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市四区高中学校线上教学巡课督导

91百科网 75 0

编者注

2022年10月8日起,兰州市四区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 市教育局开展了覆盖全市四区高中的统一“在线教学督导”活动。 兰州市教育学院负责开展这项工作。 本次线上教学巡展重点探讨线上教学如何利用信息化平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实践。 学校积极响应,开展探索,提高居家在线教学质量和效率。 “兰州教育科学研究所”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发布各学校在线教学的优秀案例,介绍各学科在线教学的经验和做法。

01

案例设计师

杨文祥是兰州第六十一中学的教师。 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物理名师工作室成员王汉雄曾荣获兰州市机器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校级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年度考核优秀等多项荣誉。

02

课程名称

高中物理人民教育版必修课1

第三章第一节

“弹性”

03

教学内容概览

《引力与弹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较多,分为三课:“力和重力的概念知识”、“弹性力”、“弹性力存在与否的判断及胡克定律的计算”。 本课是第二课。

本单元是高中物理力学的重要基础内容。 通过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研究,一方面为以后理解和掌握力的抽象概念铺平道路; 另一方面,为受力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准确分析物体所受的力,才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力学知识来解决动力学问题。 因此,本课在高中物理力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讲授基于双年背景下物理核心能力培养与实践的《弹性》。 立足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寻找与物理核心能力的结合点,努力探索将核心能力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和途径。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弹簧弹力与变形量的关系(胡克定律)。 其中,弹力的方向以及利用图像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是本课的难点。

04

网络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1、在线教学巡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解决“教师是否注重学习内容逻辑结构的设计,包括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的设计”?

本课结合物理核心能力的四个方面,加深知识理解,关注物理概念; 创造问题情境来指导科学探究; 并巧妙地设置疑难问题来驱动科学思维。 循序渐进,明确目标,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正确的观念。

2、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解决线上教学巡视员关心的“教师能否整合各种学习资源,设计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其中学习资源包括线上资源、线下资源和生成资源”?

资源1

【生活实验】

橡皮泥和弹簧的变形

【设计方案】

学生通过观察两个物体受力时变形的差异来总结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的差异。 回想起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弹性极限的概念来源于用小力和特别大的力拉动同一个弹簧后两个弹簧的状态。

资源2

【示范实验】

观察微小变形

兰州市城市四区高中学校线上教学巡课督导 弹力 弹簧 探究 科学 兰州 第1张

【设计方案】

老师出镜拍摄视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用“放大”的方法观察玻璃瓶和桌面的微小变形,得出相对“坚硬”的物体变形的结论当受到力时,并对此进行扩展:任何物体在受到力作用时都会变形。

资源3

【探索实验】

探索弹簧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设计方案】

在探索弹簧力与变形的定量关系时,学生先进行猜测,然后观看实验视频并绘制规则,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教师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让学生体验探索物理定律的一般过程,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3、在线教学督导巡视的“教师是否注重利用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学习,包括结合教学设备、信息技术和应用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担忧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解决?

本次课程通过钉钉直播授课,并借助屏幕投影展示板书。 PPT和板书同时呈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同时,课堂上利用钉钉连麦功能与学生互动、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参与热情。

4、在线教学巡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解决“教师是否注重作业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作业设计要体现思维的可视化和工作量的科学性”?

本课例作业由课前准备、课中测试和课后作业三部分组成。 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1)课前准备实验道具:尺子

在引入变形产生的弹力,探索弹力的原因和弹力的方向时,让学生使用准备好的尺子,将尺子压下去,感受尺子对对手力量的影响,找出弹力的原因力,同时判断弹力。 方向。 这就介绍了后续钢尺与气球、弹簧与气球的场景分析。

(二)“小试身手”现场测试

精心设计的两个练习旨在强调课程重点。 同时,学生的回答反馈课堂效果并安排课后作业。

(三)课后作业设计

题目检查: 1、本课思维导图的构建; 2、弹力方向判断; 3.胡克定律的简单应用。

05

教学平台

钉钉直播+投屏

06

教学环节

07

教学反思

本课首先通过课前的小型生活实验创设场景并提出问题,区分两种类型的变形,并理解弹性极限的概念。 然后观看微变形演示实验,掌握放大方法,并展开得出任何物体受力都会变形的结论。

然后让学生实际体验尺子的变形,完成变形的分类教学。 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物理的机会,坚持让学生看能看到的、体验能体验的、操作能操作的原则。 弹性的定义自然而然就来了,然后回应最初的例子,解决最初的问题。 并让学生总结弹性产生的条件,然后通过生活实例具体理解弹性的定义和弹性的方向。

最后通过定量实验探讨弹簧弹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操作、学会处理数据、总结分析,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课程点评

杨文祥老师的《弹性》是一堂精心设计的探究实验课。 杨老师通过探究题和实验演示的设计,使陌生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课堂充满趣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作业,高效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内容。 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设计探究题链,注重知识生成

杨老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以问题链的形式针对各部分知识,逐层递进,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形变”的教学过程中,探究题的设计是这样的:不同物体受力时产生形变的差异——弹性形变的特点——“较硬”的物体受力时会变形吗?应用-肉眼无法观察如何观察变形。 一系列问题加深学生对变形的认识,培养科学思维。

2.通过多次实验培养核心能力

教师通过设计《橡皮泥与弹簧的变形》学生动手实验、《微变形的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变形量的关系》实验,鼓励学生实践和体验弹性的形成视频等功能让课堂变得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培养学生物理探究的核心素养。

3、整合多方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杨文祥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善于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体和现象来设计物理实验,如拉紧器的使用、橡皮泥的变形等; 自己制作教材并录制演示实验视频; 编辑《飞行足球》等体育视频,将各种资源与教学有机结合,突破教学难点,取得教学成果。

4、实时黑板展示,体现知识结构

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学平台,将钉钉直播与投屏相结合,实时板书书写,同时用ppt呈现。 直观、清晰,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符合“三新”教学对知识结构的要求。

标签: 弹力 弹簧 探究 科学 兰州

发表评论 (已有4010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