赛的优胜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创业大赛“三冠王”。

注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90后CEO顾敏君是第七届“互联网+”大赛金奖获得者。 他告诉记者,他于2012年考入南京理工大学公用事业管理专业,从接受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创业想法,到组建学生团队大胆尝试,再到创办电子科技公司。 在学校的支持下,Next入驻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进行项目孵化,随后成功入驻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科技园。 如今,他的公司专注于政务服务软件的开发,业务已覆盖全国19个省市。 今年,顾敏君荣获教育部“创新创业人才奖”。

为了培养像顾敏君这样具有“敢于创业”品质和“创造”能力的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南京理工大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努力。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思想与创新融合、专业知识融合、科创融合、产业与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打造“互通互联”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 理论教育与实践成长“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开设“创新创业基础”通识必修课,开设近百门专业综合课程和跨学科合作项目课程,推广项目驱动、翻转课堂、开放学习等教学模式; 实施“十万个本科生科研训练千人”计划,实现在校生参与率100%,有效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培养高素质教师

南京理工大学斩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 创业 南京理工大学 创新创业 大学 互联网创业 第1张

1985年出生的青年教授左超连续三年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竞赛,每次都获得金牌。 他的“秘诀”就是“三件事”:做答疑解惑的军师,做对接资源的牵线搭桥,做陪伴成长的一线伙伴。 “三做到”看似简单,却是对学生的巨大支持。 “左老师会鼓励我们去尝试我们的想法和探索,并全力支持必要的设备和资金。” 第五届“互联网+”大赛金牌获得者、左团队博士生卢林鹏说。

为抓住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科教深度融合的机遇,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一支“跨学科、专业化、部分化”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时间整合,一体化发展”。 通过举办专业化、一体化的教师培训班,设立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教学论坛”,提高教师“课赛结合”能力,积极鼓励教师主动“揭晓成果”围绕企业问题“做实事”。

创造激发潜力的环境

1995年后博士生王博文是本次锦标赛项目的负责人。 决赛中,他雄辩;决赛中,他雄辩; 当他回到实验室时,他是一个精益求精的科研人员; 来到公司后,他成为了一名运筹帷幄的经理。 对于能够胜任这些角色,大男孩说:“确实有点困难,但我很幸运,因为学校和老师给了我们团队最大的支持和全方位的指导。”

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 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南京理工大学多年来探索建立的软硬件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我们建立了课程、竞赛、孵化、平台、活动、支持六大工作体系,为学生提供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支持。” 南京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赵谦表示。

软件方面,明确创新创业学分转移、灵活学制、休学创业保留学籍等配套规定,保障学生“学业创业两不误”; 硬件方面,学校投资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打造了“X·Space创客空间”40余个,以机器人、无人机等为特色。目前,学校已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大学”、“全国高校实践教育创新创业基地”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域金字招牌”、“国家创新创业学院”。

(本报见习记者吴鲁帅、本报记者苏艳、本报通讯员曹家印、吕小云)

标签: 创业 南京理工大学 创新创业 大学 互联网创业

发表评论 (已有40502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