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实验附小交流“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翻一翻

91百科网 40 0

《观察物体》教学与反思

毛丹(时任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数学老师,现任石狮天府小学副校长)

课前与陈大伟老师对话

这堂课,我希望陈老师主要观察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学习。 由于我所教的班级是第一次采用四人小组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课堂上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包括学生的活动方法、合作意识、组织纪律等。严格来说,这不能算是一个问题。被认为是完整的小组学习,因为学生只需要坐在周围观察中心物体并与之交流。 它被称为团体活动或更恰当的说法。 我之所以在这堂课上选择这种学习方式,是因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四人一组的观察和交流。 更重要的是,我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1. 导入部分

【课堂设计】

在本课新的学习内容开始之前,让学生回忆上学期所学的定向知识,同时用前、后、左、右介绍周围的同学。 学生介绍完毕后,将学生转过身来,重新向周围的环境进行自我介绍。 学生介绍完后,老师指着学生问道,为什么这个学生一开始介绍的是他,第二次介绍的时候又改成了她呢? 你怎么想? 而且,复习的方向不同,前、后、左、右也不同。 结束后,老师介绍,本课将根据这些方向学习如何观察物体并揭示主题。

【设计方案】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已经学过的方位知识出发,提示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当观察者自身方位改变时,他之前、周围和周围看到的物体都会发生变化。 变化,这是本课知识教学的重点。

【课堂记录】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前、后、左、右的方向。 现在谁可以给你介绍一下前、后、左、右分别坐着谁?

(同学们踊跃举手)。

学生1:我前面是杨敬卓,后面是白雪,左边是康路,右边是任重。 (想坐下)

老师:(走到前面,拉她面对后面的黑板)那你前面、后面、左边、右边是谁? 你能告诉我更多吗?

学生1:我前面是白雪,后面是杨敬卓(其他同学笑),我左边是任重,右边是康路。

老师:我知道你在笑什么。 第一次自我介绍是杨敬卓,第二次自我介绍是白雪。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学生2:因为她面对的位置变了。 刚才她是这样站着的(面向前面的黑板),现在她也是这样站着(面向后面的黑板)。

学生3: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师:对啊。 当安宇轩的位置改变时,她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的人也会随之改变。 本课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课后反思】

导入过程中预设的场景与生成的条件几乎没有区别,因此导入部分显得自然、流畅。 就本课的知识目标而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到当观察方向改变时,被观察物体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的体验。 然而,在这个环节,我忽略了学生逐渐变得积极主动的情况。 兴奋的迹象导致后来课堂上缺乏纪律。 这在以下链接中更加明显。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在引言中应该强调遵守课堂纪律的问题。

2.第一组观察

【课堂设计】

1.尝试四人学习小组,明确四人小组学习时应遵守哪些规则。

让1、3、5排的学生把座位向后转,与2、4、6排的学生面对面组成四人一组。因为这是我班第一次尝试这样的学习方法,这里要注意集体活动的学习方法和活动规则。

2. 从你自己的角度来看,这些玩具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静静观察桌子中间的玩具,问:仔细看,你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陈大伟老师建议你看玩具哪一面比较好。)

3. 沟通和报告,理解为什么别人观察到的与你观察到的不同。

观察结束后,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注意请同组的四位成员谈谈他们所看到的事情。 这将导致观察结果的冲突。 为什么四两个学生看到同一个玩具? 到达方式不同? 请其他同学解释原因。 最后让学生一致认为,如果坐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设计方案】

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材的呈现直接展现了潇潇和顽皮观察同一辆车得到不同画面的情况。 我认为学生在观察物体形成空间概念时应有以下两条线索:(一)观察物理物体——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征; (B) 看图片和观察——空间想象——形成心理表征。

例如,如果一开始就采用“看图观察——形成心理形象”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直接在脑海中想象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具体情况,学生的思维方法就会跳跃式发展。太多了,难度可能就太大了。 所以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玩具作为观察的切入点。 让学生先“观察实物”,有最直接的感性体验,然后在下一阶段的课堂上过渡到“看图观察”。

【课堂记录】

师:孩子们喜欢玩具吗? 看,老师为每组准备了可爱的玩具。 在这堂课上,我们将一起观察玩具。 但在交给各组之前,请告诉学生在观察组内玩具时应注意什么。

(只有两三个学生举手,大部分都伸长脖子盯着老师手里的玩具。)

学生1:我们一起玩吧,我们一个人占不了。

老师:是的,把玩具放在桌子中间。 别动它。 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吧。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采用四人小组的学习方式,那么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三个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仔细听。

(老师把玩具发给各组,老师把玩具分给几个小组后,一些好奇的学生尽管在发玩具前说过不可以碰玩具,但还是忍不住开始玩起来。)

师:(分发后)现在请从你自己的角度出发,看看你看到了玩具的哪一面?

学生们开始观察,大多数人一开始还是能做到的。 随后,几乎每一组都开始互相碰触,教室里的声音显得热闹起来。

师:好的,你观察到了吗? 一二三……

学生:(几个)坐下吧。

老师:(因为有人听课,显得有点焦急)我们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认真,一、二、三……

学生:(一半响应命令,另一半继续看玩具)坐下吧。

有的学生在观察玩具,有的学生在玩玩具。

……

师:哪一组报告观察结果? 请这个组。

学生 1:我看到玩具的正面。

学生2:我还看到了玩具的正面。

学生3:我看到了玩具的背面。

学生4:我还看到了玩具的背面。

师:为什么你观察同一个玩具会有不同的结果?

学生1:因为我们坐在不同的位置。

师:其他小组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学生:同意。

【课后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前面部分预设的场景与生成的情况基本相同。 后半段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大。 由于这个班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四人小组的学习方式,而且玩具本身对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他们显得异常兴奋。 虽然我在活动开始前强调了活动的方法(不能动玩具)和要求(一个人说话时,另外三个人必须认真听),但很明显,学生们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哪一边”上。活动中“观察到的玩具”,但在群体中更加纠缠。有人又动了玩具,某某独自把玩具拿走了。 这是一个教学错误。 第一次使用小组学习等活动时,应确保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小组活动的纪律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活动。 在这个环节中,虽然我在课前就意识到可能会出现问题,但没有足够重视活动的纪律,让学生匆忙地观察(或许也是潜意识里的匆忙),导致部分失败。观察活动。 在以后的集体活动中我要对这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必要时将活动的纪律写在黑板上。 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

3.第二组观察

【课堂设计】

让学生前后不同位置观察,再次体验观察角度变化时看到的玩具形状的变化。 问学生:你现在看到的东西和刚才看到的玩具看起来一样吗?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报告,并让第一个活动后报告过的小组再次报告,以突出对比结果。

【设计方案】

通过学生愿意参与的位置变换游戏,交换彼此的观察位置,让学生获得进一步的视觉感知和体验,也与第一次观察活动的结果形成对比。 第一次是四个观察者站在不同的位置,对同一个物体的看法不同。 第二次是观察者自己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但对同一物体的看法仍然不同,因而感觉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自己的个人经历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就是为什么要考虑观点采择游戏。

【课堂记录】

师:刚才观察的时候,有的小组动了玩具。 他们希望下次观察时玩具不会移动。 现在,孩子们想玩一个换地方的游戏吗?

学生:想想。 (很兴奋,沉浸在老师即将开始的换位思考游戏中)

师:请小组内的同学交换座位。

(同学们开始热闹地交换座位,大约花了两分钟才坐下。)

老师:请再看看你们面前的玩具。 这次你看到玩具的哪一面? 和以前一样吗? 并在群内进行交流。

(学生观察,老师检查,发现组里有一个学生动了玩具,走过去,把玩具放在桌子中间,然后轻轻拍拍该学生的背,但没有注意是否其他小组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师:哪一组先发言? 好的,请刚才生1号同学的那群人来说吧。

学生1:我看到了玩具的背面。

学生2:我还看到了玩具的背面。

学生3:我看到了玩具的正面。

学生4:我还看到了玩具的正面。

师:你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次你看到的东西和第一次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吗?

学生1:因为我们的座位换了。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学生:同意。 (声音比较弱,好像注意力还集中在自己组的玩具上)

老师:(有点无奈)请同学们回到座位上。 (两分钟后学生返回座位)

老师:(手里拿着蓝猫的玩具)我们看看蓝猫喜欢谁?

(学生很快就不再说话,坐直了身子。)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同一个物体。 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请看我手里的蓝猫。 要看到它的正面,你应该站在哪里?

学生:前面。

师:如果你想看它的背面,你应该站在哪里?

学生:在后面。

师:也就是说,在观察一个物体的时候,如果你想全面、具体地观察它,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 现在,如果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你想更仔细地观察我,你会怎么做?

学生1:我会站在你面前看你,然后看你背后,然后看你身边。

师:除了你们围着我走,我还能做什么呢? (扭动身体)

学生:你也转一下吧。

学生2(立即站起来说)不行,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请你到处走走是不礼貌的。

老师(愣了一下,笑了):你想得真周到。 那么当有人第一次来我们学校参观时,我们是否希望他们全面观察并让学校自行参观呢?

生(笑):当然不是。

师:所以当我们观察一个较小的物体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或者将它旋转一圈,但是对于像学校这样的大物体,我们需要从很多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来观察它。 。

上课时,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叫《盲人摸象》。 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

学生:(想想,没有人举手)。

师:只看物体的一个方面可能还不够。 有时我们需要全面地观察。 以后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也要学会全面地看待一个人。

【课后反思】

要求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目的是让他们更深入地认识到,当观察角度发生变化时,观察到的物体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这是本课的高潮。 学生们非常乐意参与换位思考游戏,通过换位思考游戏,他们一定会获得一些感悟。 而对较小物体和较大物体的观察方法的讨论则需要学生运用观察策略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运用日常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这可能就是我想深入到课本上对小熊猫和大象的观察。 我在课间讲这起事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支撑全面观察的主题,同时也让学生们渗透到与人交往时看待一个人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但由于学生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并没有与老师产生共鸣。

我觉得这部分做得不好有两个方面。 (1)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 很多结束语都是我直接说出来的,没有让学生安静思考。 这是我的不耐烦造成的。 (2)仍然是上一个环节遗留的问题,就是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不到位,有的学生没有抓住我要求的重点。

4. 课堂练习部分

【课堂设计】

完成书中的练习后,老师展示了三张从不同角度绘制的同一人物的图片,并让一名学生扮演图中的小女孩,然后让三名学生扮演画家的角色,又问,如果你要画你手里的图,你应该站在哪里观察她?

【设计方案】

新课标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的解释是:(1)通过观察实物,初步认识到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能够识别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个物体的形状并形成空间概念。 练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从观察实物过渡到观察图片。 物理观察是“图画观察”的基础,“图画观察”是物理观察的发展。 从实物观察到图片观察,学生必须接受挑战,空间概念才能得到实质性发展。 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体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我在教学的最后部分安排了一个活动,要求考虑三个不同的观察方向。

【课堂记录】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收到了三个小画家的画。 他们都画了同一个小女孩,但画的画却不同。 请看(所示图片为女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 )。 请一名儿童站在讲台上,扮演图中小女孩的角色。 然后让三个孩子每人拍一张照片,并站在你认为他们可以画出相同图画的位置。

(学生上台演示,顺利就座,下课铃响了。)

老师:那太好了。 看来你们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小画家。

【课后反思】

在练习这个过程时,我们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观察位置,使学生的思维从看图回归到观察判断,回到生活。 这个过程是必要的,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体验课堂体验。 我们高中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到了生活中,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 但我认为可以更开放一些。 展示侧面图片时,准备左右两张从不同侧面观察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左右观察得到的结果可能看起来相似,但仍然不同。 这个阶段,由于下课,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总结,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新课题:教学各环节的时间比例和效率。

整堂课后的感悟与交流

课后,我和陈大伟老师进行了课堂讨论,这让我从整体的角度回顾和反思我的课堂。

【教学目标反思】

在备课时,我设定了四个教学目标:(1)理解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要充分了解一个物体的特性,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观察它。 ()2 将认识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个物体的形状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3)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洞察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维。 (4)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课后,我深深地认识到,课前制定的目标是那么的“宏大”和不切实际。 实现最少的目标是第4点,这也是课堂上最应该关注的点。 这些目标在设定时没有很好地优先考虑。 我抓了抓眉毛和胡须,但最终什么也没抓到。

现在想想,两个简单的目标就足够了:(1)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和合作意识。 把握了这两点,课堂就会变得更有针对性和效果。

【教学方法的反思】

我这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孩子们通过小组活动自己观察物体,发现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而观察到的不同形状。 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该怎么说呢? 什么时候会被收集? 这是最重要的。 就我班而言,虽然我做到了“释放”,但我却“释放”得不合理。 我已经实现了“康复”,但“接收”还没有全面。 “收集”并不全面,因为这是我们班第一次利用小组活动进行学习。 应该说,小组活动的学习方法是本班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但学生对小组活动的规则和纪律并不熟悉。 不是很清楚,而且强调得不够(可能是因为有人在听课,不想太纠缠那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所以全班感觉有点吵本班级的整体组织和纪律。 这样,学生对于自己想学什么就有点模糊了; 这个“释放”是不合理的,因为我觉得我在总结一些关键句子时代表孩子们说了太多,同时也没有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 太满了,我总是显得不耐烦,生怕他们答不上重点,又怕上课时间不够。 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慢慢地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提问,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教学设计的反思】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门课的设计比较符合教材的内容和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营造学生享受学习的氛围。 同学们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学习意愿,积极主动。 皮亚杰说:一切智力劳动都取决于兴趣。 同时,大量实践也证明“学习兴趣越强烈,注意力越集中,观察越仔细,思维越积极,反应越灵敏,记忆越深刻”。 ,学习质量就越高。” 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营造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寓教于乐,玩得开心。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习的氛围,但老师在有效规范小组活动方面没有做好。 如果教师在小组活动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很容易造成小组活动的无组织性和无序性。 而且,我们班采用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还是第一次。 我们应该确保所有学生在活动开始前都了解小组活动的目的。 规则。 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 当学生第一次采用某种学习形式时,应该明确如何学习、遵守什么。

标签: 学习小组

发表评论 (已有39176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