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标准的地位和重要性
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宪法,是育人的蓝图,有标准、有标尺。 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动机和支点,是改革的源泉,是课程改革的第一基础、直接依据和动力。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重点从学科立场转向教育立场,突出素养理念和教育导向; 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加强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践行素养为本的质量理念。 课程标准可操作、可用、好用、有效;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学习计划——新课堂——新考核构成了课程改革改革的完整链条。
2、课程标准的最大亮点——课程核心能力
通过学科课程素养认可来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 实现美丽的教育目标——让你看到风景的课程核心能力——与到达风景区的教学目标构成了教育目标切实落实的路线图。 由此可见,课程核心能力是课程DNA,是课程标准的主体和灵魂; 它是贯穿整个修订过程、统领课程标准各部分的一条红线,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课程核心能力是课程教育价值的体现; 是各学科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 它们是学生在学习课程后逐渐形成的。 它具有情境性、整体性和反思性三个特点。
三、育人总目标确立,义务教育学生画像
培养目标: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
所谓“理想”,就是学生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向往而且追求更好的生活。
所谓“技能”,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到能够真正应用于现实生活、满足生存需要、服务社会的知识和技能。
所谓“责任”,就是让学生从小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发挥个人能力,成为时代的主人。
四、核心素养概念、三个方面、六个维度、十八个要点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不确定的生活情境时,综合应用学科(跨)学科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通过特定学习方法形成的结构化(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内的动态系统,以及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沟通结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
通俗地说: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
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务实创新六大品质,具体细化为民族认同等18个基本点。
5、学科要培养核心能力
学科核心能力的基本特征。 学科素养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学科核心素养是能力、情感、态度学科三维目标的整合。 学科核心能力是确定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体系、学科质量标准的基础和指导。 学科核心能力的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学科核心能力的横向划分。
课程核心能力:是课程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 是指该课程的实施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独特贡献。 它是学生在学习课程后逐步培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品质。 价格后见之明。 它是整体性的、情境性的和反思性的。
1. 语文素养
高中:语言构建与应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审美与创作;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义务:文化自信; 语言应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2.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抽象; 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 直观的想象力; 数学运算; 数据分析。
职责:能够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 能够用数学思维来思考现实世界; 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3. 政治素养
高中: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法律意识; 公众参与。
义务:道德和合法性: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 法律概念; 健全的人格;.责任感
4. 身体素养
高中:物理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的态度和责任。
义务:物理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的态度和责任。
5.化学素养
宏观鉴定和微观分析; 转变观念和平衡思维; 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义务:化学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和实践; 科学的态度和责任。
6. 生物素养
高中:人生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社会责任感。
义务:生活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与实践; 态度和责任。
7. 英语核心素养
高中:语言能力; 文化意识; 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
义务:语言能力; 文化意识; 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
8.历史学科素养
高中:唯物史观; 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来自历史材料的经验证据; 历史解释; 对家庭和国家的感情。
职责:历史唯物主义; 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历史证据; 历史解释; 对家庭和国家的感情。
9. 地理素养
高中:人地和谐理念; 综合思考;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能力。
职责:人地协调理念; 综合思考;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能力。
10.科学素养
义务:科学理念; 科学思维; 探究练习; 态度责任。
11.劳动纪律素养
劳动观念; 劳动能力; 劳动习惯和素质; 劳动精神。
12. 艺术素养
审美观; 艺术表达;
创意实践; 文化理解。
13.信息技术核心能力
职责: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和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14. 运动与健康核心能力
职责: 运动能力; 健康的行为; 体育精神。
15、道德法治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律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6. Brunner 和 Schwab 与学科结构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
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主要基于布鲁纳和施瓦布的学科结构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理论。 也就是说,这次我们是从发现学习和课程结构的角度来全面介绍和学习布鲁纳的思想。 教学评价与韦伯的D0K理论基本一致。
施瓦布的实践课程具有真实性、探究性、情境性、过程性等本质特征。 提出了主语结构的三种不同含义,即主语之间的组织结构、主语的句法结构和主语的实体结构。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发现学习将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理论通常被称为认知结构理论或认知发现理论。
核心思想:
1. 任何科目都可以以某种知识的适当形式有效地教授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2、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系,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3、学习过程:包括获取、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4、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动机类型:好奇心驱动(即求知欲望)、能力驱动(即渴望成功)、互惠驱动(即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 结构原理,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三种表示形式来呈现:动作、图像和符号。 类型: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及时反馈。
5、发现学习的四大功能:提高智力潜力; 将外部奖励转化为内部激励; 学习未来发现的最佳方法和策略; 并帮助学生保留和检索信息。
6、发现学习的四个特点:强调学习过程; 强调直觉思维; 强调内在动机; 强调信息的组织和提取。
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相应看法:
1、任何学科也有其基本的知识结构。 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或编码系统。
2、教学不能一一教给学生。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一套概括的基本原理或思想。 这些原则或思想构成了理解事物的最佳认知结构。 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形成这种认知结构。 为此,必须把对各学科基本结构的研究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
3.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以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为重点。
4、学习和掌握基本结构的5大好处:①学生了解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或其逻辑组织,学生就能理解该学科; ② 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内容迁移到其他情境中; ③如果教材的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内部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记住具体的知识细节; ④ 如果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经验、知识结构和适当的表述,即使是幼儿也能学习到高级知识,从而缩小初级知识与高级知识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初级知识向高级知识的过渡; 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韦伯提出“知识深度”理论,将学生的理解水平分为四个层次:回忆与再现、技能与概念、策略思维与推理、拓展思维。 真正好的学习任务应该从问题解决与应用、思维迁移与创造等方面进行设计。
7. 各种目标类别的比较
8、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这是课程和教学的基本规律。
安德森等人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修订版)》。 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
(1)事实知识。 有两个子类别:“术语知识”和“具体细节和元素的知识”。
(2)概念性知识。 知识的结构化形式包括“分类和类型的知识”、“原理和一般原理的知识”和“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
(3)程序性知识。 “如何做某事”的知识是指做某事的方法和探究的方法。
(4)元认知知识。 关于一般认知和意识的知识以及关于自我认识的知识。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前两类相当于学科的内容知识,后两类是过程技能。
知识类型大致对应于认知风格。 例如,事实性知识主要需要“知”——记住、能够回忆; 概念性知识需要“理解”,表现为能够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解释等。
事实知识包括“终端知识”和“具体细节和元素的知识”、“以分离的、孤立的‘信息碎片’形式存在的知识”。 过去基础教育主要教授这类知识,强调“知识覆盖”,采用“知道”和“记住”的方法。 在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已退化为“死记硬背”的“题型战术”
九、课程标准基本框架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文本框架
文本框
逻辑思维
一、课程性质
这门课程的起源和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它对学生的发展有何重要价值?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功能(课程性质)和教育价值
2. 课程理念
这门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如何通过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来落实?
目标理念
内容理念
实施理念
评价理念
1、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教育功能;
2、统筹规划识字课程目标;
3.构建以大理念为指导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
4、注重化学教学核心素养;
5.倡导实施促进发展的评价。
3. 课程目标
该课程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有何贡献?
其先进程度如何?
(课程标准是核心能力的体现)
核心素养内涵
(三核心、四能力)
目标要求
核心竞争力:
正确的价值观、必要的性格和关键能力。
化学课程的核心能力。
化学理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1.形成化学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科学思维,强化创新意识;
3、体验科学探究,增强实践能力;
4、树立科学态度,勇于担当。
4. 课程内容
为学生提供什么(内容和基本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一)课程内容结构
五个主要学习主题: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五个内容维度:
大概念、核心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必做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二)内容要求
(三)学历要求
(4)教学建议(教学策略建议;情境材料建议;学习活动建议等)
5. 学术质量
如何判定学生课程学习的成绩?
学术质量的内涵
学术质量描述
(一)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学业成绩具体表现的总体写照,反映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
(2)学业质量的描述是指学生在各种情境教学活动中所达到的具体要求。
六、课程实施
如何有效实施本课程?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编写教材的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一)教学建议
1、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容,科学制定化学教学目标;
2.全面了解课程内容体系,合理组织化学教学内容;
3、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价值,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
4、大力开展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有效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二)评价建议
梳理科学的考核理念,坚持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休假要求,强化过程考核,积极完善终结性考核,深化综合考核,探索增值考核。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附:命题策划多维度明细表
课程标准文本框架(一):以核心能力为纽带,串联起以下六个方面。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概念)(什么是定性)、功能及总体价值定位(教育价值、教育意义)
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评价和实施所蕴含的立场、方向、观点和理念。
课程目标:学生学习本课程时应达到的发展水平和最终结果,即对各部分的总体期望和描述。 包括素养内涵、总体目标、阶段目标。 学校阶段目标体现核心能力的延续性和先进性,课程总体目标:体现素养维度。
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内容以实现目标以及如何将内容转化为识字路径、方法和方法。 包括总体框架、内容单元(内容要求、学术要求、教学技巧)和跨学科主题。
课程内容结构化,最终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用内容结构让学生走进课程,让他们的素养落到实处,让学生走进课堂。
学术质量:学术质量的内涵和描述(即完成阶段性内容后的学术成果表现)。
课程实施: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资源开发、教学研究与培训。
课程标准文本框架(二)——逻辑思路(回答基本问题)
1.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教育价值
①本课程的起源和特点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③ 对学生的发展有何重要价值?
2. 课程理念
目标理念+内容理念+实施理念+评价理念
①本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②课程标准各部分如何贯彻落实
3. 课程目标
同步性和历时性。
核心能力的内涵。 结果:①要素与内涵、过程:②学业阶段特征(识字进展)
目标要求:课程总体目标、学术阶段目标
①本课程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有何贡献?
②其先进程度如何? (课程目标是使核心能力具体化)
4. 课程内容
内容结构图(概念、主题、任务)
内容单元1:内容要求、学术要求、教学技巧
内容单元2
跨学科学科学习
为学生提供哪些经验(内容和基本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5.学术质量:学术质量内涵及学术质量描述
如何确定学生课程学习成果。
六、课程实施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写作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师培训与研究
如何有效实施校本课程。
(在整理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参考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引用了网上的一些图片,向原作者表示感谢,本文仅供内部交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