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张才 冯芳艳
聂佐平,自贡抚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资深撰稿人。 出版各类作品50余部,部分作品被译为外文。
聂作平自称职业作家或自由作家。 他已经失业20多年了,靠着笔过着舒适的生活。 这在普遍认为文学“养不活人”的时代实属罕见,被文坛称为“聂作平现象”。
农村男孩踏上文学之路
“我在自贡生活了近30年,前21年在抚顺,后8年在市区,其中大学毕业后在东方锅炉公司工作了6年,度过了最美好的岁月。我的家乡生活……”1月13日,著名作家聂作平受邀在自贡文化中心举办“重返历史现场”主题讲座,并与与会者分享了他的新书《少年中国史》《寻找秦朝》2023年底出版。
聂作平出生于抚顺县安溪镇农村。 父亲在区(现昭化镇)蚕桑站工作。 热爱文学,曾任《四川农村报》等报刊通讯员。 他偶尔在报纸上发表“豆腐块”。 他的家人订阅了几本杂志,其中包括《四川文学》。 受父亲影响,聂作平从小学起就喜欢读书、文学。
“没想到,我以后会成为《四川文学》的编辑。” 聂作平说,在他出生和成长的那个时代,读书是逃离“农民家庭”最现实的方式,文学几乎是全社会的共同爱好。
除了父亲之外,第二个对聂作平影响较大的人是他初中时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周启荣。 当时,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他不仅在学校带头成立了文学社,还用复写纸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份小报。 由于复写纸不适合重复使用,该小报最初的发行量只有三到五份。 周老师了解后,不仅对业务事宜进行指导,还用班费购买了钢板、蜡纸等油印设备,使报纸的质量和印刷数量明显提高。
20世纪80年代中期,聂作平考入昭化中学(高中),第一次接触到迷雾诗代表人物北岛、舒婷的作品。 “三原色”诗社期间,她在《华语报》主办的《中学生文学》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并获得了30元的稿费。
“那时候,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老师一个月只能挣四十、五十块钱。” 聂作平无法停止工作。 他的作品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使他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也在当地名声大噪。 带来了很多收入。 在那个文学盛行、印刷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聂作平获得的稿酬甚至超过了他的工资。
1998年离开东方锅炉公司后,聂作平“漂流”到成都,在多家报刊担任编辑,还曾担任过一家文化公司的董事长。 但最终,他选择了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
聂作平说,一路走来,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经历了很多让他感动的事情,其中包括素未谋面的《中学生文学》主编赵建功。
“无论稿件被使用还是被拒绝,赵老师都会回信,这让我记忆深刻。他的信用证是写在一种可能叫明霸行的宣纸上的,非常考究、漂亮。” 多年后,应《汉语报》主编任彦军邀请,聂作平在《相关青春往事》一文中回忆了中学时与赵建功书信往来的经历。
聂作平还对时任富顺县某乡副乡长(现任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会员、全国著名小说家)。 他看到聂作平的作品后,主动写信取得联系,为这位高中生写了第一篇评论。
百度词条“抚顺人才代表”共18人,包括明代“景泰十大才子”之一的严铎、“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国以及改良派政治家及晚清诗人。 刘光地、作家聂作平,以及被他称为“亲密老师”、诗歌杂志《星星》原副主编的著名诗人张新泉。
“中学时,我给几位喜欢的诗人写信,只有张新泉老师给我回信。” 据悉,两人的关系从1980年代一直持续到现在,期间张新泉不仅帮助聂作平推荐作品,还帮助联系工作,并试图将他调到成都。 聂作平在《我的私人老师张新泉》一文中写道:“他古道热心,对后进生的激励让人有如坐春风的感觉,我从未见过像他这样的前辈。”
聂作平说,除了他的“亲老师”张新泉之外,他还有一个“亲学生”自贡作协副主席李华。 聂作平将老师给予他的关心和帮助作为礼物送给了他。 他一如既往地支持后辈,指导推荐作品(两人合着《夕阳下的舰队》),并一如既往地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 。
“当时我们都很年轻,他二十多岁,我三十出头。” 聂作平表示,他与李华的关系既是师又是朋友。 成都一个下雪的冬夜,两人酒后从事行为艺术。 他们一动不动地坐在街边的长凳上,形成了一个“雕塑”,引起了路人的注意。 酒后他还为李华导演了一场“婚礼”——“原来是这样的”——新郎新娘从舞台两端走出,一起朗诵舒婷名曲《致橡树》:“如果我爱你绝不像一朵攀缘花,用高枝来炫耀……”
聂作平说,虽然他目前生活在成都,但自贡一直是他的“基本根据地”。 这里有美酒、有故事、有朋友。 他还记得,他在自贡时常和几位文友吃小火锅。 一锅只要40多元,“干粮”不多,但最后一块香肠总是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到了他的碗里。
“细节是写作的灵魂,精彩的生活也是由这样的细节组成的。” 聂作平说道。
寻找痕迹,书写“生命地理”
“后来我发现,在那一天,我的童年就结束了。” 小红书上有多个《童年馒头》的阅读版本。 本文收录于《小学生散文百课》和《小学生语文阅读材料》。 请学生回答文中“妈妈的两种微笑有什么不同”。
聂作平的这篇文章是很多年前写的。 如果说大多数人与聂作平的第一次“相遇”是学生时期的《童年馒头》,那么久别重逢的机会或许就是阅读《生命地理》系列。
“我有一个计划,为每一位我最喜欢的中国古代文人写一本生活地理。” 聂作平说,“生命地理”这个词是他自己创造的,大致指的是一个人的生命轨迹。 他的初衷并不是简单地堆砌数据。 他试图将田野调查、文献收集、诗歌解读和场景还原融为一体,尽可能真实、生动地再现这些文人的生活。
为此,聂作平追随古代文人的足迹,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该丛书目前已出版两本书:《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和《这份爱可以等待:李商隐的人生地理》。 后者于2023年3月出版,短短半年内已重印两次。
在《天地沙瓯:杜甫生命地理》的豆瓣书评中,一位给出五星级评价的读者写道:这样的书从来不缺。 如果你爱他,你就会重新走他的人生道路。 想象无法达到个人体验的高度,因为个人体验是要融入历史的深处,与古人同行,享受他们的悲欢离合,贴近他们的内心。 这部作品是从杜甫的生平和地理的角度来写的。 对比现在和过去,一切都显得茫然……
从未间断的聂作平目前正在研究苏东坡的生命地理。 他打算写古代十大文人,按照自己的喜好顺序写,他说:“就像你面前摆着一桌子菜,你必须先选你喜欢的,举起筷子,吃。”一路走来。”
聂作平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创作高峰期。 他平均每天伏案工作2至3小时,每年出版约80万字的作品。 除了《生活地理》系列之外,他还有一系列面向年轻读者的通俗中国历史读物,名为《少年中国史》。
《少年中国史》共15卷。 目前,《文明的黎明》、《诸侯之战》、《黑暗帝国》前三卷已经出版。 小编写的推荐是:作者用全球视野和讲故事的方式,全面展示了历代中国人的生活画卷。 ; 写作着眼于大事和小事,旨在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建立对历史的温情和尊重。
多年来,聂作平写作不停,已出版作品50余部,包括长篇小说《自由落体》、《长大》、《青山日落》、《蛹化蝶》、散文《1644:主编《帝国之痛》、《历史B面》、《寻秦记》、诗集《灵魂的钥匙》和15卷通史《中国青年史》等。 《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主编,并担任多部纪录片的编剧或主笔。
热爱文学胜过“喜欢打麻将”
“在抚顺县城的三岔路口,矗立着一棵巨大的黄橡树,据说,这里就是梅扎发现盐泉的地方……”聂作平在他的《盐业传奇》一文中谈到了盐业。 “一粒井盐之味”的发展,开阔了抚顺人的视野,崇尚文学、崇尚礼仪,历来对文化格外重视。
据了解,仅宋代就有67位进士,名字被刻在抚顺文庙雁塔碑上。 全县建有一批大大小小书院,是川南几十个县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方。 史书称“才子”“贾熙叔”,民间尊称他为“盛世才子”。
在聂作平的作品中,“故乡”是永恒的主题。
当他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形象纪事》撰稿人时,他第一个介绍自己的家乡抚顺; 他写了龙凤山和三多村; 家喻户晓的《唱响工厂》用记忆中的几首老歌串联起青葱岁月——文友多次来到自己工作的东方锅炉公司,试图见到文中那个“有一双双”的女孩。一双无助的大眼睛,鼻子两侧有几个痘痘”。
“爱文学胜过爱打麻将!” 聂作平说,有人爱音乐,有人爱艺术,自然有人爱文学。 他说,读书可以增加知识储备,这并不是坏事,把文学作为一种爱好也不是坏事。
比如,50多岁的聂作平就自称“文学中年”。 他对目前的状况基本满意,表示自己很幸运能够将自己的爱好和事业结合起来。 他感恩一路上遇到的人,感恩生活带来的百感交集。
(除签名外,其余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