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华里社区人口密集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9.85%

91百科网 77 0

东临安定门外大街,西至安化路,南至外关斜街,北至北三环东、中路,在规划图上呈“7”字形。 这是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社区。 大纲。

在这片0.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4栋以朱红色为主色调的住宅楼,多为6层。 90%以上的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各单位集体自建的。 其中少数仍由产权单位管理。

这里居住着2415户人家,总人口5100余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人有1520余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一般当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时,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或人口老龄化)。 ) 标准。 安瓦里社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29.85%,已超额进入“老龄化”范畴。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 早上8点以后,随着气温升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外出聊天、放松或晨练。 87岁的丁振业(化名)总是准时坐在公共活动区的角落里。 人来了他就和人聊天,直到中午11点回家吃饭。 午休、晚饭后,除非有特殊情况,他都会出去,“我一个人在家无聊。”

丁振业已经独居数十年,社区里还有像他这样的独居老人87人。 这意味着安贞街道240名独居老人中,安华里社区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 新京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老人独居的主要原因是不愿意和孩子住在一起、怕惹麻烦、生活自理能力尚可。

安镇街道办事处民生办副主任郑天罡表示,该街道具有人口密集、居民老龄化、社区老龄化的特点。 老年人护理需求多,管理难度大。 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周到细致的服务、增加和扩大资源是街道养老的重点。

对于社会来说,如何照顾老人也成为“当务之急”。 安华里社区居委会主任、民生主任梁子春介绍,社区本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五有”理念,积极建设老年友好社区。老人有收入,老人有事可做。 建造。 老年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是重点关注群体。

让空间更适合养老

走在Anwari社区,几乎每栋楼的底层墙壁上都有黄色的扶手。 社区养老站站长陈志坤表示,今年6月,该站实施“黄色扶手辅助行走活动”,在有需要的老人家中免费安装黄色扶手。 规划的100户只剩下十几户。

住宅楼里,黄色扶手方便老人上下楼梯。新京报记者 罗艳 摄

刁秀梅(化名)70多岁,独居安华里五区教师楼。 她的腿脚很灵活,每隔两三天就会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 10月15日下午,她带回一袋橘子和一卷纸,坐在楼下才进屋。

她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杂草丛生,现在干净整洁,有书亭、椅子、晾衣杆。 书香阁是安华里社区“书香小院”建设的一部分。 安华里五区15-16号楼前新增15个休闲座椅和超过118平方米的防滑瓷砖,为老年居民提供户外活动空间。 活动和休息的环境。

公共区域环境老龄化改造范围不断扩大。 根据安贞街道“助老”服务包(2023-2024年)内容,城管办、民生办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现有无障碍设施180余处。 抓住监管管控、公共空间改造等机遇,开展安华里社区4个点位新建无障碍坡道、坡道维护(面层)、更换栏杆等工作。 此外,还设计在北三环东侧、安化路、外关斜街铺设防滑砖,增设辅助氛围照明,连接无障碍人行通道。

对于77岁的独居老人任雪(化名)来说,真正的无障碍出行仍难以保证。 她患有开角型青光眼,曾接受过两次手术,但效果甚微。 她眼中的一切都是暗淡的。 她每天出门都带着自己的灯管和盲杖。 她对穿过社区的汽车感到困扰。 她认为,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在入口处张贴提示,要求骑行者推自行车、驾车者减速。

如果老人遇到危险,社区有应急响应

2005年,王淑芳的丈夫因病去世。 “儿子带我去了养老院,其他独居老人也邀请我去和他们一起住,但我哪儿也不想去,在家里最安心。” 现年78岁的王淑芳多次表示,如果有什么事,她会先做。 找到一个社区,你的退休生活就离不开安瓦里了。

患有老年骨关节炎,王淑芳的腿脚变得越来越不方便。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底就失去了根。” 她自称是一个控制不住的人,但随着腿部力量逐渐消失,即使住在一楼,每周也只会骑着自行车出去一两次,参加重要活动。

三个多月前,当她想倒水时,双腿突然一软,摔倒在客厅的鞋架旁。 她猜测这可能是血压升高引起的。 她无法从膝盖上站起来,也无法从翻滚中站起来。 好在她有不离开手机的习惯,于是她拨通了社区号码。 几分钟后,三名社区工作人员赶到,王淑芳被扶了起来。 她松了一口气,因为伤势并不重,所以没有去医院。 随后几天,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查看情况。

吃药、叫救护车、搬运杂货都是生活中必需的环节,总会有社区工作人员、邻居、物业管理人员的身影。

85岁的独居老人徐莉(化名)每次去医院看病、取药都会选择使用社区敬老院提供的陪护医疗服务。 陈志坤说,基本上每天都有待预约的陪护病人(收费40元/小时)。 志愿者经常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帮助老人网上登记,送老人回家后​​修理有故障的灯。 以及水龙头等。

10月11日,陈志坤(红背心)陪一位独居老人到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射流感疫苗。新京报记者 罗艳 摄

为应对社区老年人遇到的突发事件,安华里社区通过主动发现、被动联系、互动援助三种方式,建立了社区居民、社区物业、社区民警、居民领导之间的应急沟通机制。

10月中旬的一个晚上,一居民家楼上漏水。 我敲了敲门,但没有得到回应。 想到楼上的居民是一名65岁的独居残疾人,该居民立即向社区反映了情况。 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派出所联系上了独居男子的侄女。 门打开后,大家发现老人倒在了家里。 医生诊断,事故系突发脑溢血所致。

“我们非常关心独居老人。” 梁子春记得,一天晚上9点左右,一位独居老人在家中晕倒了。 无奈之下,社区民警破窗破门闯入,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

针对重点老人,安镇街道办事处民生办建立了双联系制度,即除社区工作人员外,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家庭医生也加入进来,为零、零老人提供帮助。监管薄弱。 安瓦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内容涵盖血压测量、心肺听诊等。“基本情况我们可以处理,但遇到危及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你还是需要拨打120。”

安贞街道办事处曾对安华里、安外社区的老年人开展了随机调查。 405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社区可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健康讲座,同时也有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补充上门医疗服务。 需要。

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走吧,下周见。” 10月16日上午11时30分,一些老人走出安华里社区居委会办公楼。 下课后他们参加了DV课程。 DV班是安瓦里社区DV协会为老年人开设的免费培训班之一。 志愿者老师教大家如何使用剪辑软件制作短视频。 作为DV协会会长,81岁的朱兰叶每天下课后都会打扫教室、居委会公共会议室。

2011年,朱兰叶的丈夫因癌症去世。 这对老夫妻已经在一起几十年了。 她在床上哭了。 晚上她不敢早睡,经常开灯睡觉。 “当时我很怕黑,但又不能依靠儿子,只能自己一个人渡过难关。” 为了让朱蓝叶走出悲伤。 ,她儿子让她学电脑。 起初,小学未毕业的朱兰野拒绝了。 在她看来,自己文化程度低,又年纪大了,肯定学不会。 经过儿子、儿媳的多方劝说,她决定跟随儿子到团结湖街道、柳荫街道社区的电脑培训班试一试。

当时去培训班的路途和上课时间都比较长。 朱兰野想,班里的学生大多是老人,这样既可以排解孤独,又可以学到技能。 “如果我住的地方能有这样的培训班,那就太好了。”她向社区工作人员阐述了自己开设电脑培训班的想法,居委会批准了,并积极协调和推动它。

2014年2月21日,第一期DV班开课。 一年后,授课的丁老师反映电脑功能不够,但谁有钱买这么贵的东西? 经人推荐,她听说恩派慈善组织可以拿出一些资金来支持社区组织。 她两次去找恩派安贞负责人胡老师介绍DV协会,并成功签订了为期一年的项目书。 协会的方向也从学习转向服务,弘扬社区正能量。 2016年,DV协会成为朝阳区和北京市获奖项目代表。 朱兰野、副院长高梦月前往珠海领奖。 领导告诉她,这个项目很好,需要复制、拓展、深入发展。 这让朱兰野感动和鼓励,她不再惧怕儿子提出拍微电影。 于是,2017年1月,微电影课堂在安华里上线。 第一批学生主要是DV班成员,第二批由安贞街道办事处招收。

应恩派慈善机构邀请,朱兰叶(右二)、高梦月(右一)前往珠海领奖。受访者提供

微电影课上,平均年龄70岁的人们在志愿者孙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导、自演、自拍。 第一个作品是《欺诈》,时长8分45秒。 剧本由交通银行提供。 讲述了一位老人被微信诈骗再反骗的故事。 随着居民微信群的传播,微电影DV协会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多家媒体也前来采访报道。

2015年初夏,朱兰叶还率先开设了手机班。 “老师是街道办请来的,教得很好。” 手机班首次招生时,报名人数就超过了计划的20名招生名额。 最多的时候能有60多个学生,座位都不够坐。还有人靠在墙上记笔记。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掌握了微信、网购、导航等的使用。

“他们会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想要了解更多。” 梁子春记得,曾经有一位老人在大雨中找到物业,说家里没电了,不知道如何用APP充电。 “1+5安居物业服务系统”值班人员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上述调查问卷还显示,服务信息化、数字化运营是社区老年人养老需求的首要关键词。

近日,安华里社区推出了“互联网+养老”服务。 通过“真信365”APP开设的养老服务超市,老年人可以在线预约、查询,购买医疗陪护、家庭保洁、保姆月子护理、上门维修等帮助。 老服务。 安镇街道办事处民生办工作人员高文如介绍,智能养老产品日新月异,但老年人观念依然传统,对新技术、新工艺接受缓慢。 根据不同老年人的需求,适应差异化的生活习惯。 社会和家庭正在逐步推动智慧养老的覆盖。

难以忽视的孤独

红娘是朱兰叶比较“出圈”的身份。 2015年,她和另外两名老党员萌生了为单身人士提供交友频道的想法。 当年12月4日,Anwari社区红娘团诞生。 至此,小组成员已增至10人。 8年来,已有近320名男性、630多名女性,年龄从20岁到85岁不等,在媒人团登记,已有30多对成为情侣。

登记人员来自不同街道、不同社区。 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50余人。 朱兰叶坦言,老人寻找同伴的主要原因是孤独,希望有人互相照顾。

童华(化名)的妻子去世后,孤独成为他孤独生活的底色。 他今年81岁,1986年搬进安瓦里。他还清楚地记得以前和邻居挨家挨户的场景。 “很多人都走了,现在谁也不认识了。孩子们不再吵架,野猫也不再喵喵叫。” “妻子在世时,他们都热衷于旅游,去过国内外很多地方。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腿部神经,家住五楼的童华减少了出行的次数。”他每周出去两次,拉着“爬楼梯车”,每上一层楼就需要休息。

因为视力不太好,童华每天都看电视上的新闻、听音乐频道。 他喜欢民族和古典风格,对现代流行歌曲不太容易接受,但前几天播放的《当你老了》让他欣赏了很久。

“回忆昨天,浪漫;看现在,依然美丽;期待明天,夕阳更美。” 每天早上六七点,东北的表弟都会通过微信发送不同的早安问候语,这让童花感觉很贴心。 “我也会回复的,其实也是为了让老人家互相了解一下对方的情况。”

王淑芳也和老朋友有同样的“暗语”。 她每天与大约十位同学和朋友互致早安问候。 偶尔她忘记了,对方就会过来询问为什么新闻被打断了。 “我们没有很多其他人。” 沟通是一种没有任何约定的默契,目的是让大家知道我今天还活着,而且很快乐。 ”

每天早上,王淑芳和老朋友们通过微信互送早安问候。新京报记者 罗艳 摄

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她还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开居民代表会议、看电影、做手工……她直言社区工作人员和儿子都很关心她,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很难与老人互动。 确实很难。 “他们无法理解70多岁、80多岁的人的想法。” 当她想找人说话时,王淑芳偶尔会给她的老熟人打电话,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 “从身体开始。每个人都在无休止地谈论,因为他们通常不好意思打断。”

王淑芳自嘲一笑。 虽然她没有受过教育,但她特别想写一本关于老年人的“困难”的书。 第一,她害怕孤独;第二,她没有什么可羡慕的。 “我只是羡慕腿脚好的人,我喜欢爬山。”

考虑到老人的孤独问题,安瓦里社区推出“陪书读书”服务,邀请志愿者为有需要的老人读书报报。

童华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克服悲伤。 近一个月来,他已利用手机软件将数百张老照片重印成书。 看着和学生一起郊游的照片,他的心情就会变得更好。

老年工作更加细致精准

在与独居老人的交谈中,记者听到“我担心家里没人知道我的晚年情况”等高频言论。 丁震业患有心肌梗塞。 他说,他唯一的愿望就是雇一个住家保姆。 事故可以及时发现,但成本太高。 在上述调查问卷的填空题中,部分老年人也表示“想要价格更低的老年服务”。

就整个安贞街道而言,现有登记老年人2.66万人,占辖区总人口的46.69%,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占13.75%。 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开始探索岗位养老。 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安贞街道先后落户5个养老点,为老人提供膳食援助、保洁援助、医疗救助、康复护理、心理安慰等方面的服务。 基础服务成为一刻钟便捷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天上午10点以后,街道上的11个老人供餐站就会提前忙碌起来。 陈志坤所在的敬老院大堂提供了老人就餐的场所,中午12点前,饭菜和厕所就卖完了。 所剩无几了。 驿站志愿者每天都会将饭菜送到预约的老人家门口。 独居老人张英(化名)经常到驿站给老人订餐,价格十几元。 因为她已经90多岁了,所以享受免费送货。 “我不想出去买菜,你给我推荐的高级餐很好吃,我吃饱了。” 她在电话里告诉了高文儒。

安镇街道办事处和安华里社区民生工作人员均表示,这些年来,老年工作一直在向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安华里社区居委会现有工作人员18人,其中16人担任社区领导,负责住房建设。 工作量最大的驻地领导需要管理服务308户。 “到了经济普查、人口普查、重大活动时,人手短缺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

北京作为三环内的老城区,也存在着供老年人居住的土地和住房短缺的问题。 郑天罡表示,安贞街目前有两处养老中心,总面积2200多平方米,床位96张。 “只能说基本满足需求了。” 高文如提到,老小区可以容纳越来越多的车辆。 这不简单。 建设更大的服务场地和更多的活动设施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安瓦里社区中心花园里的老人。新京报记者 罗艳 摄

民政部最新发布的《2022年民政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人口。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独居老人数量约为3729万人,即独居老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的2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2015年的相关调查显示,当时,空置率巢老人(老年夫妇)和独居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已超过50%。 %; 近年来,独居老人数量进一步增加。

10月10日下午,记者与高文儒路过安华里社区街边花园。 74岁的独居妇女李奶奶看着高文如说:“我认识你,你是街道办事处的。” 她向我们讲述了被骗去她家打扫卫生的经历。 高文茹立即向她介绍了养老院为老人提供的明码标价的清洁服务。 李奶奶把手机递给她,说道:“你帮我输入电话号码,你来办事,我就放心了。”

新京报记者 罗艳

编辑胡杰、校对赵琳

标签: 社区 老人 养老 每天 街道

发表评论 (已有38924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