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木文”关注我们。 如果你不离开,我就永远不会放弃。
伍德的话| 西岸徐汇慢生活
关于【木文】:微信订阅号。 ——我明白你说的和没说的。 或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不定期更新,回忆、记录、叙述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生活。
关于【西岸徐汇慢生活】:除微信订阅号外,还运营企鹅媒体号,可关注腾讯新闻客户端、天天快报客户端。 跑步的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如何珍惜时间,却又无能为力。 这里有一扇小门。 门内没有诗意,也没有远方,只是摆着几张小板凳。 你不妨耐心点,我们聊聊过去,聊聊爱情,聊聊生活。
本文写于2014年,作者是原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99级本科生。 作为上海医科大学辉煌时期的最后一位列车乘客和大学合并浪潮的经历者,这篇毕业十周年纪念文记录了医学生的校园生活,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01
“顾欢最终没有回到家乡,而是因为爱情而留下来”——潘老师的剧本,她已经忘记了。
就像我们的大学生涯一样,我们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都留在了上海,留在了卫生系统。
转眼十五年过去了,大家都过得很好。
十五年前,我们大部分人来自全国各地,一半来自上海,我们一起学习了五年。 从一开始的陌生到逐渐熟悉,或者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毕业后仍然陌生。 但今天,我觉得原来的陌生已经不再是我们之间的问题,因为我们是兄弟。
02
那个年代,东安路还是绿树成荫的小路,西园门口有家叫“甲王”、“茶叶蛋”的大店,从通宵的教室出来吃东西,就是我们的小幸福。一包咸酥鸡和两个茶叶蛋; 我们没有吃,因为我们起晚了。 早餐是第一节课后在12号楼大教室楼梯下买的肉包子,味道特别好吃; 在宿舍普及201电话之前,路边电话亭成为报告家里安全、与人通话的唯一通讯方式; 猫票澡堂里,一到四点钟,人们就排起了长队,蜿蜒向篮球场涌去。 每人标配一个小塑料盆,就等叔叔开门把汤放进去; 直道楼下的21号信箱,蕴藏着多少对爱情、亲情、爱情。 对友谊的期待。
03
作为80后的一代,有人把我们比作“无脑戏剧一代”。 他说,自己是看电视剧长大的,坚信无论人生有多么坎坷,只要按照剧情发展,一步步前进,就一定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他善于忍耐、等待、踏实、吃苦。 习惯主动筛选、追求宝贵的信心,遵守长辈定下的规则。
也许我们真的是电视剧看太多了。 当我们筹划十周年晚会的时候,我们还在感叹同学们都没有一个“大老板”来赞助我们。 或许传统观念还在限制和束缚着我们,这可能是“商人”的绊脚石,而我们小公民的希望也证明,传统不仅赋予我们保守,更赋予我们正直、可靠和坚定。 相信最终会有一个人被称为“老板”。
04
选择医学需要勇气,选择预防医学更需要勇气。
医学生都过得很辛苦。 大学五年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
细胞生物学中有很多“身体”需要记住; 解剖学中有很多器官的横截面可供绘制; 医学和外科方面的书厚得连一本都拿不稳。 如果上午两门课程同时进行,就会像弹药一样扛到教室。
氨基酸的种类那么多,传染病的潜伏期那么多,寄生虫的特效药那么多,健康统计的测试那么多。 当时我不明白,现在更糊涂了。
05
但大学时光也很美好。
周末,一群男生可以光着上身,啃着农商超买的烤鸡,喝着啤酒,吃着冻饺子; 走廊里不时传来“80分钟”、“星际有人吗”; 有的兄弟总是捧着一盒光明鲜牛奶,有的兄弟总是嗑着恰恰瓜子; 2002年日韩世界杯期间,尽管当时正值期末考试,电视室却热闹非凡。
晚上十点以后,宿舍阿姨就会对着女生宿舍楼大声喊道:修电脑的男同学可以下来了!
当然,由于23号楼天然的“廊桥”二层平台,无论阿姨的管理多么严格,也挡不住少男少女打卡交友、分享火锅等社交的热情。活动。
06
十几年前的校园爱情,有些是命中注定,有些来得突然,有些纯粹是机缘巧合。
偶尔回忆一下,一切都很好。
我的好兄弟和好姐妹,才貌双全,最终没有在一起,我至今后悔不已; 我错过了一次去杭州的班级旅行,独自一人去,牵着手回来,至今仍令人羡慕; 在上海西南角医院实习期间,我成长过几对情侣,也有几对情侣分手,至今我都感到难过; 有的人追了这一个,追了那一个,结果却是孤身一人,至今我都感到悲伤; 还有一些是在校外勾搭的; 那些曾经分离又重逢的人,现在又在一起了......
这么一想,岁月真是青葱。
07
2000年我们刚刚赶上轰轰烈烈的大学合并浪潮,关于这次合并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今天。
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一切。
不知道在我们之前进入医学界的校友是否也会有和我们一样的“来时繁花似锦,走时荒凉”的苍凉感。
再次走进校园,一切都变了。 复旦的标志随处可见。 西花园和东花园在短短十年间又重建又拆除,早已面目全非。
餐卡上的鲤鱼池标志已经没有了,就连严福清先生的雕像也被暂时移到了角落里。 原本三个班105名学生的院系现在连50名学生都招不来。
08
虽然东安路比以前宽了好几倍,尽管校园里充满了阳光和月光,虽然二餐炒菜部的蔬菜价格翻了一番,虽然包子店变成了复印室,虽然教育超市已经成为一个家,但我们永远怀念的是,十年前我学习生活的花园。
就算消失了,
上海医科大学是我们共同的知识。
我的朋友、我的老师、我的医生是我们的共识。
附加说明:
1999年,笔者所在省高考录取分数线为:复旦大学590分,上海医科大学610分。
自2014年7月起,复旦大学医学院西校区80%的建筑已被拆除,目前正在重建。
上海医科大学已逐渐消失。
木写
合作联系人:imu1081
80后的生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