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电台-外籍朗读-启蒙方法-育儿知识春春说

91百科网 17 0

春春说

本文是我关于家庭沉浸式英语学习的文章之一。 首发于毛妈Carol微信公众号(ID:maomcarol),由毛妈团队编辑。

由于原作较长,所以在第一版中对一些不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精简,使其更加简洁明了。 为了更好地与读者进行直接讨论,本次发布的版本在毛妈发布的版本的基础上略有增加,并还原了刚写时的一些细节。 读过的朋友也可以再读一遍。

文末增设“读者问答”栏目,解答读者的疑问和疑问。 如有疑问,请留言讨论。

我之前写的:

国外有一个关于多语言学习的网站,有一个我很喜欢的slogan:全球沟通从家里开始。

含义:国际交流从国内开始。

如果在家做沉浸式语言学习,效果肯定会超过任何培训机构。

今天我就来说说在家沉浸式语言学习的具体操作。

什么是沉浸式语言学习?

沉浸式语言学习法又称浸入式语言学习法或浸入式语言学习法,翻译自英语Language immersion或immersion。 它最初被用作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并被加拿大学校用来学习法语。 主要方法是用法语教授部分课程,并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语言沉浸时间。

现在沉浸式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或培训机构。

只要你掌握了它的核心理念:使用非教学语言材料,每天大量地用这种语言听、说、读、写、看、唱、玩,人为地创造一个与你的母语相似的语言环境,你会发现,其实练习沉浸式语言学习法的最佳环境就是在家。

什么时候开始“沉浸式英语”最好?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语言关键期”的概念,即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可以自然地习得像母语一样的语言,所以语言启蒙应该“趁早”。 至于这个“关键期”是指什么年龄段的人,语言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三岁之前、六岁之前、七岁之前,有不同的说法。 但一致的研究结果是,这种自然习得的语言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到青春期(11-13岁)逐渐消失。 美国对年轻时移民到美国的人进行了一项研究。 研究表明,七岁之前移民美国的人都拥有与母语相当的英语水平(下图)。 您可以将其用作参考。

我的看法是最好在三岁之前开始,因为三岁以后孩子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对不熟悉的语言会有一定的排斥。 要让孩子对英语产生兴趣,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家长可以从宝宝一出生,甚至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创造一个英语环境,同时给孩子输入中文和英文。 一些家长可能担心英语会取代中文成为主要语言。 这个不用担心,因为是否成为主导语言,关系到未来语言输入量的多少。 即使孩子的英语暂时比汉语好,但在以汉语为主的主流语言环境中,孩子的汉语语言能力最终也会超越英语,成为主导语言。 但语言临界期转瞬即逝,是未来无法弥补的。 语言关键期后的语言学习效果往往取决于孩子自身的语言学习能力。 学习效果往往差异很大,而不是一种天生的学习机制。

你每天应该进行多长时间的“沉浸式英语”?

语言沉浸时间长短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 美国曾对“每天应该进行多长时间的语言沉浸才能实现两种语言的均衡发展”进行过一些研究。 研究结果是,它应该至少占每天醒着时间的30%,大约一周。 语言沉浸需要25个小时,每天大约需要三四个小时。 大多数中国父母并没有设定这个目标,而且很难达到这个时间量。

国内一些双语启蒙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有的建议 20%,有的建议八分之一。 每天大约需要浸泡两个半到一个半小时,这是一个相对可控的时间。 。

我的建议是每天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超过这个时间,但是每天最少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小时。 当然,每天一小时并不能平衡中文的发展,但只要坚持有效沉浸,抓住每一个机会学习,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何在家开始“沉浸式英语”

关于如何在家进行“英语浸入式”,遵循“无论你用中文做什么,都用英语来做”,遵循母语的习得方法。 例如,一岁以下的宝宝以认知为主,应训练指向物体、多与宝宝说话、听歌曲等。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逐渐添加绘本、动画、游戏等。 ,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孩子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海量三维输入”。

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家长来说,这样的双语培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下来我会讲一下英语输入的策略,以及不同英语水平的家长如何在家里营造一个语言浸入式的环境。

01 语言输入方式

我们将语言输入分为两类:主动输入和被动输入。 主动输入需要家长参与与孩子的互动,需要孩子理解、沟通、回应。 被动输入涉及的参与较少,但被动输入方式——听音频、看视频也非常有利于孩子的言语积累和语言场景构建。 ,是主动输入的有效补充。 此外,一些交互性强的应用程序、课程和其他资源可以补充语言输入。

主动输入需要家长参与、与孩子互动,需要孩子理解、沟通、回应。

被动输入较少涉及。 不过被动输入——听音频、看视频也非常有利于孩子的言语积累和语言场景的建立,是主动输入的有效补充。

主动输入:一起对话、一起看绘本、一起唱跳儿歌儿歌、一起做游戏。

被动输入:看视频(主要是动画)、听音频(绘本音频、儿歌、动画音频等)

其他:

具有一定交互性的App、软件、课程、早教产品等。

02 制定输入策略

明确输入法后,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计划:为每种输入法选择材料,为每种输入法分配时间,如果可能的话,记录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点。

我们以英语水平高的家长和英语水平低的家长为例,看看如何制定输入策略。

每天浸泡时间为1至1.5小时:

A:父母英语水平高

场景

火车

期间

早上起床

亲子对话

5-10分钟

在去学校的路上

聆听您前一天观看的动画的音频或您阅读的图画书的音频

5-10分钟

在去学校的路上

童谣

5-10分钟

用餐期间

亲子对话

5-10分钟

吃饭后

一起唱在路上听到的童谣

5分钟

吃饭后

看动画

15-20分钟

去睡觉之前

亲子共读,讲解互动

10-15分钟

去睡觉之前

伴着我们一起读的故事+摇篮曲入睡

10分钟

主动输入占总输入的近50%,每天约25-40分钟。

B:英语水平不足或几乎没有的家长:

双语电台-外籍朗读-启蒙方法-育儿知识春春说 浸泡 输入 英语 被动 绘本 第1张

场景

火车

期间

早上起床

童谣或者童谣+简单对话

5-10分钟

在去学校的路上

聆听前一天观看的动画的音频或阅读的图画书的音频

5-10分钟

在去学校的路上

童谣

5-10分钟

用餐期间

简单交谈或不交谈

5分钟

吃饭后

看看、听听路上听到的童谣

5分钟

吃饭后

观看视频(图画书解释、情境对话或动画系列)

20-30分钟

去睡觉之前

和你一起看绘本(语音辅助)

10分钟

去睡觉之前

听着刚刚读过的故事 + 摇篮曲入睡

10分钟

被动输入占近90%或全部是被动输入。

英语水平高的家长增加主动输入占总输入时间的比例,英语水平低的家长则增加被动输入的比例。

03 注意事项

以上两个例子仅供大家参考。 在B计划中,我假设父母根本不懂英语。 大多数父母还是有一些基本技能的。 你可以或多或少地增加主动投入的比例,制定适合自己情况的每日浸泡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的B+或A-计划。

需要说明的几点是:

(1)英语水平不足或几乎没有的家长在材料的选择上要多加注意。

从易到难,尽量让输入内容易于理解。 分级绘本比普通绘本可以阅读更多内容; 视频部分可以添加一些教材内容。

例如:小Pim的视频

对于分级图画书,第一级选择越简单的版本越好。 例如,培生的预备级图画书每本只有七八页,而哈珀·柯林斯的分级读物《I Can Read》则有很多级别。 在第 1 级之前,还有“我的第一次”和“我的第一次”级别。 ,非常适合循序渐进的学习。

还可以辅以更多的学习APP、软件、早教产品等。

(2)被动输入时,注意不要只是广泛看、听,而是仔细看、听,反复看、听。

(3)不要低估动画片对孩子的积极影响。

北欧国家的英语水平在非英语国家中位居世界前列,他们从小就是通过观看大量无字幕的英语节目来学习英语的。

对于中国家长来说英语启蒙有很多积极的例子,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动画。

(4)在以被动投入为主的计划中,家长要一起学习,成为孩子的同学。 甚至成为您孩子的学生。

对于父母来说,对孩子正在学习的语言感兴趣以保持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5)在A计划(注重主动投入的计划)中,英语水平较高的妈妈可以使用更丰富的材料,设计更多的互动活动,比如游戏、手工等;

一些困惑

1.如何处理亲子对话

对于大多数中国家长来说,建议采用T&P(Time and Place)方式进行亲子对话,即规定在某个时间或地点使用英语对话,比如吃饭时、洗澡时、在家时等。 在某处设立“英语角”等,家长可以提前学习某个话题的亲子对话,在指定时间和孩子一起练习,或者和孩子一起听对话材料共同学习;

2、看绘本需要翻译吗?

原则:获得母语的方法是学习,不需要任何翻译方法。 因此,越早开始启蒙的孩子(两岁以下),越不需要翻译,后续的翻译也不需要逐字翻译。 如果您的孩子三四岁才开始学习英语,不愿意看英文绘本,可以先看双语书籍,熟悉内容后逐渐去掉中文译本;

3、孩子英语发音不标准,家长可以教吗?

保持一个原则:父母的语言输入并不是孩子语言输入的唯一和主要来源。 比如,和家长一起读一本绘本,听原声音频两遍以上;

4. 如果出现言语迟缓或语言混乱怎么办?

双语环境中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言语迟缓。 小孩子早晚都会说话,所以不用担心这个。 对于语言混乱,首先,家长说话时不要混淆; 其次,语言混乱是双语孩子的正常情况,无需担心。 美国的研究表明,说西班牙语的孩子在家里会出现混合双语,但在学校只说英语的单语环境中,西班牙语不会混合;

5、所选材料的口音是否一致(英国口音、美国口音)?

原则:选择材料时,尽量保留大部分材料的重音相同即可。 没必要因为口音问题而不选择一些优秀的材料;

6、被动输入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输出吗?

产出是一定投入的必然结果。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或一年的时间。 积累一定量的被动输入,也能让孩子产生输出。 即使孩子没有机会用英语与他人交流,他或她也可能会自言自语。 对自己说一些英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注重被动输入的家庭,可以在孩子三岁开始输出语言并有一定专注力的时候,参加一些可以让孩子与外教互动的课程,增强语言输出和互动。 但家庭沉浸式学习仍然应该是主要的学习方法。 当然,总输入时间越长、输入越主动,学习效果就越好。

结论:左手理论,右手材料,做好计划,大胆实践。 每个人都应该制定适合自己和孩子的家庭英语沉浸计划。 最重要的是保持愉快的语言氛围。 继续尝试并让它变得有趣!

回答读者的问题

答: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并不是不可行。 从许多英语启蒙书籍的作者到国内外许多普通家庭,都成功地运用这种搭配方式来养育双语宝宝。 我的文章是对现有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分析,使其更具可操作性,而不仅仅是想象。

其次,我来说说这位朋友的第二点:为了考试而学习语言,这正是我们所不提倡的。 我们这一代人深受应试英语学习的影响,重阅读和写作,轻视听说,重考试,轻应用。 结果,大多数人对英语哑口无言,失去了语言“交流”的初衷。 就词汇积累而言,沉浸法和词汇积累并不矛盾。 我想这位朋友所说的就是我们所经历过的用课本“背单词”的形式。 我的文章主要讲的是“如何让处于语言关键期(12岁以下,主要是7岁以下)的孩子自然习得一门语言”,而不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在语言关键期获得合适的语言。关键时期。 开明的孩子在以后的学校考试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们再谈谈第一点。 我想这位朋友没有理解“沉浸”的含义。 沉浸式并不是需要时间去“学习”,而是像语文一样融入到生活中,所以需要“碎片化”的学习。 这也是现在语言学习的一个趋势,包括成人学习。 可能这位朋友把每一种输入法都看作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中的正坐,所以他对“入圈”有顾虑。 以早上的亲子对话为例。 从叫宝宝起床,到告诉宝宝刷牙、洗脸等,妈妈并没有要求孩子进入任何状态。 相反,她从自然的对话输入开始,慢慢等待孩子的输出和交流。 它不会再占用你的时间,只是让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走在路上轻松地哼着英文儿歌,和我们走在路上哼着流行歌曲没有什么区别。

最后,因为本文是关于英语启蒙的,所以其他类型的学习肯定不会涉及到。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考虑到了时间分配。 以晚饭后的时间为例。 假设孩子6:30吃完晚饭,8:00开始洗漱。 这个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 我分配了30-40分钟的英语时间。 睡前故事也可以和中国故事一样分为不同的时间。 取一半。 为孩子的时间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我给你的计划,是完全可行的。 有很多职业妈妈要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分配好,这需要妈妈的智慧和执行力。

我们是谁

纯纯,比较文学硕士,双语配音艺术家,英汉翻译,Jayden的母亲,从事英语教师四年,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编辑国外出版的英文书籍。 现在居住在美国,经营 Transtar Media 公司。 公司曾为多家跨国公司承接多媒体本地化项目,为大量幼儿教育APP、软件及产品提供专业的音频和翻译服务。 累计办理中英文绘本数千册,录制千余册。

Jayden是一名双语宝宝,2013年初出生于香港,两岁半时来到美国。 现为中英文配音大师。 他曾为有声读物和英语教学动画片配音。

如需转载或交流,请添加微信号transtarmedia。

标签: 浸泡 输入 英语 被动 绘本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