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王亚涛:远程教育圆大学梦

91百科网 65 0

有这样一所大学,它的学生中有在海上执行任务的军人,有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的“新农民”,还有生活不便的残疾人。 他们通过远程教育实现了大学梦想。 它就是国立开放大学。

王亚涛是和平方舟医院船上的一名士官,也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八一学院2016级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普通本科生。 2018年6月,他随和平方舟医院船从浙江舟山军港起航,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服务。 在长海里,他通过远程网络提交了本科论文并完成了论文答辩。 他如期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这是一所真正敞开大门、没有围墙的大学。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有梦想,你就有机会。” 王亚涛说道。

这所“门户开放”的大学已经运营了40年。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见证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每一步。

杨振宁曾任教于广播电视大学

将时钟拨回到40年前。 1979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和指导下,国家广播电视大学成立。 当时的名字叫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广播电视大学)。 那是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原党委书记张群玉回忆,学校建校时只有电子、机械两个专业,以及数理化等基础课。 “培养国家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专业不能狭隘。因此,我们深入工厂企业了解国家实际需求,先后设立了文、理、工、经、化12个专业和管理”。

1981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普通高校培养的经济人才供大于求。 “这个时候我们找到了用人单位一起合作,很多部委都非常支持。经过两年的准备,1983年电大经济专业首次招生,招生人数超过20万。新中国至1983年,2006年,全国经济学院毕业生仅15万人,当时全国国有企事业单位有40万多个,每个单位分配一名学生是不够的。我们一次性招收了20万多名学生,大家都很高兴,教学管理严格,这些学生毕业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张群玉告诉记者。

学生多并不意味着管理松懈。 广电大学的老人们都记得当年的考试有多么“难”。 “进得容易,出得严”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特色。 “混日子等毕业”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老师不会让你通过的,”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前副教授蔡舒说。 “聘请名师严格,是电大的教学传统。杨振宁、戴毅等名师都曾在电大任教过。”

蔡树讲述了一个故事,电大的教材都是由业内知名专家编写的。 其中,《大学物理》的作者是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李纯。 李纯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物理教学会议后,为电大物理教研室列出了十多个课题,每个课题均由当时的权威专家授课。 但大家在最后一个题目上遇到了困难,那就是“粒子物理”题目。 “谁来接这根梁?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葛墨林研究员推荐了杨振宁先生。1994年5月,我鼓起勇气给杨先生写了一封信,说明了我的要求。 6月份,我收到了杨先生的回复。令我惊讶的是,我还接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杨先生的电话,他说他将于1995年1月初来北京参加一个学术颁奖活动。审查会上,他会花时间专门向TVB的学生讲授这个问题。”蔡树回忆道。

讲座中,杨振宁讲述了邓稼先院士、于敏院士的历史贡献,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杨振宁最后谈到的‘对称性与近代物理’比他们最初提出的‘粒子物理’水平更高、更前沿。” 蔡澍回忆道。

田间地头开办“农民大学”

时光拨回到7年前。 2012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更名,成为“国家开放大学”。 “人人都可以学习、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到处都可以学习”就是“开放”的本质。 “大学是在社会中设立的,哪里有需要,就设立开放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杨志坚这样形容这所大学。

“新型农民”王亚涛:远程教育圆大学梦 大学 开放 残疾 授课 中央 第1张

“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就是一个缩影。 龙四清,湖南省怀化市枝江侗族自治县古冲村党支部书记,50多岁。 2017年,她获得了农村管理专业大专文凭。 通过电大老师的教学,她提高了知识水平,开阔了视野。 村民种植的柑橘年总产值近8000万元,被评为“全国十大农产品”之一。 古冲村也从贫困村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一村一大学生计划”致力于“精准扶贫、精准扶贫”。 “该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体制办学优势、惠农惠民优势,多措并举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强化高等教育供给和服务,十年来,“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做事”的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 “‘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在全国农村贫困地区开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认可和社会的普遍好评。”杨志坚告诉记者,“截至2018年底,‘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已经落地实施。开设7大类23个本专科专业,开设课程133门,在校生总数超过67万,毕业生超过40万。 结合农村特点,运用现代开放远程教育方式,打造贴近实际的田野课堂,开设种植、养殖、管理、服务等课程。 内容满足农村社会、经济、生产实际知识需求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 农村大学生入学注册,不迁移户口,就地就学,自主学习,积累学分,修完规定学分后,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文凭。”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毕业的大学生中,有村干部、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赚钱能手、大农户、还有生态园的普通员工。 杨志坚表示,“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开放大学对每一位农村大学生实施了学费减免,形成了为农民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普遍性制度安排,与农民工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地方教育扶贫工程带贫困。 准确的家庭联系。

特别关注农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

今天的国家开放大学除了扎根基层、扎根农村外,还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教育。

2017年9月,国家开放大学“十三五”期间对口支持西藏大学,共建国家开放大学西藏分校,成为国家开放大学第45所分校。 目前,西藏分院已在西藏建立了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等5个学习中心,并先后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会计学、行政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和行政管理等5个专业。作为护理和现代文员。 专科专业招生12208人,毕业7076人。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学校。 国家广播大学还有一群学生,他们是生活困难的残疾人。 2009年,国家级残疾游泳运动员杨伯尊进入国家开放大学天津残疾教育学院学习。 杨志坚介绍,天津学院专门为他制定了学习计划。 杨伯尊在游泳训练后每天坚持学3小时英语。 “以耳代眼”的学习方法并没有让他在语言学习中感到枯燥; 培养了他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杨伯尊用流利的英语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英国BBC广播公司等国内外媒体的采访,获得了一致好评。 而且他也是唯一一位直接用英语接受采访的中国运动员。

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北社区,因高烧瘫痪的吴妙春是社区康复站站长、残疾人志愿者队队长。 2001年,国家广播电视大学深圳残疾教育学院与深圳市残联牵头联合举办残疾人远程教育大专班,吴妙春成为第一批电子商务班学生。 通过三年的远程学习,她完成了全部16门课程,并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在她的带领下,社区残疾居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康复站、互助小组,生活越来越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这样的国家开放大学学生还有不少。 无论你在茫茫大海,还是在边远山区,无论你有多少困难,只要你有学习的需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看到希望。

“国家开放大学特别关注基层、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教育公平,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这380万人中国家开放大学在校生中,有农村大学生20万人,军队士官12万人,少数民族学生27万人,残疾大学生6000人;70%的学生来自基层,55%的学生来自基层。位于中西部地区。” 杨志坚总结道。 经过40年的努力,国家开放大学交出了一份令国家和社会满意的成绩单。

(本报记者 姚晓丹)

标签: 大学 开放 残疾 授课 中央

发表评论 (已有27532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