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为出发点的教育大行其道

91百科网 49 0

……关于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我们提出语文课程教育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 工具性是掌握语言的工具; 人文本质是学生通过母语和外语的学习,开阔视野,了解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这是我们修订《英语课程标准》最重要的突破之一。 就是中文、日语、俄语、英语四种语言课程。 标准组共同讨论的结果。 此外,通过情感态度、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理念没有改变。

…………

英语课程应不应该成为小学必修课? 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些学者不同意在小学设立英语课程,或者不同意从小学习英语。 然而,当前的社会趋势是双语幼儿园正在流行。 两者形成冲突和纠纷。 我曾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阐述我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开设少儿英语班主要看你怎么教,你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小学或者幼儿园教英语,重点是单词识别和语法,我不同意。 但可以用英语玩游戏,通过游戏学习说话。 学习表达某些日常用语,如“Goodmoring”、“Canyouhelpme”、“Thankyou”等。对于孩子来说,他不知道这些单词有多少个单词,每个单词有多少个字母。 老师只要教他说,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说就可以了。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一接触英语就明白英语是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它是一组可以在生活中使用的符号,体现了外语的工具性。 只要正确学习并按照语言规则进行教学,孩子学英语越早越好。 从一些实验和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两三岁以后的这个年龄段,同时学习母语和外语,通过正确的引导,两种语言的学习反而可以相辅相成。相互冲突,也可以让以后的外语学习更加顺利。

十多年前,我担任一所学校的校长。 我在那里做了一年的实验:雇了两位不懂中文的加拿大老太太,给学校全日制幼儿园班的两三岁孩子当保姆。 他们和孩子们一起住在幼儿园,同时还有一位华人阿姨照顾他们的生活。 一年后,这些孩子基本上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双语交流。 这个实验清楚地表明,孩子们应该把外语当作一种工具,把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只要他们会说、会用。

此外,外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发挥着人文的作用。 开设外语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拓展视野。 根据我们的课程标准,初中的语言技能是“听、听、读、写”,而小学的语言技能是“听、听、弹、唱”。 在小学阶段,我们提倡以游戏作为学习外语的主要方法,只要方法正确,符合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小学英语课的引入不但不会阻碍孩子的学习,母语的学习,也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小学,汉语学得好的学生英语也学得好,反之亦然。

——摘自陈琳着《辩证实用外语教育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

《光明日报》(2022年5月16日第11页)

标签: 英语

发表评论 (已有27824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