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完蛋的汉字,中国人差点就跪了……

91百科网 38 0

中国的汉字从起源到现在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我们非常自豪的事情,但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自豪的词差点让我们在一百多年前就跪下了。

清末民初,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古代国家。 它被一群早早迈入现代国家门槛的西方列强打得落花流水,对生命充满了怀疑。

中国人开始反思自己,反思为什么落后了。

这就是我们民族顽强的一面。 尽管被打得粉身碎骨,但总有人不放弃东山再起的希望。 要想东山再起,首先要反思。

但有一个问题。 反思一下这件事,一不小心就可能矫枉过正,尤其是输得特别惨的时候。

那时我们与西方的差距似乎已经拉得不可救药了。

这是 1908 年的纽约:

这是同一时间的北京:

是的,就是这么绝望

因此,当时的反思倾向于认为整个中华文明已经落后了。

汉字也包括在内。

19世纪末29世纪初,中国出现了汉字拉丁化运动。

该运动设想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并最终废除它们。 将汉字转换为字母字符。

我应该把它改成什么? 让我们把它改成这样:

著名学者钱玄同在1922年写的《拼音字母与现代汉语发音》一文中解释了这种态度的由来:

1894年,中国战败,中国的智者知道,不改革政治、普及教育,就无法在世界上生存。 但说到普及教育,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汉字的字形难读、难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创建新的拼音字符。

这是汉字拉丁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逻辑:

汉字太难学,导致中国文盲率很高,使国家落后,所以需要改为简单的拉丁文字。

这个逻辑不无道理。 用20多个拉丁字母就能完成,看起来很简单。 中国的文盲率确实很高。 一次一笔地学习汉字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于是就有了汉字拉丁化运动,但几经周折,最终遗憾失败。

看似“老套”的汉字太过顽固,“高效先进”的字母文字也无法动摇。

后来,是简体字才真正为中华民族实现了大规模识字。 而且中华文明海纳百川,汉字系统中其实也使用了拉丁文。 新中国发展了使用拉丁语的汉语拼音。

简体字+汉语拼音成为扫除文盲的杀手锏

新中国成立仅15年,全国15岁以上文盲率就从80%下降到52%。 到2000年,13亿人口的中国文盲率已下降到6.72%。

在汉字的帮助下,中国数以亿计的文盲劳动人民,为接轨现代工业体系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虽然汉字拉丁化(拼音化)的趋势时有来回,但总体来说,历经清末民初,汉字都安然渡过难关,坐在同一页上。就像世界上的字母字符一样。 在桌子前面。

|字母的弱点

当今世界,汉字、彝文、东巴文、格巴文、水石文等文字都被归为表意文字,而其他文字大多属于表音文字。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将处于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长期并存的局面。

汉语和英语是这两种语言系统的代表。

那么问题来了,中文和英文哪个更好?

通常当我们讨论这类问题时,我们会得到褒贬不一的答案。 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不过,我不喜欢这样含糊其辞的回答。

总有强弱之分,不可能只是偶然的50-50吧?

是的,因为资源永远会向强者倾斜,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 久而久之,马太效应就会显现:强者通吃。

也就是说,如果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整个文明最终只保留一种语言系统是最合理的。

纸面上比较,似乎各有千秋,详细量化分析和打分并不容易。

相比之下如何?

其实,哪种语言更强,并不在于谁的论文优势更多,而在于谁的优势更关键。

人类文明最关键的标准是什么?

准确的? 美丽的? 逻辑?

两者都不。

人类文明正在爆发式发展,语言是整个文明的载体。 语言必须承载不断扩展的文明。

这意味着什么?

文明的发展总会创造出许多新的事物,而这些新的事物需要语言来表达。

拉丁语起源于3000多年前(英语形成于公元7世纪左右),汉字起源于7000多年前。

几千年前,语言文字系统承载着现在和未来文明的爆炸性发展。 你觉得压力很大吗?

因此,在语言上,精确与否、优雅与否,都不是考虑的首要标准。

你要先会描述一些事情,然后再谈论其他事情。不要等到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你突然就无话可说了。 这是致命的。

因此,评价一门语言的强弱只有一个最关键的标准:

可扩展性

那么这些古老的语言如何面对信息爆炸呢?

英语的基本单位是单词,所以英语的方法就是造新词

你想出一个新事物,我就创造一个新词来处理它。

所以我们看到英语的词汇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扩大,现在每年至少以大约850个新单词的速度增加。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总词汇量约为14万个。

如果今天的英语包括各个学科的术语和俚语方言,总词汇量已远远超过200万个。

目前最长的单词由45个字母组成,你可以体验一下

肺炎超显微硅火山沉着症

(尘肺)

随着现代文明的爆炸性发展,英语单词的数量几乎呈指数级增长。

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况出现了:

莎士比亚的词汇量约为15,000至20,000。 在他那个时代,他的词汇量占整个英语词汇量的10%以上。

毫无疑问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但同样的词汇,以现代英语体系来看,只占整个英语词汇量的不到百分之一。

现代英国人平均词汇量可达4万左右。 莎士比亚不及现代普通人的一半,也不及现代普通人的一半文盲。

因此,虽然英语体系可以通过不断创造新词来应对文明的发展,但新词数量的不断增加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人的大脑是有限的。

只要人类文明仅限于人类物种,仅限于人类生物属性,英语发展的瓶颈就会是巨大的。

这导致了什么情况呢?

结果,大多数英语单词现在英国人自己都不知道。

这么大的词汇量一般人是不可能记住的。我刚才说了,英国人平均词汇量大概是4万左右

约占英语总词汇量的2%

当然,这些都是常用词,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普通英国人的文化水平仅限于日常生活。

差点完蛋的汉字,中国人差点就跪了…… 汉字 汉语 词汇 字母 拉丁 第1张

如果你想和他们聊小众专业、前沿科技、星星大海,你可能听不懂。

如果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将大量普通民众的平均知识和文化水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那么这些使用字母语言的群体就很难做到。

而且,在这些文明体系内,现代跨学科的交流变得非常困难。 不同学科的观点很难直接碰撞,因为你根本无法理解对方在说什么。 在进行交流之前,首先要记住本学科的词汇。

例如,动物学家 A 与物理学家 B 谈论一种有趣的动物:

拟地层藻

那么B可能会显得很困惑。

这个是正常的。 如果你不深入研究这门学科,你一生中可能永远不会接触到如此复杂的动物名词。 双方的沟通将会变得困难。

那么中文呢? 我们能否从容应对文明的爆发?

|汉字的逆袭

首先,汉语的基本单位是汉字,汉字可以自由组合成单词。 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立的含义,对应于英文系统中的一个单词。

为了应对文明的爆发,汉语系统不需要创造新的文字。 只需要对原有的汉字进行排列组合,就可以形成一些新词。

因此,汉字数量虽然也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却远低于英语词汇量。

从先秦到十一世纪,汉字的数量已超过4000个。 到三国时期,已达一万八千多人。 到北宋时已达三万余人。 到了现代,汉字总数只有八万多个。

从商代至今,最常用的核心汉字不超过300个

学会这300个单词,你的日常生活就没问题了。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有3500个汉字,可覆盖99.48%的现代主流文字。

也就是说,学会了3500个常用单词后,你就已经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穿梭了。

3500个汉字有这么厉害吗? 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3500个单词只要配对就可以组成超过1000万个单词。 如果加上3字词和4字词,排列组合的数量可达数千亿。

比如上面提到的极其复杂的动物名词

拟地层藻

那么这种动物到底是什么? 翻译成中文就是:水飞(萌二声)

任何一个中国的中学生只要看字面意思就能大致猜出它是什么动物。

因此,汉语体系内的学者即使属于不同学科,也可以愉快地毫无障碍地交流。

可以说,中国人的扩展能力是非常变态的。

汉语本身就是星辰大海

异常的扩展能力+占用较少的脑资源(无需记住数万个单词)让中国人轻松应对新事物的发展。

19世纪,日本率先使用汉字的各种组合来描述来自西方的新兴事物。

例如“市场”、“哲学”、“服务”、“心理学”。 。 。 。 。 等等,《汉语借词词典》收录了来自日本的借词800多个。

这些词都是在日本从古代国家向现代国家迈进、大量接触西方事物的过渡时期创造的。

我们发现,要描述这些东方世界从未出现过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创造新的汉字。 你只需要重新组合现有的汉字即可。

这里面甚至有很多原本来自古汉语的单词,根本不需要重新整理。 日本人刚刚赋予它们新的含义。

正当清末民初的中国精英还在怀疑汉语的未来时,日本人已经率先认识到了汉语的美丽和力量。

因此,从可扩展性对比来看,中文相对英文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这足以决定统一人类语言的选择

然而中国人的优势还不止于此

除了可扩展性之外,中文的第二大优势是思维速度快

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4个声调,总共可以组成2900个声音。

英语与普通话不同。 在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因此英语的音型数量不会超过20×20=400。

描述一个事物,因为汉语发音丰富,你可能只需要发音一次就可以解决问题,而英语中,由于发音不足,你需要重复几次发音才能描述清楚。

因此,汉字只需设计为单音节字符即可,极其简洁。 表达相同含义的英语单词可能包含多个音节。

用汉字思考问题,思维速度极快。汉字只有一个音节的发音,但汉字本身却包含着完整的含义,不用看就能明白。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用英语表达一个句子往往需要一分钟,而用汉字表达一个句子只需五秒。

因此,用汉语交流更加高效,更有利于人类活动中的相互合作。

汉语的第三大优势是稳定的传承。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其意义从古至今传承至今,让普通中国老百姓稍加研究就能读懂古文,知古知今。

因此,文明不易出现断层,文明成果也能更好地积累。

但如今的普通英国人面对古英语却束手无策。

正是这些压倒性的优势,使得汉语具有极强的韧性,即使在文明几近崩溃的黑暗时代也能坚持下来。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有这些优势呢?

|汉字的真正力量

汉字曾经被很多外国人认为是简单的象形文字,汉语一度被称为婴儿语言。 说明汉语很原始、简单、缺乏内涵。 这种书写系统处于婴儿的水平。

象形文字确实很原始。 单纯依靠象形图来描述事物,与用图画来描述事物是类似的。 人们很容易遭受词汇量缺乏的困扰。

结果,大部分原始表意文字逐渐演变为注音文字(拉丁语的来源是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 抽象字母的排列和组合可以提供足够的词汇来描述事物。

因此,拼音文字相对于纯粹的表意文字确实可以说是先进的,它确实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我们习惯将汉字归类为表意字符。

说汉语是婴儿语言似乎在逻辑上是正确的。

事实上,汉字根本不是简单的表意文字。

汉字系统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声字。 它由两个字或字组成,其中一个代表事物的类别,另一个代表事物的读音。

形声字是汉字中最重要的造字方式。 大多数汉字既代表意义又代表声音。

当我们看到一个汉字时,我们可以通过它的拼音字形来推断它的意义,通过它的拼音字来推断它的发音。

例如,这些词:

捕捉、骑乘、气味、材料、斧头

因此,一个汉字可以携带三种信息:

而一个字母词只能携带一种信息:声音。 这个声音所代表的意义,是通过死记硬背强行联系起来的。

因此,汉语是三维语言,每个汉字所反映的信息都是三维的。 以英语为代表的拼音语言只是一维语言,每个词只能反映单调的线性信息。 所以:

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拼音语言,二维领先其他拼音语言

这就是为什么英语需要通过死板的增加词汇的方式来应对文明的发展,而汉语只需要稍作调整就能承载文明的爆发。

只要稍加了解,我们就会发现汉语根本不是婴儿语言,而是经过七千年进化而来的人类语言的最高形式。

过去,为了学好英语,我们经常建议习惯用英语思考。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从中文思维转变为英文思维是一个巨大的挫折。

可以说,汉字没有在茫然中被扔进垃圾桶,这不仅是中华文明之幸,也是人类文明之幸。

人类文明要想进一步进步,需要显着提高全人类的平均文化水平,需要更广泛的跨界、深入的合作,同时迎来更多暴力的文明爆发。

只有中国人才能承担这样的任务,文明中国化是人类唯一的选择。

遗憾的是,语言本身的优秀并不能在短期内改变人类文明的走向。 字母垃圾不会承认自己的落后和低效。

我们只能依靠中华文明本身的恢复和发展,一步步夺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但这一天值得期待,因为今天中华文明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中国,不再需要面对一百年前的岌岌可危的局面。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将有机会体验汉字的真正力量。

结束

标签: 汉字 汉语 词汇 字母 拉丁

发表评论 (已有39113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