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清楚:庆祝传统节日的过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知道我国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传统节日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天文气象、宗教、娱乐等。正确看待节日文化,我国的节日文化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了解传统节日有利于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以学生为主体,借助课前发送的电子书包进行预习。 课堂教学中,小组共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收集、总结我国传统节日的信息,展示综合学习成果,互相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2、利用平板电脑翻转课堂的特殊性,运用选择、推送、判断、修改等多种方法,根据整理的信息,清晰地写下节日的进程,完善你的综合学习报告。
【教学流程】
师:节日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浓重的色彩和喜庆的气氛,更重要的是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
第 1 部分:查看图表并选择数据
活动一:利用平板电脑的“选择”功能和希沃的两人游戏功能,明确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并总结学生课前预习时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情况。
活动二:利用“连线”功能精选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
活动3:展示示例文本 1. 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确定所选示例文本的缺点。 根据直方图,学生被分配收集信息并有针对性地修改示例文本。
第 2 部分:借助文本修改示例文本
活动四:复习课文,展示本单元《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驰名中外的画》的关键片段,思考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完成的。 思考如何清晰地描述庆祝节日的过程(使用前面文本的定格描述,或者连续的场景描述片段)来修改示例文章。
活动五:分组围绕主题(节日的由来、习俗、传说、人物、诗歌、对联等)从电子书包中挑选素材,选出哪些有价值的素材添加到三个例子中,以及如何添加写出来,让例子清晰,叙述更清晰。 学生将修改后的作业拍照并上传,然后进行汇报和交流。
播放端午节包粽子视频,学生总结包粽子时的动作和步骤。
学生采用上述例题复习和总结的方法,然后分组复习例2和例3
活动六:学生总结综合学习的收获(可多选,综合学习中的信息收集技术可运用到日常写日记、游记、课前预习、课后补充等) 。
教师总结:中国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髓,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在包容中不断创新。
板书:
刘东平(大庆奥龙学校)
任务驱动的阅读通过实践促进进步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思考
【教材解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位于第八单元。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一主题组织。 这些课文均以动物为主角,充满童真和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注意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知识。 本课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作画的情景。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融入科普知识的儿歌。 全文语言通俗易懂,排列整齐匀称,神韵生动,充满童趣。 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需求,创设情境,利用留白,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互动,把接受转化为探索、体验、发现,充分培养学生’语感。 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重复第一句“下雪了”,营造出冬天下雪的氛围。 当孩子们看到雪时,他们会非常兴奋。 你可以想象,当小动物们看到雪后的大地像一张白色的画布时,他们的兴奋和喜悦。 第二、三、四句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准确而有趣地描述了四只小动物在雪地里不同形状的脚印。 然后以问句结尾,不仅巧妙地融入了青蛙冬眠的科学知识,也赋予了全诗别样的想象。
【学情分析】
这个班有42名学生。 其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并有一定的学习习惯。 本课程的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 学生们喜欢雪,喜欢在雪中玩耍。 因此,学习时要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边玩边学、边玩边学。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用语气朗读课文。
2、联系文字了解“一群”和“小画家”,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 结合图解,可以了解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启发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学会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3、让学生边读边感悟,通过汉语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根据课文句型模仿儿歌,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阅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群体”和“小画家”,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感悟,通过汉语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了解动物也会冬眠。
【教学流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 一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大声朗读课文,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作为初始阶段教学的首要要求。根据上述教材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课后课堂练习,设计《寻找冬天的脚印》情境,设置任务驱动,进入儿歌情境。
真实情景《寻找冬天的足迹》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雪吗? (学生:喜欢)下雪后,你喜欢在雪地里做什么? (生:堆雪人、打雪仗)对! 堆雪人、打雪仗是多么幸福啊! 有一群小动物和你一样喜欢雪,因为他们想在雪中画画。 他们是一群雪地里的小画家。 快来看看谁在雪地里留下了脚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二课。 (将课文标题写在黑板上,学生一起朗读该题目。)
【设计意图:学习任务组旨在引导学生在汉语实践中通过整体感知和联想想象,体验文学语言和图像的独特魅力,创设真实情境,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
子任务一:我是背诵专家
阅读并欣赏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画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后练习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当他们借助拼音给自己朗读儿歌时,再通过反复朗读进行对比朗读和竞争朗读,消除拼音朗读。 抓住标点符号“!” 在第一句中引导学生读出小动物兴奋、惊讶的语气。 学习第二句连接课文与现实,解读第二类“群”字。 第三句重点探索句型特点,提供阅读指导,直至背诵。 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理解、质疑自己的句子结构,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1. 老师:下雪了! 正在下雪! 一群小画家来到了雪地里。 让我们看看他们是谁。 PPT展示了一只鸡。 老师:这是一位小画家吗? 学生:没有。PPT又显示了一只小狗。 老师:这是一位小画家吗? 学生:没有。PPT接着展示了一只小鸭子。 老师:这是一位小画家吗? 学生:没有。 师:那我们看看还有谁来? PPT 显示一匹小马。 老师:小鸡、小狗、鸭子、小马都在这里,他们是一群小画家。 有一个成语叫三五成群。 老师告诉大家,三个以上的人称为一组。
2.老师:小画家们载歌载舞来到雪地里。 他们很高兴。 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PPT 显示文本中的 1-2 句话。 学生一起朗读,然后找2-3位同学分别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 老师也感受到了喜悦。 继续看PPT,我改成了“下雪了!下雪了!” 到“下雪了,下雪了”。 再读一遍。 老师看完后问:这样改可以吗? 学生:没有。 老师:为什么不呢? 学生:“下雪了,下雪了。” 当我读到它时,我一点也不高兴。 师:噢,原来如此。 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再读一遍吧? 学生:一起读1-2个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已经感受到了快乐。
【设计意图:在阅读和欣赏的第一阶段,人们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正确、流利地阅读,最终达到情感阅读。 课后练习包括朗读和背诵课文。 借助拼音自读儿歌时,通过反复朗读进行比较读、竞争读,消除拼音读。 抓住标点符号“!” 引导学生读出小动物兴奋、惊讶的语气。 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理解、质疑自己的句子结构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
子任务2:我是模仿高手
为了启发学生将思维引导到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
哪些新“小画家”将来到雪地,他们会画出什么样的作品? 指导学生创作儿歌并写下来。
除了文中提到的小动物之外,你觉得可能还会有其他小画家来雪地里画画吗? 他们会画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1)引导理解那些画是小动物的脚印。 贴出动物脚印的照片。
(2)引导朗读第三句,体会小动物骄傲、快乐的心情。
(3) 那么多小动物高兴地来雪地里玩,可是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 是谁? (青蛙)引出最后两句话。 了解冬眠。
(4)除了青蛙,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 指导你大声朗读最后一句话。
师:小动物们玩得很开心,可是青蛙为什么不参加呢? 展示PPT的最后一句。 学生:因为青蛙在洞里睡觉! 师:青蛙真是个懒惰的小家伙,对吧? 学生:不,因为青蛙冬眠。 师:原来如此。 我的同学真是知识渊博。 我给你竖起大拇指。 不仅是青蛙,很多动物也会这样做。 你知道哪些动物也冬眠吗? (熊、蛇、蜈蚣、乌龟、熊、蝙蝠、刺猬、蜗牛)
【设计意图:开学第一阶段,阅读简单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爱情场景,关心自然和生活,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愿意与他人沟通。 通过拓展课外知识,学生可以了解青蛙等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其他小画家在雪地里画什么,将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新的领域。 】
子任务三:我是一名青年画家
感知生活,开拓思维,了解小动物的脚与绘画的关系。
手绘感知本班或学生认识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孩子们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作品。 为此,在学生了解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小画家”的作品,并复习课文内容。
1.(看)师:雪后的大地就像一张白色的画布。 小动物们真幸福啊! 来看看小画家们画了什么? 老师展示了PPT:小鸡画的竹叶、小狗画的梅花、鸭子画的枫叶、小马画的月牙。 按名字朗读(2-3人)
2、(说说)师:谁能告诉我小画家画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道。 老师:老师知道学生也喜欢画画。 有同学可以告诉我你用什么画的吗? 你怎么画它? 学生:用铅笔、彩笔、蜡笔等。先用铅笔画画,然后用彩笔上色等。 老师:看来画画对你来说挺麻烦的。 一起来看看小动物怎么画吧? 谁能用课文中的单词回答老师的问题? 展示PPT:3-4句话。 学生:不需要油漆或笔,只需几个步骤即可创作一幅画。 老师:哦,老师看到学生们画画的时候用的是颜料和钢笔,半天也画不完,而小动物们不用颜料和钢笔,只要几步就能完成一幅画。 你读了什么? 学生:小动物速度快,容易画,画得也很好。 师:所以我们叫他们小画家。
3、老师:既然小画家画得又快又好,同学们,你们觉得让小鸡画梅花、小狗画新月、鸭子画竹叶、小马画枫叶可以吗? 学生:不会。(看了第一节小动物的画,学生已经明白小动物的脚有不同的形状和脚印,所以画不出来。) 师:对,我们看一下。 PPT演示:四个小动物脚的图片。
【设计意图:开学第一阶段,阅读简单的儿歌、儿童诗和简单的古诗词,拓展想象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学生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小画家”。 ”的作品,复习课文内容。同时,动手绘画、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感知青年画家的足迹,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学反思】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一主题组织。 然而,对于一年级的7岁孩子来说,请问:谁见过儿歌中动物的脚印? 孩子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这些小动物。 如何实现这个比喻呢? 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们理解儿歌,用图片展示小动物的脚印,然后用图片展示相应的事物,即先认识它们。 在此基础上,找出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并让学生通过绘画来加深和巩固。 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不断扩大的小猪脚印是什么样子的? 图片显示出小猪的脚印后,只有五个学生齐声回答:像“爱”,像“剪刀”。 这个答案被删了。 为了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任务。 由于小学生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教师采用学习任务小组教学模式,让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印象需要充分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创设更加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多方位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项任务之间必须无缝衔接。 在实施任务小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有步骤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构建分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从由浅入深。 阅读和研究文章内容,并根据不同的任务组探索问题的最终答案,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大庆小鱼
下一期的主题
课程标准的实施不能仅仅依靠理论学习,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反思。 只有理论与实践辩证互助,教师才能更有信心教学。 课程标准推荐的大单元教学你实践过吗? 请结合分块教学的理念,谈谈大单元教学在统一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势,然后给出一些建议。
规划|韩雨哲(市师范学院)
编辑|班顺子(石化第十小学)
编辑|徐迪(石化第四小学)
编辑|张翠萍(第三小学)
顾问|淼野(八中、小学)
制作|徐迪(石化第四小学)
回顾|韩宇哲(市教师进修学院)
团体
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