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绘科学与美德并驾齐驱,三足鼎立

91百科网 65 0

院士是我国科学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鉴于院士在科学界的重要地位,国家对院士的选拔十分重视,成功当选的都是大国的重要武器。 获得两院认可并获得“双院士”荣誉的全国仅有34人。 武汉大学李德仁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2024年1月,李德仁院士被湖北省提名为202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

他高考第八志愿,39岁考入研究生,是湖北唯一的两院院士,解决了世界测量的百年难题……作为先驱者在遥感领域,李德仁在以他为首的一批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测绘科学与德行齐头并进,屹立在三大支柱上。

9年从博士到“双院士”

李德仁对测绘的兴趣始于中学时期。

高中时,受到课外兴趣小组获得的测量知识的启发,他在高考报考的12个专业中,第八个专业是航测与制图。 最终,我误入了武汉测绘学院的大门,开始了近60年的测绘生涯。

进入武汉测绘学院的李德仁一直勤奋学习,敢于质疑。 他曾在苏联专家写的试卷和教科书中发现错误。 他强烈的质疑精神引起了“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之父”王志卓的注意。 本科毕业后,王志卓鼓励他报考研究生。 尽管由于时局的动荡,他最终未能获得研究生资格,但他在三门考试科目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两门满分,一门99分。

李德仁先后在西安国家测绘局第二地形队、国家测绘局测绘研究所工作后,被迫离职,分配到西安市测绘局工作。水泥制品厂的一名工人。

1978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王志卓录取李德仁为其研究生。 这一年,李德仁已经39岁了。 198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随后赴德国进修,成为第一位派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学习航测的中国学者。

李德仁与导师王志卓先生

在波恩大学学习半年之内,他根据西方学者发现和消除粗略错误的倾向,推导出比丹麦方法更有优势的新方法。 被国际测量界称为“李德仁法”。

1983年进入斯图加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他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通常需要五六年才能完成的博士研究,同时解决了误差可区分性这个世界计量学的百年难题。 迄今为止,全世界都在利用李德仁的理论来修正自己的航测平差系统。

中国李德仁的名字响彻国际航测界。

1985年完成学业后,李德仁拒绝了欧美科研机构伸出的橄榄枝。 辩护完毕后,他立即返回中国。 经过几天的休息,他走上了武汉测绘学院的舞台。 在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科学必须为祖国服务”。

李德仁于1986年晋升为教授,并于1991年、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双院士”时,仅9年后,他获得博士学位。

1995年,武汉测绘学院更名为武汉测绘技术大学。 1997年,李德仁担任武汉测绘学院校长,直至2000年与武汉大学合并。

6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回国后,李德仁加快了研究步伐。 在他看来,“有跨越才有创新,如果只是跟随别人,做重复研究,永远会落后。” 面对世纪之交我国卫星、航空、地面系统等方面的差距现状,李德仁提出:“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高分辨率卫星、自己的测绘卫星”。

2002年,李德仁作为领导向国家提出“建设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这一建议得到肯定,该项目于2005年正式立项,并被列入我国16个国家重大项目之一。 “高分专项”建设15年取得显著成效,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民生重大需求,使我国卫星遥感及其应用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等级。 2020年,相关研究“天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德仁院士出席颁奖典礼

“这个成就是我们用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我们的数学和过程控制方法,在部件有限的情况下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李德仁自豪地说。

中国测绘科学与美德并驾齐驱,三足鼎立 李德仁 遥感 测绘工程专业 测绘工程 测绘 第1张

从85%的卫星数据依赖国外进口,到实现85%的自给率,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我国测绘遥感技术逐步从落后走向世界前列,建立了真正的“中国人自己的全球观测系统”!

在独立自主的动力推动下,李德仁还带领团队将国产卫星遥感影像的定位精度从300米提高到0.5米以内; 研制了我国天-空-地3S一体化测绘遥感系统; 建立了独立、可靠、受控的国内地理信息技术系统; 6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从基础理论到重大技术创新,我国测绘遥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李德仁都会积极去做。 从青藏铁路勘测到汶川抗震救灾,从北京奥运保障到数字敦煌工程,再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李德仁和他的团队无处不在,诠释着科学家精神的真谛。实际行动。 为此,他荣获“2021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作为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理空间信息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德仁也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2022年6月,荣获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最具影响力奖项之一的布洛克金奖,成为我国获此殊荣第一人。

在测绘遥感领域,李德仁院士用数字描绘天地之美,用科学研究谱写生命之乐,用精神和事业影响年轻一代。

如今,李德仁院士已经八十多岁了,每天仍处于高工作量的工作状态。 他已培养博士200余名,是国内指导博士最多的教授之一,连续20多年为新生讲授专业基础课,场场爆满。

在采访中,李德仁经常说,“一个人应该利用自己的技能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正是我所追求的。”

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李德仁院士在测绘遥感道路上披荆斩棘,也是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发展的缩影。 从传统的光学测绘遥感到高光谱、雷达遥感,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学科体系在李德仁和他的师生们几代人的努力下不断壮大。 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武汉大学位居第一,遥感技术学科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武汉大学,仅测绘学科就有16位“两院”院士:夏建白、王志卓、陈永龄等老一辈学科创始人,享誉海内外; 还有宁金生、刘经南、张祖训、陈俊勇、龚建亚、李建成……像李德仁一样,一个继往开来、推动学科发展的光辉名字。 他们每个人都在打破垄断、填补空白、创造第一等方面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打造了我国测绘领域的“梦之队”。

荣获国家“三大奖”20余项; 李德仁、刘经南、李建成先后走上湖北省最高科技奖——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领奖台; 他们的突破性成果已应用于各个领域。 场地;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改变了传统测绘模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推广; 参与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相关研发,打破西方对卫星导航的垄断,为中国增添一件“大国重要武器”……

近年来,李德仁带领的武汉大学测绘队不断前行。 针对我国卫星遥感“成本高、效率低、不稳定、应用少”等诸多问题,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更加深刻的项目——“东方遥感”“慧眼”智能遥感传感星座项目。

珞珈3-01星研制团队合影

目前,由武汉大学牵头的“珞珈”系列卫星已作为“先遣队”出发。 “珞珈一号01”于2018年成功发射,“珞珈二号01”和“珞珈三号01”于2023年成功入轨,探索太空之路。

未来,整个星座预计将有200颗卫星在轨运行。 “东方之眼”将构建集定位、导航、通信、应急响应、搜救于一体的“太空网络”。 从“玩微信”到“玩卫星”,让每个人用手机呼叫头顶的卫星,3到5分钟就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地球图片或视频,享受卫星带来的红利卫星。

从参加珠穆朗玛峰首次考察,到守护北斗之光,再到40年极地科考,再到点亮“东方智慧之眼”,武汉大学测绘人员传承着并继续探索。 这些辛勤耕耘的测绘英雄,不断推动中国测绘事业迈向新高度、新精度!

第一评:张雁翎

点评:宋起帆

最终审判:金俊

信息

标签: 李德仁 遥感 测绘工程专业 测绘工程 测绘

发表评论 (已有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