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拖延症的孩子,真是能让人崩溃!

91百科网 37 0

我儿子的慢性病会让人们发疯

我儿子今年读四年级,每天的拖延症都能让人崩溃:

我花了十多分钟起床,穿衣服的时候发呆了几下,然后慢慢吃饭。 我几乎因为压力而生气,但她仍然在徘徊。

家庭作业是亲子冲突的常见诱因。 当催促他做作业时,他要么要喝水,要么要上厕所,但他拒绝在书桌前坐下。

终于坐下来后,我又开始磨蹭了。 快到睡觉的时候,我开始着急,一直写到半夜12点左右。

寒暑假做作业更是难上加难。 前半个月没写,最近几天开始生气。 我乱写了一些东西,你无法解释。 说起这件事我就流泪了,还对你发脾气。

我真的不明白。 工作量显然不是很大,写入速度也不算太慢。 为什么一开始就这么费力呢?

所以我经常叮嘱他:

但我发现,无论我如何催促,儿子还是改不了拖延的老毛病。 相反,被推得久了,他似乎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自己不负责任的,而且没有时间概念。 无论如何,他的母亲总是要担心和提醒他。

有如此破坏性的坏习惯,儿子的成绩自然也好不了多少。

该完成的作业就一直拖到不能再拖为止。 后面的审稿和预审都是一团糟。 当天的学习内容无法完全掌握。 随着时间的推移,留下的知识点越来越多。

更严重的是,拖延症给他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他常常下定决心,承诺以后不再拖延,但他做不到。

儿子无法改变拖延的习惯,但他也会因此而感到焦虑,常常陷入自责之中。

我意识到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否则恐怕不但耽误儿子的学习,还会对他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孩子拖延症的背后是对未知的焦虑和恐惧

拖延等坏习惯之所以难以改掉,是因为它满足了当下人性的心理:先安逸,后受苦。 如果想彻底改变它,就必须运用科学的心理学原理。

著名的蔡加尼克效应是摆脱拖延症的有效工具。

心理学中有一个有趣的概念,叫做“蔡格尼克效应”,简称“扎格尼克效应”,这意味着人们会对未完成的任务比已完成的任务印象深刻得多。

心理学家蔡加尼克曾经做过一个记忆实验。

她要求实验参与者做22个简单的任务,比如写一首自己喜欢的诗、从50倒数到10等。

有的人能够顺利完成,有的人还没完成就被拦住了。

结果很有趣:那些被阻止的人特别关心未完成的事情。 已经完成的事情他们不去关注,而未完成的事情却久久不能释怀。

这就是著名的蔡加尼克效应,这意味着人们对未完成的事情印象更深刻。

这种记忆效应还可以用来解决孩子的拖延问题。

当孩子知道自己前面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等着他时,这些事情就会不断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占据大脑的记忆,吸引他的注意力。

未完成的事情越多,压力就越大。

这使得原本用来拖延和放松的时间因为这些未完成的任务而变得紧张、焦虑、自我攻击。

这也是很多孩子在拖延时身心不放松的原因。 相反,他们变得焦虑和痛苦,因为他们“一无所获”。

想要科学地利用蔡氏效应,就必须了解孩子拖延的原因。

孩子经常在以下情况下拖延:

1、自控力差

现在的孩子身边充斥着很多吸引人的东西,比如短视频、电视剧、游戏、手机等,对于普遍自控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很难抗拒诱惑。

他们会利用应该用于学习的时间来享受乐趣。 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习惯拖延学习、做作业。

2、孩子也很焦虑

有时候,孩子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或者困难到一定程度,孩子就会突然变得害怕。 他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他厌倦了无休止的作业和无休止的练习。

但他们每天又要面对这种无聊的节奏。 因此,孩子常常感到焦虑,陷入拖延的泥潭。

科学研究表明,拖延症主要是由不良情绪引起的。 孩子无法排解累积的负面情绪,于是他们下意识地把“拖延”当作应对焦虑的一种方式。

对于成人和儿童来说,只有当蔡氏效应不主宰您的思想时,您才能真正享受放松。

而且我还利用了“蔡尼克效应”的原理来帮助我的孩子摆脱拖延症。

巧用“蔡尼克效应”,三步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的坏习惯

1. 从简单的开始,先让孩子做5分钟。

很多孩子拖延的时候会让父母生气,但是一旦进入心情,他们就不会放慢脚步。

蔡加尼克效应的核心内容是让孩子立即做某件事,尤其是那些让孩子在完成之前就想念的事情。

我们成年人常常有这样的经历。 我们从头看一部电视剧,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更新。 因为我们有“事情还没有结束,还需要继续追”的想法。 这就是蔡加尼克效应的作用。 。

因此,面对习惯拖延而无法“开始”的孩子,首先安排他们做一些简单而擅长的事情。 首先只需5分钟即可完成。 关键是要立即去做。

比如,如果孩子英语很好,就让他先写一页英语作业; 如果他是个好孩子,就让他先做5题。

当孩子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他原有的焦虑​​和抵触情绪就会逐渐消散。 5分钟后,如果你让他暂停一下,他就会一直想着这个未完成的任务,并且会自觉地完成它。 事情已经完成了。

这种简单的小任务,要求孩子立即去做,比告诉孩子很多大道理、解释为什么不能拖延要有用得多。

2. 列出“不超过三件事”的待办事项清单

蔡氏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件未完成的事情突然被打断时,这件事情就会挂在我们大脑的后台,悄悄占据我们的精力和意志力,增加我们的压力。

很多孩子都用过待办事项清单,但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因为父母经常帮孩子列出太多的事情,导致孩子因为事情太多而无望完成而开始拖延。

“要做的事情不超过三件事”的待办事项清单很好地解决了蔡氏效应,避免了事情太多而造成的延误。

方法非常简单。 帮助您的孩子从他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中选择三件事:

第一件事:选择一些简单、可以完成的事情,比如收拾书包、写下明天的学习计划等;

第二件事:选择一个对学习非常重要的科目。 例如,周五有一场考试。 本科目要求有针对性的错题纠错、复习总结等;

第三件事:选择一件今天必须完成的事情,比如作业等。

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会被消耗殆尽。

如果这一天充满了重要而紧急的任务,孩子光是想想就会感到胆怯。 强烈的心理压力会让他产生逃避心理,下意识地选择拖延。

按顺序完成这三项任务,可以让孩子以简单的事情热身,成功地投入学习,并获得及时的积极反馈和成就感;

当心情好一点的时候,第一个任务带来的成就感就会产生更多动力,推动孩子去完成真正重要又紧急的任务。

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

当我把这些心理学基础知识运用到孩子的教育中时,我发现儿子渐渐开始发生了变化。

从不困难的任务开始,让他很容易“开始”,而开始后持续的成就感和自我认可,激励他不去逃避下一个困难。

慢慢地,他养成了每天固定时间学习的习惯,并且每天学习的速度都变快了。

不再被拖延症束缚的儿子也感觉非常好。 他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无事可做、无忧无虑的感觉真好!

我相信,一旦他体验到了不拖延的感觉,他就再也不想回到以前焦躁不安的节奏了。

3、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无形中影响孩子。

“你的孩子不会照你说的做,但他会模仿你做的事。”

除了利用心理学中的蔡氏效应来科学引导孩子之外,想要孩子不拖延、不拖延,家长还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生动的榜样。

看看你自己。 你知道拖延不好,但你却总是给自己找借口。 当你同意带孩子出去玩时,你常常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改变而推迟。 当你回到家时,你经常会做一些你应该立即做的事情。 先让自己看电视,然后在需要的时候从沙发上站起来……

我的孩子们看到我所做的一切,并言传身教。 我的催促他们怎么能相信呢?

为人父母确实是一项终生的修行。

如果你想要一个积极主动的孩子,就从父母努力工作开始,不要拖延。

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有同样问题的家长一些启发,我也会继续学习。

养育孩子就是养育自己,继续努力吧~

本文转载自青少年家长成长学堂头条号。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的家庭教育理念,提供国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 让持续学习成为家庭习惯。

喜欢的话就点击观看

标签: 拖延 效应 焦虑 尼克 做完

发表评论 (已有19999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