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高考作文题中最大的热门话题就是思辨性,而思辨性的基础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意识。 它要求人们看待事物,看到事物的积极和消极的一面、主流和支流、优点和缺点; 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全面性、联系性、发展性的角度看问题。 。 辩证法有很多内涵。 这里我们只选取几个常用的观点来谈谈它们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材料】
(2017·国家Ⅰ)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写作。
近期对在华留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他们更关心的“中国关键词”包括: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餐、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了解的中国,并写一篇帮助外国青年了解中国的文章。 要求选择关键词,形成有机联系; 选择好角度,明确风格,起草自己的标题; 请勿复制或剽窃; 不少于800字。
【例子】
中国,成长中
标题很吸引眼球。 当别人写“辉煌”、“壮丽”、“科技”的中国时,“成长”就意味着辩证的发展观。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中国? 是刚下高铁时的“雾晃”,还是街上错落有致的黄色小车? 是对满汉宴的惊叹,还是对食品安全的忧心忡忡? 朋友们,今天我不会粉饰和平,也不会夸耀荣耀。 我只会向你们呈现一个真实的、成长中的中国。 看发展问题,必须看到中国的两个侧面:美丽与污染并存。
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一定会是美丽与污染并存的。 正如你所看到的,确实是天空黄沙漫天,雾霾遮挡了阳光。 但你要记住,黄沙和烟霾掩盖不了“飞流三千尺”的雄伟,掩盖不了“落霞孤鸿共飞”的柔美,掩盖不了“夕阳西下长河”的壮丽。 ”。 我想让你知道,那些美好的山河不会被空气污染图(油漆)抹掉。 而你没也看到,一排排可爱的共享单车就是我们为环保低碳所做的努力吗? 生活中的巨大努力。 所以,朋友们,请欣赏辽阔、雄伟、美丽、刚柔相济的中国,也请一定程度地包容正在为让天更蓝而努力成长的中国。
在不断发展的中国,发展和问题必然是交织在一起的。 你一定在饭桌上听说过这件事。 除了空气污染之外,食品安全是发展中的中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但你也应该知道,一再出现的问题并不能抹杀中国美食的美味及其底层文化,更不能抹杀“吃货用心”、“日吃三百颗荔枝”的吃货精神。 中国美食蕴含着如此多的文化,包括对生命真谛的探索,以及内心的热爱和乐观。 我知道标榜美食和文化并不能掩盖当今食品安全的真正问题,但这些小问题不足以动摇中餐的地位和中华文化的根基。 那么,朋友们,请品尝一下让人类垂涎欲滴的美味中国吧。 请相信这个不断发展的中国,让您吃得健康。 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仍然呈现两个侧面:发展与问题交织在一起。
美丽与污染并存,发展与问题交织。 尽管成长中举步维艰,但仍坚定前行的中国,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 成长少不了叛逆和弯路,但更重要的是成长和成熟。 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接受这个孩子,我们一起接受她、看着她,希望她能够成长得更好。 把现在的中国比作“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恰当的。
佛说,心中有一颗明珠,可以照耀万里山河;心中有一颗明珠,可以照耀万里山河; 诗中说,世间安然无恙,你能辜负如来或陛下吗? 朋友们,愿你们以一颗明珠般的心包容成长中的中国; 愿你我见证成长后成熟的中国。 让我们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但不是今天的中国,而是未来的中国:成长和成熟。
【示例文章】这篇文章有很多亮点,比如直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结合正反用例等。 但评分组给出的最大亮点是基于“成长的中国”的辩证分析,即从发展的、全面的角度看中国:不仅看到中国的成就,也看到中国的问题; 我们需要看到中国的今天,我们也需要看到中国的未来。 字里行间,闪烁着辩证思维的光环。
(一)辩证分析法
1、全面分析问题
事物往往是对立统一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主流和支流; 成绩和问题; 长处和短处。 一个问题总是有两个方面,甚至多个方面。 在推理讨论时,如果只讲一方面而忘记了另一方面,就会犯片面推理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综合推理能力。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全面分析问题,才能避免推理的片面性和绝对性。 比如,在写命题作文“第一步”的作文时,在讨论完“第一步”的重要性后,不妨加上这一段:
第一步很重要,它几乎决定了你未来的道路。 但第二步和第三步也不容小觑。 这条路上,我们要坚定信念,坚持下去,坚持下去,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走远。
在写“第一步”的时候,恐怕大多数同学都会把重点放在“第一步”上。 如果能把“第二步”和“第二步、第三步不可小觑”联系起来,会让讨论更加准确。 要全面。 当然,这样的内容不应该占据太多的空间。 无需展开它,只需单击它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同学简单地将辩证分析理解为对所讨论的问题要“五十强决”,或者在表达观点时含糊其辞,没有做出明确的判断。 这实际上是“辩证分析”的体现。 ” 对这个词的内涵的误解。 辩证分析并不反对明确的论证。 辩证思维首先应该体现在文章论点的正确性和清晰性上。 如果观点模糊、态度不清、似是而非,就没有真正的辩证分析。
2.从关联的角度分析问题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普遍相连的。 这种联系可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内在的或外在的、必然的或偶然的、整体的或局部的等等。要正确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就必须全面、分别地分析和研究事物、事件、现象之间的各种联系。具体来说。 我们不能简单地分析一些联系,然后简单地做出判断和评价。
我们完全可以用连接的角度来分析2015年全国卷一作文题中关于“老陈开车接电话”的问题。
“开车接电话”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也不应该是个人的自由,因为个人的违法行为可能关系到他人的生命、社会的安全、法律的尊严。 “开车打电话”只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一种。 此外,还存在不少不良习惯和不文明现象。 由此,我们可以写出这样一句话:“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是一种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法律的蔑视。我的父亲可能没有意识到,但小陈,你已经尽到了你的责任。”如果你是一个旁观者,举报这种行为是一个公民的责任,即使你被称为“女儿”,你的责任也没有改变,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制止违法行为,事关交通法规和法治,小陈,你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责任感和大爱。 “,无视斑马线……中国马路。”乱象是规则不严、监管不力,还是制度存在漏洞?我想根源在于我们每个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注重文明修养,遵守规则如果规则流于形式,那么就不会有“中国式过马路”这样的荒唐行为。
3、从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从来都不是静止的。 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性质是可以转化的,坏的东西可以变成好东西,好东西可以变成坏东西;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变化的条件。 在一定条件下,外部因素(环境)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量变导致质变。 好的方面,要注重数量的积累; 不好的一面,要警惕细微的变化、渐进的变化。 这些“发展观”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事物、分析问题。 如果是,继续分析“老陈开车接电话”的行为。
老陈经常开车在高速公路上接电话,但从未出过事故。 这让他的侥幸心理越来越严重,防范意识也越来越弱。 长此以往,量变可能会导致质变。 偶尔发生的事情会成为一种长期难以打破的习惯,发生危险的概率可能会越来越大。 由此,我们可以写出这样一句话:“你没有看到那些血腥的事故场面吗?你没有听过你妻子的殷切劝告吗?只有当悲剧成为现实,孩子们的哭声响起时,才是真的吗?”穿过灵堂,我们清醒了吗?中国每年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悲剧,你必须亲自经历才能相信吗?当你不小心或违反规则时,危险就会来临。”
4.从两部分角度分析问题
一切都有它的两个方面。 人生本身就有两个对立的方面:对与错、多与少、快与慢、成功与失败、进退等等。因此,写文章往往需要从两个对立的方面辩证地分析论证。 这就需要从两方面来分析问题,全面认识问题,而不是一概而论,“攻一处不如攻一处”。
2017年度浙江省优秀作文《人生唯有心灵之书》认为:有字无字的书在人生中的作用远不如心灵之书,或者归根结底是人们唯一能读的书是灵魂的书。 讨论完主体部分后,我写了这一段:
当然,这并不否认有词书和无词书的积极作用。 孔子的“欲无言”并不否认教育的意义。 庄子的“学之险”是建立在对学的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的。 。 这两本书在人生的悟道和积累阶段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有些可能会成为心灵的书籍,成为生活的内容。 只是,只有成为心灵之书,才能成为“终身可读”、对人生有用的书。
这段内容是分歧观点在写作中的典型运用。 在强调灵魂之书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不否认那两本“书”的作用。 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主观观点打了折扣。
用分歧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并没有什么错。 可以避免讨论中的片面性和绝对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但简单地将“两部分看问题”当成“辩证地看问题”的整体,会限制你在作文训练或考试写作中的思维。 一遇到材料,你就会寻找优点和缺点。 、正与反、内因与外因、得与失、利与弊……我们甚至总是对事物的两面都一视同仁,而不去分析哪一方面是主要的、需要重点关注哪一方面、如何去分析。深入探讨。 如果你展开一个论点,这样的文章很难避免模棱两可、温和或武断、片面的嫌疑。
另外,用辩证法看问题的本质是全面、客观、公正、分寸。 这就告诫我们在分析推理时要避免“三头词”:①言过其实。 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过分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就成了站不住脚的“夸大其词”,比如“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②一个词。 只关注事物的一方面,不关注事物的另一方面,是片面的讨论。 例如,“只要允许一个人经历困难,他就一定会成功”。 ③故事的结局。 从静止、孤立的角度看待问题。 例如“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强调“苦难”是唯一的标准,而忽略了其他因素。
(二)实践练习
1. 根据下列材料写出大纲。
【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2月15日,青岛市政府印发《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规定中小学校可以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进行适当处分,并将处分规定向学校公开。学生。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 赞成者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有“管教权”,小处罚和大处罚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积极意义。 反对者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该有“纪律权”。 体罚很容易助长对学生的体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立方认为,犯错的学生应该受到惩罚,但惩罚的范围和方式要明确,惩罚的尺度要把握好。
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请根据材料和实际情况说明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概念,明确风格,准备好自己的标题; 请勿复制或抄袭。
【分析】(1)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教育需要适当的惩罚。 学校和教师应该有“惩罚权”。 (2)学校和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因为拥有“惩戒权”可能导致暴力被合理合法地“植入”教育,损害儿童身心健康。 (三)学校和教师应当有“惩戒权”,但必须规范和监督其权力范围和行使权力的方式,避免滥用惩戒权。 (4)学校和教师是否有惩戒权,是否应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建立惩罚权,都不是最重要的。 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减少孩子犯错误的可能性,帮助他们避免或纠正错误,并不是最重要的。 是最重要的。
2.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材料】
有人说,没有事实的意见是空洞的,没有意见的事实是无能为力的。
您对此有何看法?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1)准备自己的题目; (二)不少于800字。
【例子】
让事实和观点相辅相成
有人说没有事实的意见是空洞的;没有事实的意见是空洞的。 没有观点的事实是无能为力的。 事实和观点对于探索世界和总结规律同样重要。 事实是支持观点的内容,而观点是用来概括事实的概括。 只有两者相辅相成,逻辑链条才完整。 (释义材料,提出论点)
事实为观点提供支撑,不让观点空洞。 现代作家卡夫卡一生经历了犹太人、资产阶级、推销员等矛盾身份的间隙生活。 他通过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事实,在小说中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如果没有他作为保险推销员的经历,今天我们很难看到这样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格里高尔在呼喊着真实而具体的疏离痛苦。 事实是意见的源泉,支撑人们的意见深入现实。 如果源头被除去,思维之河又如何能向前奔涌? 没有事实依据的错误观点的劣势就在于其空洞性,很容易被揭穿。 面对空壳,怀疑的勇气就足以一击击碎。 (例子和假设论证,事实是观点的来源)
意见赋予事实实用价值,澄清事实并赋予其力量。 事实已经将一切展现在我们面前,但直到近代,我们才真正走进了科学的大门——因为直到那时,我们总结的观点才趋于正确。 事实的价值必须在观点的提炼中发挥出来。 这也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概括、总结、吸收的能力。 时间随着太阳的升起和落下而不断流逝,但直到天文学家根据实验和观察得到的事实总结出时间的计算方法后,“一天”的单位才有效生效。 可惜的是,杂乱的事实无法归纳为归纳规则。 (举例说明意见对事实的实际价值)
因此,观点和事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只有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有理有据的观点和规律的事实,才能突破空虚和无力,帮助人类探索世界。 正如“文胜于质,则成野;质胜于文,则史成;文质则温,则君子为君子”。 只有相辅相成、相辅相成的结合,才能使两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谁能说出事件真相》中,马匹摔倒的事实引发了人们对马匹下落的争论和思考。 可见,现实生活中,观点与事实绝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而是扎根于事实。 总结观点应该仍然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引用和例子,观点和事实之间的相互依赖)
然而,现在我们往往过于注重观点而忽视事实——因为观点的产生和传播确实很快,但植根于事实的严谨性却很耗时。 在信息茧中,快速、引起共鸣的观点主导着趋势,但这就是空洞的陷阱。 人们只有真实地、亲身经历事实并形成观点,才能站在当前的观点潮流中,让事实和观点相辅相成。 (联系现实,指出观点与事实脱节的危害)
【评论】
这是一道关于对立统一对偶概念的论述题。 界定了对偶概念后,讨论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然后讨论两者的统一性,结合现实讨论两者相互统一的价值或无能。 伤害。 这篇文章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如果第二段可以定义二元性的概念,第五段可以提到更多的生命现象,最后一段可以总结一下就更好了。
上海高考作文培训系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