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追求高质量特色化发展育人体系培育美劳全面发展人才

91百科网 57 0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

追求教育体系高质量特色发展

培养德、智、体、艺、劳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

青浦高中嘉年华开幕式

学校舞蹈团的学生表演

学生入校第一班开展国防教育

青浦高级中学开展校园“唱歌进课堂”活动

每年端午节期间,学校都会举办全校性的“赛龙舟”活动

学生享受劳动教育的好处

上海青浦高级中学始建于1923年,2005年被认定为上海市实验示范高中。学校始终以“教育报国”为办学宗旨,以高起点、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教育自成立以来。 一百年来,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批批学生成为国家的优秀建设者和社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

回顾百年办学历史,学校追求发展高质量、特色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艺、工全面发展的人才,努力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人才辈出,谱写百年培训教育新篇章。

百年追求优质教育

1923年秋,青浦城南的文昌阁一角,悬挂着一块不起眼的校牌,宣告了青浦县初级中学的诞生,也就是上海青浦高级中学的前身。 1956年,学校增设高中,更名为“青浦县中学”; 1978年被定为县重点中学; 1987年,初中、高中脱钩,学校改为高级中学; 1999年更名为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并成为上海市市立高级中学。 首批现代化寄宿高中之一; 2005年被认定为上海市实验示范高中。

学校创办之初,在课程设置方面起点非常高。 开设公民、历史、地理、英语、算术、自然、绘画、手工、音乐等10门常设课程。 还开设机械制图课程、生理卫生课程、矿物学等课程。 为服务学生的培养需求,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不乏学识渊博、精干的教师,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到第一届学生毕业时,教职员工已近20人。 1926年第一期27名学生毕业,其中21人升入江苏、上海的高中和中等师范学校。 学校本着“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以“培养教育”为办学理念,始终以学生德、智、体、体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根本。艺术和体育技能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形成“团结、求实、严谨、创新”的校风和“勤奋、务实、主动”的学风,对学生的素质影响很大。近年来,学校涌现出张建州等一批学识渊博、善于教研、诚实宽厚、追求卓越的名师。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百年来,办学质量和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学校坚持高质量教育的追求,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从这里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科学家、专家学者、科技精英、艺术大师以及无数扎根基层、活跃在各行业的“服务明星”。 不断前进的青浦高级中学,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每学年都有数百名学生荣获一、二、三等奖。曾获上海市各类比赛第三名及以上奖。

创新课程改革不断磨练发展

青浦高级中学的前身青浦县中学,是著名的“青浦实验”的诞生地。 当时,学校在“青浦实验”带头人顾凌远的带领下,从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入手,在课程改革的前沿探索创新。 学校先后成为上海市课程改革第一阶段试点学校、第二阶段课程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第二批新课程新教材实验基地学校、种子学校上海市第四轮课程引领工程。 创新课程改革是学校不断发展的优良基因。

在第一阶段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情境-主题-构建”的教学模式。 通过情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主题,深化课堂核心问题; 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新问题并解决问题等。这样的循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相关知识,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和理解。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建构为目标,以主题情境为载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第二阶段课程改革中,学校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和高考改革要求,遵循“唤醒学生培养意识、增强学生培养意识、提高学生素质”的思路。 “培养能力”,持续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目标,聚焦课堂变革。 2015年起,学校开始践行“三思课堂”,即:勤思考——注重培养思维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良好的思维——注重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好奇思维——刻意形成一种思维方式,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用非常规甚至非常规的方法和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并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三思课堂”实施流程图,形成了丰富的课题“思三案例”,有效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这一系列成果被编入《思维三课堂理解与实践》一书,惠及更多学校和教师。

今年,青浦高级中学被市教委指定为第四轮课程引领工程种子学校。 学校以“‘双新’视域下基于大概念的整体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为题,力求通过实践研究,以大概念为抓手,攻克单元实施中的困难——广泛的教学。 学校以部分教研组为试点,探索“情境-体验-构建”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实践,将经验延伸至各学科,渗透核心能力,提升全面体育人。

随着“双创”实施的推进,学校在课程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各院系、各教研组、各级的主要目标和职责,进一步细化了改革任务和步骤。 立足学校独特优势,按照能力分层、专业分类、兴趣分组的原则,加强选修课开发实施的资源支撑,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取得更大成效提高课程实施的规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许多经验和成就。 在优化选课流程、完善选课指导体系、有序开展选课和班级教学、探索学分制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效。 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新高考改革,建立适合培养教育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探索全面、全过程、立体化、立体化的评价体系。个性化多重评价体系,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课程类型和内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通过积分评价推进学业评价,通过过程评价推进综合素质评价。 多主体参与的课程评价机制的构建仍在探索和实践中。 学校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在全市及全​​国同类学校广泛推广和宣传,发挥了积极的辐射作用。

注重以德为先,五育融合育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以“锤炼意志、锤炼品格”为核心,推进德育活动课程,建立“锤炼德育” ”课程体系,引导学生锤炼自我。 同时,学校积极邀请社会各方探索、整合优质区域资源,共同育人,共同搭建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和“认知、体验、成长”为目的的“实训平台”。以“探索、创新”为主线,探索多维立体的教育体系。

学校以军训为切入点,明确德育常规; 以课程实施为拓展点,拓展德育常规; 以实践活动为衔接点,细化德育常规。 学校开设年级德育课程。 各年级的德育内容都与课本文化、吴越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挂钩。 根据身边的材料,开展班会、校外考察、探索性研究项目等活动。 同时,学校丰富校园主题文化,定期举办艺术节、歌唱音乐会、读书节、体育节、戏剧节等。 借助艺术、体育等学科,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用艺术滋养心灵。 学校开展一系列课外教育活动,利用青浦区及周边地区的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 此外,以健康教育为辅,优化德育常规。 健康教育方面,采取“五结合”策略——将活动体验、心理课程、挫折教育、生命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和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以教师带头示范为支撑点,领导德育工作常态化。

学校以德育活动为平台,俱乐部为载体,培训教育为纽带。 部门联动、方方面面结合,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 继续开展嘉年华、春季诗词聚会、班级歌唱、校园十佳歌手、端午节、戏剧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动员师生参与,在活动中教育和影响学生。 利用教师的机会引导社团学生将职业发展规划、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发展融入到活动中。

学校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共同打造“培训认知平台”、开发“培训体验平台”,协助就业指导。 学校以“培训”为理念,汇聚大学、企业、家庭三方,从大学教授、企业讲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引进专业人才,特聘专家教师,举办各类讲座,充分发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丰富学生知识理解。 知识平台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尽早制定职业规划。 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共建体验基地,并与青浦现代农业园区、青浦博物馆等单位签约,共同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训体验平台”,使学生可以走出学校,融入社会,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增长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挖掘学校资源,搭建特色项目体验平台,如设立学校“图书馆助理员”岗位、招募“小红帽”、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培养“小红帽”等。以“校园有机农场”为基础的农民”。

学校梳理“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办学理念创新发展,围绕“五育融合”设计教育目标,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其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和科学素养。 以“校园有机农场”课程为起点,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着教育方式改革的推进,学校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进一步拓展了课程目标,形成了五育融合的跨学科课程,“用劳动提高道德,用劳动增长智力,用劳动增强智力”。身体,用劳动修美”。 家庭湿垃圾堆肥、鱼菜共生系统研究、芳香植物“有趣”研究等项目都是非常典型的项目。 在此过程中,课程负责人杨凌主动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并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辐射出去。 为探索校园有机农场课程的教育成效,学校开展了“校园有机农场课程有效实施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成为展示学校教育特色的窗口。 为进一步发挥校园有机农场的辐射效应,学校进一步开展了“校园有机农场特色课程区域建设实践研究”。 以青浦区学校为试点,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条线”。 “龙”农场课程框架,其实施经验已在青浦区及其他区的多所学校推广应用。

学校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开展特色项目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艺、体技能全面发展。 龙舟赛场的特色已成为典范之一。 校园西临河流。 2015年,运动队设想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建设水上码头,引进传统体育龙舟和现代水上运动赛艇。 龙舟赛代表了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也是学校师生创新体育特色项目的大胆探索。 经过多年的实践,龙舟项目的内涵逐渐丰富。 学校自行编写了《龙舟课程读本》,全校开展了以“全民龙舟”为主题的民俗体育活动。 每逢端午节,学校都会举办全校范围的端午“赛龙舟”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展示学校体育专项教学成果,让更多人了解龙舟、学会划船划龙舟,爱上划龙舟,并实现课程中包含的目标。 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目标。 学校充分利用龙舟课程的一体化教育优势,以龙舟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龙舟相关课题研究,如《关于龙舟运动的调查与建议》等。 《青浦地区龙舟文化传承现状》和《有效去除救生衣霉斑实验研究》和《基于传感技术的提高龙舟竞赛策略研究》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校创办的龙舟比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2018年,学校承办青浦区青少年龙舟比赛。 学校与兄弟学校舞龙项目联手,共同推进以展示、传承龙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 如今,上海青浦高级中学的端午节已进入第五个年头。 许多学生用朝气蓬勃的青春风采传承传统文化,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为配合龙舟等水上运动项目的开展,学校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游泳学习项目。 这就形成了一个配套项目,将生命教育融入其中。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一项生存技能,更让学生懂得了“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理念,“人人学会游泳、划龙舟”,成为青浦高级中学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特色。推进体育专项教学改革。

培养未来拔尖创新办学人才

作为上海市首批实验示范高中之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未来学校发展的方向。 青浦高级中学坚持宏观视野和系统思维,以科普、科普、创新融合为主题,坚持“大学+中小学”一体化布局,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学校以教育集团项目为契机,从集团学校初中及区域初中推荐有兴趣、有潜力的二年级学生,与青浦高中创新班的学生一起组成初高中衔接的“科学种子”培训。 依托青浦高级中学创客空间、创新实验室、校园有机农场、研究课程和创新俱乐部、锤炼学院及合作大学资源的硬件、课程和师资,组织开展科技夏令营​​、科技讲座、科研项目指导、“淬炼杯”科创竞赛等活动,让初中的“科学种子”提早体验和渗透到高中的创新学习,让高中生发挥潜在的创新示范作用。 “一体化”创新培养模式,联合培养初中生。 高中“科学种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及时为学生提供创新支持,学校高度重视创新资源开发,特别是创新课程、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师资建设。 CAD 和 3D 打印俱乐部是校园内颇受欢迎的学术技术俱乐部。 2004年9月,通用技术老师盛欣怡成立了这个俱乐部,将CAD软件与3D打印相结合,加强设计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新技术、综合运用各种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开发了《Auto CAD平面绘图》、《3D实体设计》等多门微课程。 她通过学校嘉年华活动、科普展销会、科技创新大赛等,将CAD软件与3D打印、激光切割相结合,让学生边玩边动脑。 洞开得很宽,让你爱上工程,爱上设计,培养对工程职业的兴趣。 活动中,学生们选择运用各种技术,迭代改进原型,完成实物方案,创作出许多经典作品,如学生刘一凡的《多自由度机械臂仿生月球车建模与探索》 2021级的学生、研究生沈嘉璐的“折叠四足月球着陆器”等等。 学生可以了解基础工程,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分析产品的合理性,思考产品模型从产品模型设计到最终产品的发展过程,系统地了解工程的基本过程。 为庆祝学校建校100周年,俱乐部学生还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钥匙扣等文化作品。

在培养创新人才的硬件资源建设方面,学校按需建设,积极扶持。 例如,原来的校园有机农场只有56平方米的校园有机种植基地。 为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学校申请扩大面积项目,建立了“以科学素养培养为主的校园有机农场创新实验中心”,以及首批中小学生物创新实验室。上海建立了中学,重点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学和数字显微镜实验室。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原有的创新实验中心被迭代成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500平米生态数字农场,满足学生远程自动化管理的需求。 随后,建立了以智慧农业为基础的跨学科教育平台,为学生在智慧供水、供肥、用药等方面开展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等跨学科的多项项目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同时,结合农场生产的芳香植物,开展茶艺、插花等跨艺术学科实践。 为适应更多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还建设了数学建模实验室、化学数字实验室、地理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等硬件资源。

青浦高级中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在青浦区教育局见证下,学校与上海市农科院签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成为上海市青少年科创实践站实践点。 目前已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同济大学物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合作意向,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提供课程、硬件和资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标签: 课程 上海 龙舟 育人 改革

发表评论 (已有4037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