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91百科网 61 0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成年人了,而且显得“年轻”。 发展趋势。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发布的《2022全国抑郁症蓝皮书》显示,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口的30%,其中50%是在校学生。

青少年因抑郁症而自残、自杀、服用安眠药、接受心理咨询的案例也在增多。 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应对心理健康遇到的“老问题”和“新问题”? 今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就这个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低估

△在嘉兴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分析。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加上COVID-19疫情的影响,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和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逐渐上升。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徐岭深入调查发现,目前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而言,家庭、学校、社会合作教育机制尚不健全。 无法形成合力。 教育、卫生、民政、公安、社区等部门协调联动不足,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成效监管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徐凌指出,学校普遍强调应试教育和人才教育,而忽视课外教育和素质教育。 学生体育活动不够,劳动教育几乎为零,这使得学生很容易陷入“自我、孤独、焦虑、抑郁”的束缚。 此外,专职心理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对学生心理危机识别能力薄弱,危机干预能力不强,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此外,不少家长一味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急功近利地达成教育目标,转嫁家长焦虑,导致亲子矛盾、冲突升级,自杀事件频发。

“社会尚未形成有效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强大力量。” 徐玲表示,基层机构缺乏专业人员和资源,精神卫生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特别是一些网络游戏、电影、动漫、图书等文化产品充斥着暴力、色情、消极、庸俗等有害信息,误导学生实施犯罪、自残、自杀等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丁作洪表示,青少年学业负担过重、网络的危害、父母焦虑的传递、抑郁症诊治范围的扩大都是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

“截至2023年6月,我国未成年网民数量已达1.91亿。青少年会通过网络接触不良信息,产生误解;网络骚扰、网络暴力等现象也引发抑郁问题。 ” 丁佐宏分析道。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咨询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很多所谓的儿童心理咨询师专业水平不高。 “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存在扩大现象。” 丁佐红表示,此外,一些商业心理咨询机构鱼龙混杂,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不仅效果不佳,反而可能加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一是物质生活进步与青少年精神生活成长不协调; 二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更加普及和便捷,学生接触到了互联网的虚拟世界。 时间越长,现实生活中交流的时间就越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新办主任张志勇补充道。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心理健康 青少年教育 青少年心理 心理委员 丁佐宏 第1张

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努力,保护学生心理健康

△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站,师生在心理咨询活动中交流。

构建更加全面、更加坚实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网络,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推进、共同努力。

徐岭建议,加强政府协调和部门协调,建立健全各级部门协同办学的机制和机构。 例如,医学和教育学院一般开设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或临床心理学专业。 人员经过非医学学历教育进入社会就业的,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或专业组织负责职业资格证书的评估、认证和延续。 教育培训提供具有专业背景和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学校是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 徐岭建议,学校要发挥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回归教育的初衷和本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情况,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密切的家庭关系正常化。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依靠学校是无法完成的。 徐岭指出,要提高家庭科学育儿能力水平。 建立家长咨询平台和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相关信息和教育视频,帮助家长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亲子沟通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相互作用。 建立家长支持网络,帮助家长创建互助小组或小型社区支持资源,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高效运作。 要办好学校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构建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从根源上减少学生的行为和情感问题。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的良好生态系统也是家庭、学校和社区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玲建议整合精神卫生资源,推动社区精神卫生组织、精神卫生医院或相关卫生机构与学校、社区建立技术指导和双向沟通工作方式,完善“校院”快速转诊绿色通道机制,并改善心理健康。 危机干预的效率; 建立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等专业精神卫生人员队伍,将精神卫生服务融入常规医疗资源,方便家长、儿童青少年就医,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为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张志勇建议全社会行动起来,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教育保护机制。 一方面,要做好国家课程开放。 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把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课程要求是否全面落实作为“一”的硬性指标。 ——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一票否决”。 另一方面,要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限期为中小学校配备心理健康师资队伍,为县级教学科研机构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研人员。 全面落实全员教育辅导制度。 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课程。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 丁佐红建议,要加强抗压教育,教会青少年如何管理负面情绪。 有条件的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学校不应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还应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全人格等。

当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时,许多父母避免认识或接受它们。 丁佐红建议,家长要以正确的方式关爱青少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学会给孩子减压,让青少年的身心压力得到放松。 另外,家长应带孩子多进行户外、文艺、体育活动,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

围绕青少年心理相关的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丁作宏认为,第一步是提高商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准入门槛,防止良莠不齐,第二是建立商业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监督评价机制,由教育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学校进行监督。 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三要依托高校心理学智库,整合专业机构资源,开展心理评估师资和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培训,以公益服务的形式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活动。

“谨防滥用安眠药和其他相关药物。” 丁佐红强调,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应该把用药物改变儿童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作为衡量药物项目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此外,严格的相关法律规定,目前,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必须凭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出的处方才能购买。 加强对二手交易平台、网络购买精神药品等违法经营行为的管控。

撰稿:《中国报道》记者 张丽娟

标签: 心理健康 青少年教育 青少年心理 心理委员 丁佐宏

发表评论 (已有2004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