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初中生没有普高上的问题,形成对立的看法

91百科网 56 0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 文章在两个平台引起众多读者的热烈讨论。 这两个平台之一就是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知论坛”的社区。 这个社区是由国内顶尖大学的校园论坛发展起来的。 云集论坛上的精英; 另一个平台是“今日头条”,以低俗低俗着称。 今日头条的人群比例更加草根化。 该文章在某社区的评论已超过1000条,在今日头条的评论已近1700条。 可以说,两个平台上都有代表性的人群发表了意见。

然而,这两个平台的评论从各自多数意见来看,对于“一半初中生考不上高中”的问题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先说高知某社区。

对于“减少高中学历,分流一半初中毕业生去职业高中”的政策,该社区的大部分网友都表示认同。 他们的观点源于“找工作”的务实思维。 他们认为初中的内容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一个青少年连初中的内容都看不懂,连普通中考都考不上,那就说明他不是学习的材料。 既然他不是学习的材料,就没有必要去学校。 还不如趁早去职业高中,高中参加高考,学一门技能,找工作的时候才有一些真正的优势。 而且,考虑到国家的整体情况,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上大学。 工人一定要层层筛选,学不好的一半就早点筛选掉,让他们尽快放弃幻想,看到他们能脚踏实地学好技能。 未来我们要做一些基础工作; 让学习好的一半人读高中、进入大学,从事更高端的工作。 这种人才分层也是社会分工中不可避免的。 这个高知社区至少有60%的人持有这种观点,而另一部分人则反对这些观点。

“今日头条”的用户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普遍认为孩子还是应该上普通高中,分层应该等到高中毕业之后。 孩子跟着父母读完高中后,学得好可以上大学,学得不好就去职业学院学习技术。 此时,孩子已经年满18岁,已经算是成年人了。 当他远离父母去上学时,父母可以放心,孩子也培养了辨别能力,不太可能学到不好的东西。 另外,孩子们对自己的兴趣更加了解,对于自己想学什么技术会有自己的想法。 普通高中所学的基础知识看似无用,但实际上对人的一生有很大用处,因为所学的是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基本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 有了这些知识,你以后学习技术的时候就会有更高的理解。 没有这个基础知识,最终会成为一个缺点,成为人生的一大缺点。 今日头条至少有95%的人持有上述观点。

我的文章阐述的这些观点是今日头条用户普遍支持的,所以我的文章在今日头条几乎得到了一致的点赞和好评。 一篇7000多字的长文,阅读量接近10万次。 2000人留言,不少人表示第一次在今日头条看到这么长的文章。

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今日头条,用户的平均知识水平不是特别高,人们因为孩子现在不能上高中或者将来可能上不了高中而感到焦虑和担忧。 他们几乎一致希望改革现行的初中分流政策。 然而,在这个高学历用户聚集的高知社区,大多数人都是初中分流政策的坚定支持者。 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

我不想从“类”等敏感信息来解释它。 我想更多的是,每​​个人对于“教育的本质”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还有年龄的问题。 有初中生或中职生的家长本身就面临着这个焦虑的问题,因此对政策的利弊深有体会。 而对于年龄较小的用户来说,他们可能没有孩子,或者孩子可能还小,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中考竞争的残酷性和给家长带来的焦虑。 或许这个社区的网友普遍没有初中孩子,但今日头条却用“算法推荐”将文章推荐给更多有中学生的家长。

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认为上高中只是为了考大学。 既然孩子学习不好,肯定考不上大学,所以最好不要上高中,学习一些谋生的技能。 说实话,这个观点来自一个高知识分子群体,着实让我吃惊。 他们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 他们很多人初中的时候就很穷,到了高中才猛然醒悟,逆袭。 为什么他们现在反对孩子上高中?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简单粗暴地将教育理解为谋生? “教育的本质”不就是让人们提高思维和认知,从而具备适应社会、应对未来的能力吗?

既然这么多人误解了“教育的本质”,我只好再写一篇文章来谈谈这个问题。

我认为,从古至今,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 所谓人文素质,不仅仅指“弹、弹、唱、书、画、棋、琴”等艺术才能。 “品质”比这些看得见的“表面浮华”要丰富得多、厚重得多。 可以说,“质”是装在人体里的。 人的“身体”是“硬件”中的“软件”。 “物理硬件”只有在良好的“优质软件”的驱动下,才能释放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心理认知和判断。 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认知,以及从正确的认知中感知、总结、习得的科学判断和价值判断。 简单来说,就是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方面面,并基于这些认识,有能力与世界和谐相处,从而做正确的事,过上幸福的生活。

古今中外,一个人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大多都是围绕上述“核心素质”展开的。 一个人从孩子成长为成人的过程中,父母、老师、身边所有人的教育,以及校内校外阅读的大部分书籍,都是为了打造“人的核心素质”。 如果一个人的“核心素质”建设不好,那么这个人的所想所为就不能符合现实社会,就会被社会和他人所排斥。

改革开放40年来,无数普通人因运气搭上了快速上升的电梯,成为了成功人士。 少数人的成功给大多数人造成了幻想。 太多的人自命不凡,以为自己会是天之骄子,以为自己的孩子会比别人优秀。 但事实上,平凡才是大多数人的本性。 也许这个世界上99%的人都是普通人。 按照这个比例计算,以14亿人口为基础,我国有1400万非凡的成功人士。 所以,成不了“人才”,成为最普通的劳动者,是绝大多数人的命运。

大多数人不应该谈论“成才”而对“成功”保持沉默。 这些高端生活注定是大多数人都会错过的。 因此,当我们考虑每年超过1500万初中毕业生的整体未来时,最好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考虑,即我们必须明白,这些孩子中90%以上将成为普通人。未来社会的普通成员,未来社会主要由普通人组成。

如果我们在谈论如此大的群体的教育时,只想到技术专家或技术精英,那显然是盲目的。 我们重点考虑的是如何让这个群体中尽可能多的人成为合格的普通人。 他们也许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特殊的技能,但他们应该有成为未来社会普通人的“核心”。 质量”。

一个人掌握的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是构建“核心素质”的知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基础的及格线逐渐提高。

在古代纯农业社会,一个不懂任何科学知识的文盲,只要智力正常,品格不差,就会过去。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教育主要以“识字”为主。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大多数人都认识一些单词。 那时候,懂盲文、听一些科学知识就足以通过考试。 改革开放前20年到30年,如果你有小学或初中文凭,你可以出去看路牌,进工厂看说明书,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公式和物理原理,在工业社会做一名简单的劳动者,你就可以通过。 那么,现在和未来,打造“核心素质”的基础知识只停留在初中就够了吗? 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明显进入后工业时代和前商业时代,经济活动的更新迭代正在加速,技能日新月异。

不懂教育的人总以为一门技能越早学起来最靠谱。 我承认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技能。 比如大家熟悉的山东蓝翔职业技术学校,就有理发、做饭、挖掘等硬技能。 都是顶尖专业。 荣兰祥校长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我们不脚踏实地学本领,那我们和清华北大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为荣校长是最了解中国职业教育的人,所以他的学校教的是硬技能,而不是乐趣。 假想。 但中国有多少所职业学校能像蓝翔一样优秀呢?

但如果是蓝翔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呢? 学挖掘机的人都会开挖掘机吗? 学美发的人都会理发吗? 就算学美发的人都去理发,十年后会怎样? 大家都去理发店。 你在理发店见过年长的理发师吗? 别说50多岁了,就是40多岁的都有吗? 几乎没有! 理发师应该由年轻人养活。 理发师到了中年压力很大,就会失业。 多么残酷啊。 工业技术的升级恐怕比理发要快得多。 一项技术真的能支撑一个人的生活吗?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我想到了一位非常好的理发师。 他是全国知名连锁美容美发店的高级美发师,也是我原来居住的小区分店的店长。 他未成年时就进入美发行业,在这家美发机构打拼了十几年。 从上海到长沙到重庆再到长沙,他的技术确实不错。 他的收费本来就很高,男士理发198元/人,但因为他很了解我,所以按正常价格每次25元收了我的费用。 两年多前,他突然从那家店消失了。 回去一问,才知道他已经离开了美发行业,开始卖建材了。 他恐怕还不到35岁,离开的唯一原因就是年纪大了。 好在他的综合素质还不错,卖建材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即使是掌握硬核技术的技术标兵,也是这样的未来,所以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低端技能,确实足以养活职业院校每年培养的几千万学生。 生活?

人靠什么在社会上立足? 有一身硬本领固然好,但环顾四周,有多少人靠着本领生存呢? 显然,很少。 不管你承认与否,在这个社会上,拥有硬技术并长期坚持的人是很少的,因为实际上社会对硬技术的需求并不是很广泛。 有技术的人的缺乏,是人才与社会的比例造成的。 自然选择的分工。

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具有一定的个人素质,可以广泛“适应”大多数行业。 只要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他们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个职位所需的技能。 因此,绝大多数人都是依靠自身素质的“契合度”在社会上立足。 人生有坎坷,行业有变化,但只要人的“兼容性”比较高,就总有出路。 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是那些只“专”而不“兼容”的人。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向学生传授的所谓技能大多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 不兼容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行业在变,职业在变; 其次,职业院校本质上不具备企业急需的硬技能。

前两天有位以前的学生向我抱怨,他花了那么多精力去考取某项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还不到8%。 他本以为有了手艺,就可以衣食无忧了。 然而,进入这个行业后,他发现这是一份非常艰难的工作。 这是一份无聊的工作,所以他干脆放弃了。 他五六年前进入这个行业,然后又离开了。 让他不解的是,居然还有人去考这个证书。 他让我写一篇文章曝光这张证书,提醒同学们不要再掉进陷阱。 他向我抱怨是因为我真的很懂这个证书。 我也知道这两年通过这个证书的人至少十分之八就不再从事这个行业了。 当然,他要求的文章我不能写,因为我怕利益集团给我找麻烦。

但前几天在写本文开头提到的文章时,我在网上研究了湖南的中等职业院校,看到一份全省排名很高的优秀中等职业院校的官网报道,说学校经过广泛调研,与专家讨论后,决定开设某个专业,然后对这个专业进行了大力的吹嘘,说市场需求巨大,薪资很高。 事实上,他们即将开设的新专业的核心就是上面那位学生抱怨的证书。 这样的证书,努力学习三个月就可以通过,但是专业的学生却要学习三年。 关键问题是,头发有什么用吗? 十个学长已经不再从事这个职业了,但这所中等职业学院仍然把这个专业视为新兴的宝藏。 实在是令人难过。

然而,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一般都是这样的。 哪有什么基于市场需求的前瞻性言论? 它不存在。 对于缺乏专业经验的职业学校领导和教师来说,展望未来技术、培养未来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从逻辑上讲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看看职业院校为了生存不断调整专业,有的专业重生,有的专业消亡,你就会知道,就专业技术而言,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学生学到的所谓专业技能,离开学校后就没用了。 这是正常现象。

我希望说实话不是罪过。

我写这么多只是为了强调一个常识。 教育的“本质”是为人安装最基本的“运行系统”。 “核心品质”就是“运行体系”。 专业技能是安装在运行系统上的APP。 如果手机厂商在手机上装了一个烂系统,却大声宣传自己的APP有多牛逼,那么这款手机一定是个烂手机,因为牛逼的APP无法在烂系统上运行。 而如果手机操作系统优秀的话,比如安卓系统或者苹果系统,那么无论现在和将来安装什么APP都不会出现问题。 至于APP如何安装、如何使用,尝试几次就明白了。 嗯,反正也不难。

这不就是人的素质和技能的关系吗?

时间流逝,事情变得不确定。 能让一个人在风起云涌的历史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就是核心品质。 这是应对世事变迁、命运沉浮的基本制度。 因此,高中基础教育应该真正普及,不能减少。

让孩子读完普通高中,具备比较好的“核心素质”,和父母在一起直到18岁。 即使不能上大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高职院校,然后学习技术。 就个人成长而言,肯定比初中毕业后去读职业高中要好得多。

关系到数百万儿童的未来和命运的问题需要更多、更谨慎的讨论。

本期作者杨生、文伟友相关业务介绍:

本文作者杨生是一名大学教师,热爱写作。 公众号已发表原创文章300余篇,全网阅读量10万+文章4篇,千万阅读量文章2篇。 他的原创文章不仅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而且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发表1篇,国务院内参《国务咨询》选刊发表1篇。 近年来,他曾担任多家公司的公关顾问。 在这些企业公关困难的时刻,他亲自撰写高质量的公关文档,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我们长期提供公关文章、演讲、广告软文、策划文案等代写。

近期,杨胜老师为中学生讲授了大量高考作文写作培训课程。 课程全部免费。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即可进入在线商店免费听课。

标签: 素质 头条 院校 科学 证件

发表评论 (已有39595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