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减负、家长增负,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

91百科网 52 0

喊了多年“累、累、累”后,各地纷纷下达中小学生“减负令”。 下课早,作业少,考试方式也变了,但孩子和家长依然“累、累、累”。 焦虑,成为形容当下父母心态最常用的词。

孩子负担减轻,家长负担增加,负担由课内转向课外

近日,广州一名三年级小学生母亲的投诉在网上疯传。

“现在的学校教育正在迫使其中一位家长辞职回家!” 妈妈无奈,在帖子中提到了两件事。

一是学校组织孩子们去水族馆,回来后要求他们画一幅《海底世界》。 她女儿整个晚上都在画画。 没想到第二天她放学回家,撅起嘴:“你怎么不帮帮我?很多学生的作业都是家长画的,有的学生是家长在网上画的,我找到了图,打印出来,而且它们都非常漂亮。” 一问才知道,同学们的作业都贴在墙上了,唯独女儿的画被退回了。

第二件事是,本学期伊始,老师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份记录自己假期生活的“小报”。 老师要求把孩子们假期里的活动做成PPT,分成几个系列。 三年级的孩子无法完成它。 无奈之下,作为一个PPT菜鸟的她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做了三份PPT。 第二天,女儿告诉她,她做的PPT和另外两位家长做的PPT,作为他们班的优秀寒假作业提交给了学校。

听到这个消息,这位妈妈的头“砰”的一声! 对比这两件事,她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再是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复杂、太难,而是迫使家长深度介入甚至亲自处理的问题。 她很困惑,“我一直觉得教育的原则首先是教孩子做诚实人,教育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帖子发出后引起了广泛共鸣。 很多家长觉得现在学校布置的文化课作业少了,但手工、绘画、制作等任务却多了。 许多任务不是分配给孩子,而是分配给父母,需要父母的全力投入,甚至凌驾于一切之上。

广州天河区东圃一知名幼儿园的家长表示,元宵节做灯笼、中秋节彩纱针线包饺子等作业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每天下午4点,我都会准时接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开始‘白天工作,晚上写作业’的规律生活。”她感叹,其他家长的作品不断在显示屏上展示。微信群让她紧张。 因此,每天无论多晚回家,她都要保证孩子作业的质量和数量,生怕孩子第二天会被老师忽视,被同学嘲笑。

让家长感到负担的不仅是这些替代作业,还有老师提出的“批改作业、督促修改”的要求。

施女士的儿子在北京市丰台区一所小学读四年级。 她和丈夫平时工作很忙,父母不在身边。 “前几天,英语老师特地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让我监督孩子的作业,一一检查他的错误并改正。这样的事每天都会发生,家长很难保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活力。” 施女士的手机上有十几个“师长联络群”。 “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信息,不断的提醒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无形压力。”

课内减压、课外压力让“双职工”家庭充满焦虑

“我报的班很少,而且大部分都是周日早上8点到晚上10点补习,光学费一学期就要2万元。” 来自昆明的学生杨歌今年初三,她选择每周上课。 补课。 “周六晚上教物理,周日上午和下午教数学。”

“课堂上讲的都是基础知识点,真想拿高分,还是要多做题,辅导其实就是老师指导你做题。” 杨戈所在的学校是昆明最好的初中之一。 根据目前的结果,考上重点高中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不补习有什么用呢?班上几乎没有人不补习的,年级前十的学生都在补习!”

杨歌的妈妈朱女士表示,给孩子补习主要是尊重孩子的意愿。 虽然贵,但是孩子现在的课程我们没法教,所以只好给他报班。

事实上,昆明市学校目前正在采取措施,通过压缩上课时间、减少作业、保证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等方式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中考也调整了考试方式,以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但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减少学习时间。

“中考考得不好,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很难考上好高中。”考不上好大学,就考不上好单位。” 在朱女士看来,在目前的高考选拔机制下,想要考上好大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着眼点来说,“接力棒始终不变,负担永远都在。如果减轻了学校的负担,最终还是要由学生和家长来扛。反之,如果减轻了自己孩子的负担,但是其他孩子还在努力,孩子们以后要做什么?”

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孩子教育引发的焦虑非常普遍,这种焦虑在一些“双职工”家庭中更为明显。

“我的孩子放学比较早,我们每天也不能早退,所以只能送他去‘护理班’。” 如果托儿班结束了,还没下班,就只能叫朋友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长先来接他,我下班后去接。” 石女士所指的“护理班”每月收费800元,只负责接送孩子放学,不提供学业辅导。 原本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女士干脆换了工作,选择了一家距离孩子学校步行10分钟的公司。

卢女士的女儿就读于天津市一所区重点小学。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老师定期在微信群里公布考试成绩。 虽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她看到孩子有时会落后几步。 分了,压力自然就来了。 “有一次,老师在群里打电话提醒我‘多照顾孩子’,这让我很着急,总觉得我要为孩子做更多的事情。” 因此,我无法提前补课、学习学校知识。 不要忘记您的兴趣和特长...

“上课时间短、作业少,学校如何保证教学质量?” 有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减负、素质教育是好的方向,但如何落实、保证教学质量,让孩子拥有竞争力,才是我们最关心的。”

政策频频出台,焦虑难散。 减负令并不是万能药。

事实上,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

早在1955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个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指示》。 此后,几乎每隔几年,有关部门就会根据新的情况出台相应的减负政策。 1964年、1978年、1988年、1994年、2000年、2004年……政策法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标准”也越来越高。 2010年,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减负”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2011年全国两会,“减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除了提高“标准”外,减负措施也更加具体。 特别是在地方层面,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和落实减负工作,对上学时间、课后作业、考试、补课、休息锻炼时间等都做出了严格细致的规定。 。

一般来说,各地主要在招生选拔和学校教育方面进行限制。

河南等部分地区除了实行小学就近招生、取消小学入学考试外,还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单独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举办培训班。 部分地区选择减少日常考试次数作为切入点。 北京规定,除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末可举行一次全校或年级学科考试外,小学不得组织其他课程的考试。 一些地区对中小学生的上课时间和课后作业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天津要求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一二年级学生没有作业。

尽管政策频频出台,但孩子的负担和家长的焦虑并没有减轻。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儿童儿童发展研究》报告显示,“00后”上学、做作业的时间多于“90后” 。 学习负担​​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睡眠不足也更加严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儿童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旭东表示,2013年,教育部《减轻小学生负担十项规定(征求意见稿)》建议,每日作业量四到六年级不应超过一小时。 但本次调查显示,学习日,“2000后”小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超标0.7小时,超标比例达到66.4%。 2000年以后出生的小学生周末做作业的时间超过1.8小时,超额比例达81.1%。

有关专家表示,从目前的政策力度来看,行政力量已经被最大限度地运用,单纯依靠政策来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是不现实的。 在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的焦虑也就不足为奇了。 适度的负担是可以接受的,但学业负担和竞争压力需要更理性地看待。

标签: 托管班 家庭作业 升学考试

发表评论 (已有4054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