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班制”教学模式作一疏浅的探讨

91百科网 48 0

新一轮高考改革,改变“一考决定一生”、将考试制度改为“3+3”、引入综合素质评价、不区分文理科等举措。高考改革方案发布后,不少专家认为,“换班制”将成为高中教学的新趋势。无论是以学生选修课为主的“换班制”,还是以分层教学为主的“轮流制”,都将对学校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立足于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实际背景,结合自己的思考,对分层班制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进一步探讨“班制”教学的优势,探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班制”教学模式进行简要探讨。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找到合理的实施方案。

1.“轮班制”的研究背景与概念取向

“班级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管理形式,是指教师和教室固定,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形成自我认知,并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不同班级或年级的学生进入同一个教室共同学习。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高考将由“标准”时代走向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时代,体现出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轮流上课制”打破了学生在一个班上按照同一课表上课的格局。课程安排由过去教学过程中的“包点式”变为自主选择的“自助式”,进一步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也由原来的“一刀切”变为现在的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教学,体现出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我们需要对轮班有怎样的理性认识?

(一)管理体制面临重构

“轮班制”模式下,以行政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传统学生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如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建设需要学校深入探索。另外,“轮班制”教学,特别是以分层教学为基础的“轮班制”模式,必然会对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班级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新高一年级的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学科正式实行了分层次的“转班制”,将课程按难易程度分为P、A、R、B四个等级,也就是专业、高级、标准、基础四个不同级别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方向自由选择相应的课程。

原来行政班教学的特点是教师流动、学生固定。实行“轮流班制”后,教师一般不变,学生流动,管理上会遇到很多问题。“原来每个班都有考勤员,学生流动后,原来的记名方式也要变,怎么记名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级授课”可能导致学校的必修课程不能像行政授课那样分批次授课,各个教学班的教学进度会时快时慢,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教学管理造成影响。

“分级上课”给排课带来困难。有些课程需要同步上课,国家规定的课时是固定的,教师数量少,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学校排课时需要排除很多干扰因素。尽管如此,部分教师客观上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

可见,“分班制”的实施必然对学校原有的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产生冲击,学校完善与分班教学相匹配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也更加迫切。

(2)教师硬件面临压力

“轮班制”虽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将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过,也有校长指出,“轮班制”不仅会增加个别教师的工作量,也会给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师资数量带来很大压力。

例如:十一中亦庄实验小学在六年级全面试行“班级制”教学,取消行政班级限制,将全年级70余名学生按照数学分层、语文分类法,分为A、B、C三层。校长李振存介绍,六年级以年级部管理为主,实行“导师制”管理方式,每位老师担任12名左右学生的学业导师,既负责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又负责给学生做必要的生活咨询、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分班制”教学的推行,确实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不仅要分层备课,更要备好每一位学生,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科教学,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以上述例子为例,在实行班制教学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可能既教A班,又教R班,一旦老师不能把握好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的分层,“走走停停”很可能流于形式。”

由于教室容量有限,学校规定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有上限。但目前不可能完全标准化教室。由于“标准”教室根本容纳不下,因此将面临两个问题,要么扩大教室容量,要么增加教师。“目前学校只能‘有计划’地挪动班级,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事实上,要真正实现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学校需要在整合资源、优化师资等方面多动脑筋,为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创造条件。

(三)检验课程建设能力

无论是根据学生兴趣选择的班级,还是基于分层教学的班级,都进一步提升了学校课程的丰富度,也是对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的一大考验。因为构建更加灵活、多样、选择性更强的课程体系,是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的,也是落实“轮流上课制”的前提和关键。

比如最早实行轮班制的北京一中,在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京十一中为全校4000多名学生开发了200多门课程,其中仅戏剧课程就有18门。当然,其师资质量和水平是大多数学校所望尘莫及的,但其教育理念和具体做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实施“分班制”之前,不少学校会先根据本校学生情况、各学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分层设计,使教材更有针对性,更贴合本校的学术情怀。教材编写过程是教师梳理知识、课程标准等的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材进行二次改进。因此,学校的校本教材每年都要重新调整、印制。

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转班”将成为学校教学的大趋势,而课程设置的自主性将直接影响“转班”的范围。随着“选课制”的推进,课程建设能力将成为学校之间拉开距离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必须具备较高的课程建设能力。这其实是教师综合实力的较量。

(四)师生评价机制要创新

由于“轮岗制”的实施带来了学校课程、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建立和实施与课程与教学调整相适应的评价办法和制度,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

从学生评价方式看,不少实行“分班制”的学校都做出了有效探索。如前文所述,北师大附中在坚持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也在积极探索“分班”后的评价方式,比如该校目前对P班学生采用单独试卷考核,而A、R、B班学生共用一张试卷。在这张三个班共用的试卷上,试卷上的分数采用“100+50”的形式。试题的前100分是全体学生必答的。在模块部分,后面50分的试题对A班学生是必答,对R班学生是选答,对B班学生是选答。

很多在小学阶段开设选修课的学校,对各学科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学生评估方案,例如语文科目,除了课程标准要求的五大科目外,还增加了听力和阅读的测试项目,在平时开设听力和阅读课程的同时,在考试过程中,还专门增加听力测试内容,以加强母语文化教育。

在学生管理与评价方面,有专家建议引入学分制,打破学年、年级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空间。在具体操作上,将学生日常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考试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试共同构成学分认定的科目分数。

“选课转班”实施后,教师的任务和工作量都增加了,有的学校不再设班主任,教师的职能范围也发生了变化,这也意味着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要发生改变。

3.“轮班制”典型案例赏析

1.分层,分离技术,保留情感

案例一:浙江省温岭中学

该分层标准不是根据成绩而是根据学习特点将学生分为两类:依赖老师的学习和独立学习。

浙江温岭中学现在正分科分类分班,分层班还未开始。为什么没有急着分科分班呢?陈彩琪告诉记者:“通过民意调查,500名学生希望分层,400名不愿意分层。我们不想一下子给学生和老师太多的变数,要从七种中选三种先梳理,比如排课、教学、管理等,所以我们希望学生先确定科目,然后认可这样的班,习惯了老师的授课方式后再开始分层。”

虽然班级还没有分门别类,但陈彩琪思路很清晰:先将班级分类再分层,根据每类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语文、数学三门课外课程未来将分为AB、AB两个级别。不再以成绩作为分层标准,而是创新性地将学生根据学习特点分为两类:一类是依赖老师,二类是自主学习。这样的分层,避免了给学生贴标签的嫌疑。

“大部分学校实行分层上课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学生愿意上成绩好的班,成绩差的班,学生会有压抑感,家长也会有意见,我为什么要把孩子分到B班,老师也会有意见,两个难度等级和课时该如何把握?”

按照陈彩琪按照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上课的思路,每门学科的课时数会有所不同,比如靠老师上课的班级语文有四节课,靠自学的班级有三节课,这类学生会少上一节,数学和英语学科也是如此。不过学校会给出一个上限,学生上三门课的总课时不能超过这个上限。比如学生王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每周总共有11节课,她只能选择两门每周4节课的课程和一门每周3节课的课程。

要点总结:这种分层教学方式,避免了按年级分班的问题,避免了老师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我见过几所分层教学做得比较好的学校,都存在一个问题,老师既带快班,又带慢班,不知道教学难度如何把控?有的学校是怎么做到的?慢班会少两道样题,快班会多两道样题。其实不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而是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用分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从单一的分类班,到混合分层分类班,这样教学顺序就正常了。”

2.打破年级分层“魔咒”,让学生自由选择层级、类别。

案例二:上海大同中学

上海大同中学将必修课程分为不同层级,打破了年级分层的“魔咒”,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层级和类别。

大同中学在语文、英语等主干学科也设有选修模块。以语文为例,所有学生都要学,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学同一种语文。在大同中学,从高一到高二,除了全校必修、需要分班授课的语文基础课外,实现“移班授课”的语文延伸课,分为基础阅读、小说阅读、古典文阅读、古诗阅读、现代诗阅读、当代阅读、写作指导、经典概论等8个选修模块。

要点总结: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在不同学业阶段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每名学生限修4个选修模块和2个独立选修模块,其中“基础阅读”适合汉语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参加的学生不得选修。

对于“走班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兴趣爱好、接受程度、节奏等,选择多层次的课程,只有走班才能真正“入门”。

3. 流程管理减轻家长忧虑

案例三:上海浦东复旦中学分校

上海浦东复旦附中现有高二学生75人、高三学生120人,这些学生平时分5个班,实行分班教学后,出现了38个分科教学班。

为什么班级数量会多出6倍?原因在于学校不仅将所有学生安排在同一个班级,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能力,在数理化、英语四门学科实行分层教学,每门学科又分为A、B、C三个等级。

A班一般为年级前50%左右的学生,每班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36人;C班为年级后25%的学生,通常20人左右甚至更少;其余学生为B班。其他学科按照分级学科分班结构实施,如地理、历史等分班紧随物理之后。

确定科目后,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学校的做法是:新生入学后先进行行政班授课,半学期后,实行分层教学的4门科目的老师将根据学生期中考试成绩、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给出分层建议。

学校相关负责人解释,分层录取的弊端在于:第一,新生入学后就分班,降低了学生之间的熟悉度;第二,该校中考录取分数线普遍较高,差别较小,学生难以据此作为学生分层的依据。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分层,高一新生和家长难免会有“快班”与“慢班”的观念,习惯只以中考成绩来衡量其学习水平,如果中考成绩较高的学生不进入自己认为是高水平的班级,很容易引发不良情绪。

分层既是一个情感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重点总结:为消除家长顾虑,除了多次与家长沟通“尊重差异、运用差异”的理念外,学校四级学科采取流动管理,要求教师尽量采用相同的教学进度和考核难度,但教学难度和作业布置可以有所不同,学生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每学期申请一次转课。

4. 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不容易,但可以做到。

案例四:浙江省温岭中学

离开课堂之前,请留出三次机会通过反复试验、后悔和重新填写申请来调整科目。

在新高考改革政策出台的几年前,温岭中学就开始尝试必修课选修班、大班小班全导师制、五年制课程体系,以及开设独具特色、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的校本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陈彩琪校长和温岭中学无疑是新高考改革的探路者和风向标。

为了充分满足学生理性选择的需求,温岭中学在学生真正离开课堂之前,预留了三次选科调整的机会,包括试错机会、后悔机会、重新填写报名表机会。

要点总结:第一次选科是在第二学期结束后,要求学生填写意向表,目的是大致了解学生的选择意向;第二次是在第三学期暑假结束后的第一周;第三次选科是在第三门课程学习结束时确定,通过课程考核后,学生将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三门课程作为高考科目。第四次则进行微调和定稿,少数对某些科目理解不深的学生可以有再次更改的机会。这次选科需要学生和家长签字,最终确定科目。“为了尊重学生的选择,同时兼顾学校师资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要求学生给学校提供第一选择和第二选择两个选择,如果只有一个选择,就不要提交第二选择,这也是一种尊重小班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协调。”

5.管理:资源利用与方法创新

案例六:浙江省温岭中学

建立数学模型来设计课程安排程序

新高考方案实施以来,温岭中学的老师和管理层都非常忙碌,有的老师开始跨年级授课。班制也给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班级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单纯排课就是个技术难题,排课需要考虑的复杂因素很多,以前用电脑排课的方式基本瘫痪,没有一个软件能把选课、组课、排课三大功能结合起来,只能手工排,甚至还要聘请大学教授来帮忙建立数学模型来设计程序。

陈彩琪亲自参与了整个排课过程。“我们先用电脑排课,建立数学模型后,再按照学科组合一步步往下推。我们提出先排语文、数学、外语,把选修课的人数统一编号为一个班,编号方式纵向(一天8节课排成一排)尽量数量相同(即尽量在同一个班上课),横向(5天的同一节课排成一排)不能重复(即同一个班的学生只能在一个班上课),这些都要在人工排课时不断调整。”

例如,在物理与化学技术、政治与地理技术、历史与地理技术三个组合中,有15个人选择了通用技术,我们立即把这15个人编成一个教学班,转入晚间班,然后就只剩下两门课可以安排了。例如,对于政治与历史的组合,我们在排课时只需要考虑政治和历史两门课,这样安排就可以顺利进行。我参加课程安排,是因为我想看看35个7上3的课程安排组合,能否安排得符合所有学生的需求,并找出一些问题,方便决策。”

目前,温岭中学还在各个教学班门口放置了4层书架,每层对应位置贴有科目标签,学生将相应的作业放在书架上。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书包,像大学上课一样将书本随身携带。未来,学校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书柜,用于存放课本和学习用品。

关于出勤,基于温岭中学学生数量较多,学生自律性比较高,陈彩琪决定换个思路管理出勤,从反面去做。出勤制会在大家都遵守纪律的前提下实行。这样学校统计起来就简单多了:确定学生的座位,比如学生A在行政班有一个座位,在教学班有一个座位,如果缺了哪个座位,老师就知道是哪个学生没到,通过短信平台通知班主任。

6.“导师制”学业辅导,“邮箱式”作业收发

案例七: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

针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问题,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的解决方案是采用辅导管理,充分利用晚自习班、作业辅导班等,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机会。“晚自习时,要求学科老师要有较强的学科意识,只要是学科老师,学生都可以提问。此外,每天第九节课是作业布置课,学校还要求老师进行课后辅导。”胡俊雷解释道。

同时,台州市一中对作业管理实行邮箱式收发,每个行政班和教学班都设有班长,行政班长负责将所有作业汇总,并按照不同任课教师分发到各个任课教师的邮箱中,上课时由教学班长分发给学生。

7.班主任与辅导员双轨管理

案例八:上海浦东复旦中学分校

离开班级后,教师所教的学生群体发生改变,班级结构趋于松散,这给学生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教师“找不到学生”“抓不到学生”。为此,浦东复旦中学分校实行班主任和辅导员双轨管理体制。

为方便日常管理,学校在行政体制上设立7个班级,并设置班主任,其职责为组织相关主题教育及团体活动;而一名辅导员则负责8至12名学生,并按照学生宿舍进行管理区域划分,其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学业指导、升学指导、生活指导以及家校联系等。

学校现有辅导老师18名,通过每两周一次的辅导课和每两周一次的学生宿舍晚班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罗云云说,她辅导的课程主要采取的是研究项目的形式,每次提出一个社会讨论话题,大家就坐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发散思维非常有帮助,对辩证思维很有好处。”

理想情况下,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是完全不同的老师,但目前学校因为师资短缺,有些老师同时身兼两职——专职教师只有25名,且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

轮流上课对资源的要求很高,于小珍副校长认为,目前大多数学校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只能部分轮流上课,如果全校学生都轮流上课,那么场地资源和师资资源至少有一项必须非常充足。

浦东复旦附中能够保证全员上课,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充足的课堂资源,事实上,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在人员配备有限的情况下,目前采用外聘教师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学校目前有15名兼职教师,占全部教师的近三分之一。

4. 结论与建议

“班级”教学赋予学生巨大的权利和自由空间,以做出独立的选择,并为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学习组织方法,“转移系统”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并且在大学入学考试的改革下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ILY将“步行课”成为改善学校的柔和力量的起点,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享受“步行课”带来的好处,并使“步行课”成为新的教育实践正常水平。

标签: 分层教学 排课 陈才锜

发表评论 (已有49120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