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上海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是陌生的。 即使是去过上海的朋友,除了拥挤的南京路、繁华的外滩、迪士尼乐园、东方明珠塔之外,即使去过一两次,也很难讲述太多关于上海的故事。
这一点在上海的大学里也有所体现。 上海有很多所大学。 除了其附属的一些著名大学外,外人,尤其是北方人,对上海本地大学知之甚少。 比如,有些院校明明很好,但很多外人看起来很熟悉,却感觉很遥远。
上海理工大学可能就是这样一所大学。 说起她的名字,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两个城市相似的知名度,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上海理工大学也可能是一所好大学。
问题是,它有什么好处呢? 或许没有多少人能够清楚的说出她的专长是什么。 这使得上海理工大学成为一所看似熟悉实则不太了解的大学,声誉长期处于劣势。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所略显“神秘”的科技大学,看看能不能找出几个你或你的孩子喜欢的专业,为下一步填写高考申请做准备。 。
它与沪江大学有关系,曾经是一所著名的文科大学,但它是一所典型的理工科大学。
打开上海理工大学的网站,我们看到这样的说法:学校的办学脉络可以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国医学工程学校。
为什么是文化背景而不是直接追溯到两所学校?因为它们只是共用一个学校地址,与原来的大学关系不大。
我们先来说说沪江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的关系。
因为沪江大学曾经以文、理、商闻名,培养过徐志摩这样的名人,所以还是很有名气的。 学校首任华人校长刘占恩推动了一系列改革,确立了“更加中国化”的办学主张:在学科发展上,坚持专业化下发展应用型专业的“沪江模式”; 倡导社会服务,提倡勤工俭学,推行平民教育;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建立了上海最早的正规建筑教育,拥有当时全国最大的商学院,培养了大批精英。
但1952年院系调整时,沪江大学各院系(组)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院校。 与此同时,在沪江大学旧址上创办了上海工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工业学校。 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59)、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60-1994)、华东理工大学(1994-1996)。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德文医学工程学院和上海理工大学的关系。
这所学校的名字比沪江大学小很多。 它最初是由德国医生宝龙博士于1907年开设的德国医学院。1912年增设了一所工程学院。 1922年,在原址成立中法合资企业。 中法国立理工学院。 抗战胜利后,与由重庆迁至上海的国立先进机械职业学校合并,组建国立上海先进机械职业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改制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83-1996)。
背后的故事与其他高校没有什么不同。
1996年,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机械学院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 1998年划归上海市管理。 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学院(2015年更名为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出版印刷学院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 如今的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 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试点单位。
有兴趣的朋友会发现,上海理工大学其实和沪江大学、德文医学工程学院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最多只能算是在原址办学。 特别是沪江大学,原有学科、专业全部拆除,在原校址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工业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的令人敬佩之处在于,追溯脉络并不是随口说说的事情。 例如,学校的英文名称是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一个字是“上海大学”,与其前身沪江大学的英文名称一致。
沪江大学的校训是“信、信、勤、爱”。 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训是“信、信、勤、勤、爱、思、学”。 据说,学校的4条主干道也分别命名为“执信大道”和“执一路”。 、《秦时大道》、《爱情大道》。
沪江大学不见了。 走过70年新发展历程的上海理工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黄埔军校”的美誉。
该学科的专业发展水平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好得多。
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占地近千亩,现有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9人,国家级人才75人,省部级人才189人,教师859人。高级职称、博士生导师260人。 显然,这是一所校园虽小但拥有大量优质资源和优秀人才的大学。 毕竟在上海发展比较容易。
那么上海理工大学有哪些特色学科和专业呢? 其实,从历史中就可以找到相关的脉络。 由于早已是机械学院,并融入医疗器械和出版印刷行业的大学,所以上海理工大学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行业的骨干大学。
在学科发展方面,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医疗器械和出版印刷两大领域拥有深厚的行业基础,拥有一级博士学位8名。 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 工程、材料科学、化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上海理工大学参与的21个一级学科全部上榜。 其中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学科跻身国家B+学科行列。 系统科学、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被列为B类学科。 此外,还有外语文学、新闻传播学等文学学科,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等科学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管理学科。
特别是在系统科学方面,上海理工大学位居全国第三。 之所以排名如此之高,是因为上海理工大学于1979年在国内最早设立系统工程专业、系和研究所。 1984年获得全国第一个系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5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同组建、钱学森同志亲自命名的“上海系统科学研究所”正式挂牌。
从学科评估结果来看,上海理工大学正在努力恢复沪江大学的办学传统,开始在文科和商科学科方面发力。 然而,最重要的学科仍然是工程学。 上海理工大学官网明确表示,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需求,利用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和康复工程三个国际实验室并以独特的系统管理平台作为构建光学工程和系统的载体。 有理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5个一级学科以及管理科学高原学科。
地处国际大都市,上海理工大学的就业率当然不低。
上海理工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2021年本科毕业生4025人,其中工科学生最多,为2369人,占比58.86%,管理学学生为528人,占比13.12%; 文学专业学生491人,占12.20%; 艺术类学生256人,占6.36%; 经济学专业学生230人,占5.71%; 理科生人数至少为151人,占3.75%。 全部毕业生中,上海地区毕业生102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5.37%。 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 作为上海的地方大学,本地毕业生只有四分之一多一点。 。
总体就业形势仍然良好。 同样的就业质量报告说得很清楚。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22%,其中国内本科生21.54%,海外本科生21.54%。 在校学生人数449人(其中留学448人,工作1人),占本科生总数的11.16%。 与内地大学相比,上海理工大学的出国留学率相对较高。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学校2021届与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用人单位签约的毕业生中,本科生341人,占签约本科生人数的23.06%,这充分说明大城市确实具有就业优势。 ,也表明上海理工大学发扬依托产业、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传统,培养“工程型、创新型、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不是空谈。
有兴趣关注按专业就业实施情况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三张图。 小编从学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中发现了这一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琳琅满目的专业可能让人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开始。 作为未来的大学生,你应该如何选择专业?
小编认为,还是要选择一流的本科专业。
25个一流本科专业,数量不多但看起来都不错
从一流本科专业数量来看,上海理工大学的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确实不算太多。 不过,上海理工大学列出的专业则显得更加务实,专业集中在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等传统优势学科相关领域。
现有1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分别为编辑出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电力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视觉传达设计。
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分别为英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医学影像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学(中美合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
如果您对上海理工大学以及这些专业感兴趣,可以查看上面的就业情况,找到您喜欢的专业。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较高。 是否要上这样的“四错”大学取决于个人选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