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忙孩子家长都喊累年年忙

91百科网 59 0

这个暑假,像炎热的天气一样火热的是各种培训课程。 近期,不少家长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孩子暑期培训的情况。 孩子们每周都排得很满,甚至每周只有一天休息; 家长们也没有闲着。 他们不仅要寻找一切机会接送,还要支付大量费用,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面对暑期集训,家长和孩子们抱怨年年累,年年忙。 到底是什么?

忙着暑期训练的孩子家长们累坏了

周一至周五白天幼儿园过渡班; 周一和周五晚上打乒乓球; 周三和周六晚上游泳; 周四晚上去; 早上乐高,下午Go,晚上写作……

日前,潇潇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孩子暑期训练安排,试图博取同情。 然而,这却招致了家人的集体“批评”。

“我姐姐发微信骂她,我妈直接打电话给我骂她。” 潇潇说,儿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 她想让孩子多学点东西,积累一些优势,但又不想“惹上麻烦”——现在,儿子也开始反抗,说:“暑假怎么这么难过?你还不如去幼儿园。”

张女士的孩子是双胞胎,一男一女。 今年暑假,她给孩子报了英语、写作、绘画、舞蹈等课程。 “本以为可以放松一下,没想到交通却成了大问题,每天都开着车到处转,真是浪费钱。”

说起费用,张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个孩子的英语、写作、绘画、游泳等费用都在2万多元,女儿的舞蹈课则花费了6000多元。

尽管花费巨大,但不少家长仍然认为“本报一门课都不能少”。 陈先生的儿子小腾将于秋季进入六年级。 他一直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文化课程。 暑假期间,他为孩子们报读了数学思维、编程、外语、阅读等多门课程。 培训费用一万多元。 为了提高孩子各方面素质,他还报名了游泳课、夏令营等活动,总共花费一万多元。 陈坦言,“压力很大,特别是一些学科课程,费用非常高。以编程为例,一个好的老师每节课(一对一)要2000元。” 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和孩子。 家长们普遍的心态是“孩子都在读书,我家不读书,和别人的差距就更大了”。 而孩子们也在抱怨,“暑假怎么能比上学还累呢!” 获得认证的培训机构数量逐年增加。 超过200个

近日,记者走访了浙江省温州市的几家大型培训机构。 里面基本上很拥挤:孩子们在里面上课,家长们坐在门口看手机等待。 多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透露,暑期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培训班在放假前就已经被订满。

培训机构生意火爆的背后,是家长的从众心理。 记者随机采访了解到,不少家长跟风报名。 叶女士的女儿小小米即将升入四年级。 此前她从未报名过学科培训班,但今年夏天她加入了培训队伍。 “我们已经推迟了一年多了。” 叶女士说,二年级时,小米告诉她,“班上很多同学都报名了数学思维课程”。 到了三年级,全班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都在学习,“你觉得我们应该做什么?大家都在学习,学习确实有效果,特别是附加题。学生之间的差距没学过的和学过的都会立刻出现。”

一些家长还报名阻止孩子在家看电视或玩手机。 “我们都去上班了,奶奶照顾孩子,但奶奶根本控制不住,让孩子一直玩手机。” 家长周先生表示,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变得不守纪律,还可能影响视力,所以他给儿子报了游泳、舞蹈等课程。

需求拉动供给,培训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据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最新统计,目前温州市有1027家获得办学许可证的培训机构,涵盖科目、体育、艺术等。超过800个。

意见:假期里应该给孩子上什么课?

暑假期间,培训、辅导、游学等相关教育话题成为热门话题。 日前,对北京不同收入家庭的问卷调查显示,67.74%的家庭在暑假期间为孩子安排了课外培训班或兴趣班。 从培训班或兴趣班的数量来看,43.55%的家庭选择了两个。 24.19%的家庭选择3...

很多人怀念过去的暑假,那时孩子们基本上都是自由放养的。 家长不用担心高昂的教育费用,孩子们也能真正享受假期的自由。 然而,那个田园诗般的假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强烈需求,越来越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更多。 校外教育市场的发展和教育信息技术的进步也迎合了这一需求。 从现实原因分析,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孩子们放假了,但家长们还得上班。 送孩子去各种培训班、兴趣班也是无奈之举。

一些家长把暑假当成进修的机会,违反教育规律,让孩子提前学习高中课程; 一些家长用报班数来表达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缓解教育焦虑。 但密集的“课表”却让孩子们疲惫不堪……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消费不同于其他消费。 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回报。 “补”的前提是要尊重教育和成长的规律,要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和个人兴趣。 盲目补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损害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就算是去菜市场买菜,也得小心谨慎,更何况是教育消费呢? 家长怎能不慎重选择、理性规划呢?

暑期培训忙孩子家长都喊累年年忙 兴趣班 游学 第1张

如今,暑假要不要给孩子“补补”已经不再是问题。 关键问题是给孩子补充什么以及如何补充。 上述“补习班”强调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或者将孩子限制在封闭教室。 既然我们暂时告别了校园和课堂,有了更大的自由,我们就应该利用假期为孩子们提供课堂上无法提供的、也是他们成长急需的内容。

近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一中学高级班主任兰慧云带领11名毕业生进行1800多公里游学的消息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这次千里骑行,不仅让一群刚成年的学子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开阔了视野,也帮助这些学子克服了惰性,磨练了意志,锤炼了品格,提升了自我修养。风雨中的团队合作。 ,自我管理的能力。

千里骑行之所以令人羡慕,是因为它为孩子们磨炼意志、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一课。 这些宝贵的品质是在相对封闭、受限的课堂和校园里无法获得的。 在“跳木马、踢足球、办夏令营,都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教育环境下,这种教育方式独具勇气和发人深省。

事实上,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让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体验和成长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游学体验生活、学会独立、开阔视野。 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各种游学项目变得如此流行和时尚。

然而,一项关于游学成效的调查发现,75.0%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假期游学的收获通常低于家长的预期。 只“游”不“学”、“游”多、“学”太少是游学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对游学机构的监管,另一方面要用公开透明的机制和健全有力的法律来规范游学市场的发展,实现游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游学的初衷很好。

家长之所以送孩子去各种商业机构举办的培训班、兴趣班、游学营,与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有关。 缓解暑假培训补习热,还应从拓展假期活动渠道入手。

据介绍,暑假期间,重庆潼南区为3000名中小学生举办了大型“补课”。 不过,补课的并不是学科知识,而是游泳、消防、防卫、急救(心肺复苏)、家务劳动等基本技能。 生存能力。 而且“补课”相对公益性,资金由政府财政、家长和社会支持共同承担。 这种形式不仅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有助于缓解培训热潮,还可以让孩子们获得终生的生存技能。 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这也启示我们,应该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多渠道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公益活动资源,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帮助家长分担陪伴孩子的负担。

田园诗般的“散养”模式并不一定好,也注定是不可逆转的。 如何利用暑假的机会,让孩子在社会大课堂中体验和成长,帮助他们打破校园、课堂的孤立和束缚,在更广阔的社会世界中提高能力、锤炼素质,弥补自身的不足。学校教育的不足,是家长的问题,也是学校、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应该认真思考和处理的问题。

而微博热议话题#7000元暑期培训班报名全靠抢#? 不少家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断开的手把:反对就是反对。 大多数父母对此表示反感,但轮到孩子的时候,他们仍然会选择随波逐流。 不可能。

有网友表示,家长之所以给孩子报名这些高级、过度的培训课程,不仅仅是出于拓展思维、提高能力等考虑,更重要的是竞争的压力。

网友@冰灵木西:不是家长想申请的。 谁不想省点钱带孩子去旅游呢? 问题是,暑假过后,别人家的孩子都知道的事,你家人都不知道,学校也不教,那你还能做什么呢? 该怎么办?

也有网友比较理性,认为应该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来做决定。

网友@无码一定要好好学习:要根据孩子的水平,量力而行。

你怎么认为?

综合采集自:温州网中国教育报微博评论

标签: 兴趣班 游学

发表评论 (已有39129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