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91百科网 70 0

青少年是最有活力、最富有梦想的群体,是未来的引领者和建设者。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生理上已基本成熟,但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 他们很容易受到外部干扰。 尤其是在应对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等问题时,容易产生焦虑、担心、恐慌等负面情绪。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把育人与育人有效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仁爱”的温度。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实践,更是教师的理想信念、思维方式、品德向学生展示和影响的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应该全面考察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心理健康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功的人生导师、健康生活的亲密朋友。 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友互动关系,用有影响力、感召力的行为来关心和帮助学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疑惑和混乱的思想,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要充分认识和充分尊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通过关爱和负责任的教育,强化人文情操,缓解他们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更好更快地自我修复,回归正常。 正常的生活条件。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将“仁”贯穿于教育实践的全过程。 他们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师”,更要做能“解惑”的“师”。 通过温暖的陪伴、温暖的沟通,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调节,促进学生心理和谐,恢复和达到心理平衡,维护和促进个体身心健康。 同时,对于高危人群,更需要用医生的“仁心”滋养学生的心灵,综合运用医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打破心理障碍,排解抑郁症,排解心理障碍。苦恼,最终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增强“育人育脑”成效。 要以全体学生为中心,最大程度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彻底排查,全面、动态、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具体压力来源和心理状态。情绪问题。 它是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积极引导。 面对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常见因素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要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普及,帮助学生主动释放和调节负面情绪,避免产生不良情绪。由于各种压力而产生负面情绪。 和消极的行为动机,从而不断增强心理免疫力,培养乐观的心理品质和品质。 二是有效引导。 对于出现心理困扰、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学校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医疗机构的专家会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采用换位思考等心理健康措施。 教育引导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改善或改变,使他们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三是个别指导。 对于个体高危学生,应根据其心理应激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方案,做到“终身一策”。 对于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学生,要重视室友、学生干部、辅导员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防止问题学生变得孤独、被孤立。

心理健康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心理 健康 负面 育人 督导 第1张

增强“一丝不苟、一丝不苟”的力度。 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要素的功能,还需要与其他教育体系和社会支持紧密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合作的关系,提升教育实效。 一是统筹规划。 学生管理部门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总体要求,统筹协调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坚持党建领导,形成学生管理部门统筹工作、心理咨询中心专门工作、相关部门统筹工作、各学院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针对不同人群精准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对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是要做细化任务分解。 按照从项目到任务到工作再到日常活动的分解原则,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上而下、层层分解。 心理中心发挥主阵地作用,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教学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内容。 此外,评估督导部门具体负责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督导指标体系,定期评估和督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健康相关内容。根据监督结果。 三是完善支撑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联动,消除责任盲点和空白。 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通过各种平台载体,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校园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稳定的健康服务,建立良好的心理康复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持续有效的供给。

(作者单位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教育报》2023年6月19日第7页

标签: 心理 健康 负面 育人 督导

发表评论 (已有38973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