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

91百科网 69 0

[摘要] 2020年初,COVID-19疫情爆发,在疫情未知影响和高考临近的双重压力下,高中生突然面临长期居家隔离的生活状况,还有新的网课学习模式,难以适应,让他们难以适应。 群体心理状态出现明显波动,甚至出现一定的心理危机,导致压力、焦虑、失眠等不良现象。 通过微信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疫情防控对高中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在线心理微课、个体心理咨询、官方平台科普推送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平稳过渡,不断提高心理素质,积极备战高考,顺利备战高考。

【关键词】COVID-19 心理状态 心理咨询 自我调节

【导读】德州一中高年级主任张志军主持的《疫情防控背景下构建高年级新管理模式研究》获批2020年“疫情与教育”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20YZJ130,参与者为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 本课题旨在梳理疫情防控背景下历届年级的管理理念和经验,着力解决影响高考备考的教师信息素养不足、学生在线学习能力不足等紧迫问题。 同时,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层面如何建立特殊时期心理健康工作的方向和机制,从而更有效地协助学生自我调节和发展,真正为新时代教育决策和学校发展提供服务。

【结果内容】

第一部分:问题的根源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全国疫情,由于其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破坏性、持续性、复杂性等特殊性,使得处于紧要关头的高中生也面临着心理后果。由其引起。 改变问题。 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成为我们作为教育主体充分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高中生作为人生面临重要阶段的关键人群,面临的问题更为具体和重要。 通过问卷分析等方法对高中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后,我们也发现了高中生的一些具体问题。 研究COVID-19流行期间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应对策略,将有助于了解突发事件对高中生的影响,从而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计划并指导学生应对类似的突发事件。 积极面对疫情和高考,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疫情防控期间德克萨斯州第一中学高中生心理状况、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出现的具体心理健康问题如下:

1、不适应线上新模式:由于习惯了线下面对面的集体学习,很多学生在居家隔离期间难以适应线上学习。 学习方法的改变和缺乏外部环境的监督导致自律性下降,使学生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学习状态。

2、面对高考临近的压力:作为第一批面临新高考的高中生,随着高考的临近,他们不得不接受疫情带来的新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负担加重在原来的压力之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于是,复习的热情降低了,复习的意志力也减弱了,出现了抑郁、焦虑等问题。

3、疫情的压力状态:面对未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对于社会责任感日益强烈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强的压力源,中学生要应对压力。 事件经历有限,面对疫情难免会产生应激状态,比如恐慌、担忧等心理状态。

4、居家隔离期间亲子关系紧张:家庭关系冲突也是导致学生负面情绪的一大问题。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期间,学生与家长、家人的空间距离拉近,生活交集增多,同时摩擦的机会也增多,产生冲突和隔阂,进一步加剧了学生与家长、家人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采用预先设计的书面问题收集信息,并选取部分高中生作为样本,对其“网课新模式下的心理状态”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样本数据,对高中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

2. 文件方法。 主要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为主要检索平台,综述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方法的文献、报道和研究,并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研究内容,通过内部推广的方式推动本课题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分析。 课题研究的研究进展。

3.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际行动研究策略,改进调整,根据行动反馈进一步优化。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 心理健康 疫情 教育科学 高考 德州一中 第1张

(三)工作方法

面对上述情况,结合三年级学生高考压力和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疫情期间学校无法开展线下面对面心理咨询和课程的现状,并借鉴其他地区学校的经验和做法,德州一中逐步采取了以下措施,帮助学生提高状态,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

1、打造高中生心理保护微课

为进一步开展和落实我校心理保护工作,特别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我们尝试研究制作具有针对性、自主性等特点的心理咨询微课程。 通过德州一中公众号上线,包括“疫情期间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心理防护”、“在家自我管理”、“疫情前在家心理咨询课”等一系列微课程。高中三年级开始”。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和心理变化是很正常的,让学生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其传播途径和危害,正确处理疫情期间的各种情况。 负面情绪状态,学会科学调节、理性对待、积极应对,消除不合理信念,化解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负面情绪,做好家庭心理防护和自我管理,为开学和高考做好充分准备,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迎接高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挑战。

2、在线个人心理咨询

除了开设在线心理健康微课程外,学校还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个别辅导和辅导方案。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班主任在线交流等方式,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对自身现状的担忧,并定期对班级进行整体心理科普和保护性辅导。以班级为基础,以高中生的需求为目标。 特殊情况下,引导学生自我调整,及时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反馈情况。 同时,针对学生通过自我调整或班主任指导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个别学生进一步咨询的需求,学校设立了心理热线、咨询邮件等联系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针对不同问题的个体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咨询或电话家访。 开学后,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也正常启动,并为高中生提供专属咨询时间。 与班主任妥善协商后,接待来访,不耽误来访学生的复习进度和日常学习,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心理咨询有帮助。

3.官方平台科普推送

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相应的心理科普文章和心理防护知识,积极开展线上心理干预工作。 高考前已推送50多篇文章。 主要针对高中生的内容有《致高中生的一封信》、《家庭心理咨询手册》、《高中开学前的心理咨询》等,文章点击率很高——通过率,作为疫情防控的补充手段,有效缓解了学生的焦虑情绪。

第三部分:研究结论

1.推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 COVID-19的突然爆发,迫使我们日常的线下工作陷入停顿。 也让处于高三重要时期的学生在本来就背负着高考压力的情况下又经历了新的压力和苦恼,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心理健康。 但也正是因为疫情而被迫发展的在线教育新方式,也开启了心理卫生工作的新篇章。 网上工作覆盖面广、效率高。 由于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可以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缩短适应时间。 还可以在非工作日为学生及时提供心理服务,比面对面咨询更方便、快捷。 结合疫情以来开展的网上咨询和心理微课的经验,在今后的学校心理工作中,我们将融合线上线下模式,创造更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多渠道、多方面开展心理健康。 工作也将使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指导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2.针对高中生特定群体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高中生作为即将面临人生重要时刻——高考的特殊群体,其心理问题必须根据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待和处理。 同时,搞好家校同校。 通过对疫情期间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亲子关系也是影响高中生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学校与家长做好沟通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学生与家长及时沟通,避免对学生的备考状态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第四部分:政策建议

1.加大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尤其是高中最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任务之一。 很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中生作为人生重大选择时最需要关注的群体,往往因为心理状态被忽视而遭遇一些难以挽回的极端案例。 这次疫情暴露出,在特殊时期,高中生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避免问题进一步加剧。 无论什么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影响都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可避免的不良影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发达。

2、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殊时期高中生心理健康预防工作。 在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压力和不适应,容易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由于其特殊性,应特别注意。 但当学生自我调节有困难时,再进行补救教育就为时已晚。 因此,在特殊时期,我们应该遵循心理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协同原则,对全体学生进行及时、务实的教育。 预防心理工作。 教师和家长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亲子关系,注重维护和促进学生特殊时期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沟通,进行群体性的科普和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发展教育主动调整自我,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疫情防控下的高考圆满结束。 虽然省市一等功的人数比往年大幅下降,但我校却逆势增加了200余人。 家校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备战高考。 成果显着。 纵观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我们绝不能大意,要始终抓好疫情防控、推进教育教学。 本研究的初衷是及时总结高中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疏导的经验和案例,形成可借鉴和推广的实践成果,努力提高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能力。

(德州市第一中学 王淑敏)

如需寻找记者、报道或帮助,请从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情报站”。 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等你在线报道信息!我要报道信息

标签: 心理健康 疫情 教育科学 高考 德州一中

发表评论 (已有39044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