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是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我们能知道什么?

91百科网 46 0

如果科学可以预测所有问题,道德又在哪里呢?

如果一个人在三岁的时候就能预测自己未来的所有行为,那么他成年后所犯的错误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呢?

比如,如果进行了基因改造或者《美国队长》中改造后的冬兵无意中杀死了钢铁侠的父母,那么钢铁侠是否应该向当时毫不知情的冬兵报仇呢?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两百多年前就思考过这些问题。 他的三大批评和一系列著作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有人认为康德是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 然而,他的理论的难以理解和他的生活的朴素也给这位伟大的哲学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同一件外套。

康德的理论确实很难理解。 不仅现在,就连同时代的人,也很少有人能读懂他的书。 女士们喜欢把他的《纯粹理性批判》放在梳妆台上来展示自己的时尚,但对其内容却一无所知。

时至今日,了解康德的人已经很少了,甚至很多批评他的人也不明白康德在说什么,所以才批评他。

不过,没关系。 康德鼓励人们“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性”,因为独立思考意味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康德最重要的著作是三篇批判,每一篇都试图解决一个问题。

纯粹理性批判是关于真理的,实践理性批判是关于善恶的,判断力批判是关于美的。

其实,这三大批判可以理解为真善美的知识。

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 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应该期待什么?

康德的认识论、道德哲学、美学、政治哲学都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早年的康德一直以天文学家的身份自居,对星空和恒星之间的运动规律十分痴迷。 这也是理解康德哲学的一把钥匙,就像《判断力批判》中的著名结论一样。

“有两件事,我越是深入、持久地思考,它们在我灵魂中激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与日俱增: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后来人们把这句话写在了他的墓碑上,也成为了今天人们最熟悉的康德的话。

1724年,康德出生在一个有很多孩子的家庭。 他的母亲一共生了九个孩子,其中两个在婴儿期就夭折了,比康德还早。 康德成为家里的长子。 在他快22岁时,康德的父亲因中风去世,导致康德终止了在柯尼斯堡大学的学业。

是的,康德没有获得学位,但他的论文手稿引起了当时一位物理学教授的注意,并推荐发表。 三年后出版的这本书《论生命力的正确评价》成为康德出版的第一本书。

柯尼斯堡,现加里宁格勒

康德辍学后,从24岁到30岁担任牧师、农民和贵族家庭的家庭教师。

30岁后,康德重返大学,出版了《自然通史和天体论》。 他首先提出了太阳系起源于星云的假说,即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这是最早的天体演化论。 假设。

1755年,康德重返大学那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发生地震,造成灾难性后果。

那么一个常见的问题又被提出来了:为什么仁慈的上帝会给人间带来这样的灾难呢?

灾难的发生总是需要思想家的解读。 公元410年,罗马被哥特人洗劫。 这件事为异教徒攻击基督徒提供了理由,认为这是对皈依基督教的人的惩罚。

这成为当时尚未像后世那样成为正统的基督教所面临的难题。

奥古斯丁写了《上帝之城》来回应这个问题。

此次里斯本地震也是如此。 与一千多年前奥古斯丁的问题不同,康德面临的不是上帝的问题,而是人类的问题。

康德写了三篇文章,指出在哪里建造建筑物是人类的决定,地震的警告告诉人们需要谨慎选择,就像要谨慎选择发动战争一样。

可见康德此时的反应还不是很成熟。 这些关于道德和责任的思考直到几十年后才在他的思考中得到了更清晰的答案。 此时,康德的研究重点仍然是天。

康德在对星空的研究中认为,自然法是道德的基石。 宇宙万物的运动都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 无论他研究星星还是解释地震,它们都围绕着自然法则。 这一观点也启发他寻找人类道德的道德法则。

康德一直想做的就是理解科学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他的思想也以《纯粹理性批判》为基础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前批判时期”可以看作是康德的科学写作时期,他致力于发现自然科学背后的规律,而“批判时期”则是康德研究道德、自由、美等的时期。这一时期,康德的注意力转向了人类所能知道的东西、人类的认知能力、形而上学真理等。

1781年《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成为当时知识界的时尚谈资。

但这本书太难懂了。 不仅今天人们觉得康德很难懂,而且在当时也很少有人能理解它。 康德本人还写了另一本小册子《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作为入门指南。 当然,这本书同样难以理解。

在《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之后,康德又出版了《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1787年,新版《纯粹理性批判》出版,显然是为了让这本书更容易理解。

一年后,《实践理性批判》出版,继续关注道德。

两年后(1790年),第三本《批判》《判断力批判》出版。

此时,康德已经66岁了,距离退休还有六年。

康德的工作是严肃的,而哲学家的生活则被视为细致而乏味。

但事实上,他身上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例如,这位伟大的哲学家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

他的朋友们都患有各种疑难杂症。 康德本人也患有心悸,后来肠胃也不好,所以他特别担心自己的身体,照顾得很好,特别注意排泄物。

由于担心便秘,康德养成了定期散步的习惯。

他每天的作息时间基本是一样的。 下午3点30分,他准时出去散步。 当他出去时教堂的钟声响起。

镇上的居民会通过观看康德行走来纪念这一时刻。 只有一次康德因为看卢梭的《爱弥儿》而忘记了时间,三点半没有出门。 镇上的居民认为教堂的钟被打破了。

康德行走的行程也很固定,总是同样的距离,穿着外套,拄着拐杖,每天沿着小菩提树行走,来回正好八次,不多也不少。

后来,这条路被命名为“哲学家之路”。

康德对自己的生活极其谨慎,对学术研究也相当执着。 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康德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 康德的学生之一、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巴奇克在自传中回忆说,康德的形而上学课程是免费的,但他根本听不懂。

康德当时备受推崇,巴茨克一度对自己的理解产生了怀疑。 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学习,他还是无法理解。 后来,Bacik发现他的同学知道的甚至比他还少。

康德说,他讲课的对象是有才华的人,而不是平庸的人。

由于康德的课晦涩难懂,成为学校里的热门课。 很多学生特意来听课,就是为了体验这种“不理解”的感觉。

1776年,康德出任哲学系主任,但他对学生的考核并不是很严格,也没有限制学生的自由。 他认为“室外生长的树木比温室里人工培育的树木更有生命力,硕果累累”。

康德一生未婚。 据说他嘲笑自己,因为当他需要结婚的时候,他没有能力结婚,但是当他有能力结婚的时候,就没有必要结婚了。

这个理由现在可以伤害很多人。

曼弗雷德·库恩在《康德传》中写道,1783年底一直租房的康德终于买了自己的房子。 此时,康德已经59岁了。 由于租房需要经常搬家,康德觉得自己很快就老了,非常不方便,所以他决定买房养老。

康德69岁时(1793年)发表了《纯粹理性界限内的宗教》,对信仰进行了界定。 他被认为对上帝不够虔诚,并被勒令禁止出版有关宗教的书籍。

当时的普鲁士腓特烈二世,号称腓特烈大帝,勇猛,有能力击败奥地利。 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是欧洲的强国。 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即位后,普鲁士被法国击败,并将领土割让给法国。 在威廉二世统治时期,对康德著作进行了严格的审查。

1797年,腓特烈·威廉二世去世,儿子腓特烈·威廉三世即位,对康德的禁令也随之到期。

次年,康德出版了《道德形而上学》,终于完成了他的整个道德哲学理论。 1798 年,他的最后两本书出版。

1804年2月12日,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去世,享年79岁。

这一年是清朝嘉庆皇帝在位。 同年,拿破仑在法国加冕称帝。 大洋彼岸,杰斐逊正在寻求连任美国总统。 五年后的同一天,林肯出生了。

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

标签: 康德 哲学家 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 道德批判

发表评论 (已有40755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