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被人篡改发言人:应保管好个人信息

91百科网 62 0

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和家长的紧张情绪逐渐平静下来,也有人放松了警惕。 日前,有网友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未编码的考生准考证。 准考证上,考生姓名、考生号、准考证号、报名单位等信息一目了然。

针对网友的上述行为,评论区有人提醒,无编码门票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可能会窃取儿童信息,引发修改志愿者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6月12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第九支队巡视员明跃告诉澎湃新闻,轻易发布准考证、个人身份证、考号甚至密码等个人信息网上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随之增加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和隐患。

此前,为更好保护高考考生个人信息安全,多部门发布提醒,高考考生应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包括高考准考证、个人身份证、考生号和密码等。纸质申请表、成绩单或查询页面截图、个人录取通知书等不能发布至朋友圈。

高考志愿被人篡改发言人:应保管好个人信息 高考 个人信息保护法 高考志愿 第1张

澎湃新闻注意到,考生高考信息被他人获取,造成不当后果的情况屡见不鲜。

据“河北公安网新闻发言人”2021年7月10日在微博发布的信息显示,当年7月6日,辖区高考考生周某与家人到河北省市区派出所报案。阜城县公安局报案称,他们发现高考志愿被篡改。

7月7日,办案民警前往河北省教育考试院调取登录日志。 经分析研究,认定吴某为重大犯罪嫌疑人。 7月8日中午,警方将吴某传唤至辖区派出所。 经审讯,吴某承认,他认为周某影响了他的学习,因此想对周某进行处罚。 他们的登录账号和密码几乎一样,所以他背着父母偷偷把周的第一选择改为了第二选择。 第一选择改为位于申请选择中下游的学校。

对于非法窃取考生准考证等信息,上海申松律师事务所主任沉海东指出,如果考生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收集和使用,无论是收集者还是个人信息的后续接收者和使用者信息将负责。 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违反者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丁金坤律师告诉澎湃新闻,准考证、考生号、密码属于考生个人信息,受《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 实践中,考生应警惕这些个人信息可能被电信诈骗分子利用,进行精准诈骗,以上学等各种理由敲诈勒索。 遇到这些可疑电话或短信,不要轻易相信,要多方核实,并及时报警。

标签: 高考 个人信息保护法 高考志愿

发表评论 (已有39069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