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高校的校训是“真理”(深度好文)

91百科网 50 0

作者 | 朱跃峰 张梦珍 陈良贤

设计师|郭晓静

要了解一所大学,校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校训作为一所大学学术风格的体现,也是大学培养人才的首要标准。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著名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校训,清晰地表达了其教育理念和学术特色。 例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哈佛大学的校训是“求真务实”。

校训作为一所学校的灵魂,体现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 但我国2000多所大学的校训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到处都有雷同的情况。

中国大学的座右铭是什么? 而同质化为何如此严重?

分享校训

根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录》(2017年版)中列出的2631所普通高校的信息,并根据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中的院校词条,数读菌爬取所有普通院校的信息。 校训,经过对校训的基本清理和加工,获得现有校训2454条。

中国大学的校训更喜欢简洁的对抗形式。

在2454条校训中,“四字八字”形式的校训占74%,其次是四字、九字校训。 如果把中国大学的校训编码起来,可以排列成方阵。

(点击查看大图)

这些校训中,也有文字极短或极长的。

校训中只有两个字的大学有13所。 例如,北京交通大学的校训是“知行合一”,中国三峡大学的校训是“求索”。 言简意赅,简洁易记。

郑州大学现在的校训是“求是、担当”,但其实,过去有一句很长的校训:“明时、崇政、文而不弱、用力而不暴”。 ,艰苦奋斗,奋发进取,忠心救国,济贫济困。” 这句校训长达28字,位居中国大学校训之列。

如果说校训形式的一致是因为中国文化中使用对比词的习惯,那么完全相同的校训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点击查看大图)

在“四字八句”形式的校训中,有四句校训是很多大学普遍使用的。 其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被多达26所大学同时使用。 相似度是惊人的。

除了“四字八句”校训外,四字校训也有不少雷同的情况。 例如,“学以致用”已成为北京联合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六所大学的共同校训。

除了校训完全相同之外,中国大学校训所用词语也经常出现重叠,有的词语甚至在大学中更为流行。

例如,10%的大学校训中使用了“创新”一词。 “道德”出现的比例也不低,有9%的高校将其写入校训。

(点击查看大图)

如果你仔细观察大学的校训,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些词出现得如此频繁。

首钢工学院的校训是“自强、求实、团结、创新”;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的校训是“团结、诚信、团结、创新”; 天津农学院的校训是“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河北地质大学华新学院的校训是“勤奋、求实、团结、创新”……

不知道他们是一起讨论的还是有明确的认识,这些院校的校训其实就是来自于“团结、勤奋、务实、创新”这句话,只是有些词被改变了,顺序也变了。已调整。 如果不仔细区分,甚至可能会混淆。

为什么中国高校的校训是“真理”(深度好文) 校训 高校 真理 评判 高频 第1张

此外,中国大学的校训也有“标准开端”。 “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等热词已成为众多高校竞争的香饽饽,点缀在高校校训之首。

校训 德行第一

除了整个校训一致之外,中国的大学还对某些词语有着极致的喜爱。

在2454条校训中,“德”字出现频率最高,近9%的高校校训中使用“德”字。

(点击查看大图)

“德”字出现得如此频繁,甚至比“学”字还频繁。 一方面与高校重视德育工作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高校喜欢在《四书五经》中摘录章句有关。他们的校训。

很多高校喜欢用的“德”字,出自《周易》; 《明德修身》、《明德精学》、《明德博学》等中的“明德”二字,出自《礼记·大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学校训都把“德”字放在第一位。

在师范院校的校训中,“学”字超越“德”字,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政法学院、警察院校校训中的高频词中,出现了“忠”“义”字。 这都与高校的专业性质有关。

校训犹如训诫

与中国相比,西方大学的校训有明显的差异和特点。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者选取了112所排名靠前的国外大学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校训的含义与中国大学进行了比较。

“德”字也出现在国外大学的校训中。 它出现了3次,分别是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Leges sine moribus vanae”和来自波士顿大学的“学习,美德”(Learning,Virtue)。 和虔诚),真理与美德(Veritas et Virtus),匹兹堡大学。

同时,“真理”和“自由”是欧美知名大学校训中的高频词。

(点击查看大图)

在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借用语言学家詹姆斯·马丁(JR Martin)的“评价系统”来研究分析中外校训的语言形式背后所传达的态度和价值观。

马丁将态度分为三类系统:情感、判断和欣赏。

情绪系统侧重于积极或消极情绪的表达; 评价体系根据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评价,并做出是否应该表扬、表扬、批评或谴责的判断; 鉴赏系统涉及基于一定标准的符号学(semiotic)和自然现象(natural)的评价。

中国校训中高频词“德”属于“审判体系”,本质上属于伦理范畴。 它包括社会判断和社会约束,主要用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 由此可见,中国大学的校训大多是作为一种训诫而存在的。

在西方校训中,“真理”和“知识”属于“鉴赏体系”。 顾名思义,它启发人们思考什么是美,阐释了大学的社会责任,以及对知识、真理、智慧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完美的向往。

以小见大,足以窥见中外大学教育理念的巨大差异。 而中国式的校训往往行不通。 毕竟,在一些高校,导师强迫学生称他们为爸爸。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

标签: 校训 高校 真理 评判 高频

发表评论 (已有39308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