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成方圆(深度好文)

91百科网 45 0

许多父母希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最好的东西。 于是,我一味的沉溺,想着“只要他喜欢就好”、“孩子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这些规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从小没有父母制定的规矩去约束,孩子很容易为所欲为,更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好还是坏。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不守规矩的人,也会对孩子的人际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

“爱孩子”和“制定规则”

这从来不是一个多项选择题

事实上,父母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情况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溺爱孩子的父母普遍认为,孩子已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如果他们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给了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溺爱他们不会对他们产生任何影响。

过于严格的父母认为,没有规矩就没有规矩。 如果我们现在不在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将来如何让他们在社会上立足呢?

这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道理,但问题在于,这些父母处理冲突的方式并不是综合考虑,而是在“爱孩子”和“制定规则”之间的单选问题。 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太爱孩子的家庭,会导致孩子不守规矩、粗鲁、不尊重; 后者会让孩子变得谨慎、乖巧。

父母需要认识到规则和爱本质上是统一的。

有这样一句话:

“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的自由,叫做规矩;缺乏活泼的,叫做沉闷。”

听起来很难读,但也不难理解:“比如一个牛场,周围有铁栅栏,牛在栅栏里吃草喝水,跑来跑去,这叫热闹。牛牧人不能干涉;如果它跳出来了,那就是不守规矩,必须干涉。吃草、喝水、跑来跑去,真是无聊。”

同样的,如果我们给予孩子的爱,让他们变得自私、懒惰,导致他们缺乏最基本的能力和教育,那么这种爱就会造成无尽的伤害。

相反,如果我们给孩子制定的规则,导致家庭冷漠、冰冷,压抑、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那么这样的规则就没有意义。 毕竟,家的本质就是心灵的归宿。 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和同理心。

为孩子制定规则

家长不能忽视这三个原则

有些事情你无法习惯

有家长表示:“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肆意妄为没关系!”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听你的原则,经常以哭闹、不吃饭等方式威胁父母。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次又一次地降低底线。

比如,我们和孩子约定,每天只玩半个小时的iPad,但当孩子开始哭闹时,大人就妥协了,又玩了半个小时。

被宠坏的孩子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得到满足。

如果一个成年人在第一次出现问题时就妥协,只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更多的麻烦。

有些事情必须由孩子自己做

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纪小,做事花时间,如果父母先为孩子包办一切,以后就无法培养孩子。

其实,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他们可以做的事情。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

爱从来都不是包罗万象的。 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爱。

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久而久之,他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有些责任必须由孩子自己承担

阿里:“如果我让羽毛飞满枕头,你还会爱我吗?”

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成方圆(深度好文) 规矩 孩子 道歉 打扰 言行 第1张

妈妈:“我永远爱你,但你必须收起你的羽毛。”

阿里:“如果我把画颜料洒在姐姐身上,你还会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但是你要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故事中的母亲做得特别好,她不遗余力地承诺:“我会永远爱你。”

同时,他也不忘记强调:孩子们,你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你应该尽力挽回或弥补你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父母不能帮助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承担自己错误言行的后果,让孩子有诚实和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

这四点必须从小养成

没有粗鲁或粗俗的行为

有一种孩子喜欢用暴力手段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他们用言语攻击和胁迫他人实现自己的愿望。 不过,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行为粗俗,家长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帮助孩子辨别是非,明确地告诉他:“你不能再这样做了,这是不礼貌的行为,你会受到批评的!” 然后家长引导孩子,让孩子反思自己,想出更好的处理方法。 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规则可以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调整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 长大后,他也会用这样的模式来对待身边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体贴他人。

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有些孩子常常很难区分自己和别人,更不用说区分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是属于别人的。 所以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心想“拿到我手里就是我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帮助他建立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界限。

这样的规则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区分“你的”和“我的”,知道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属于别人的。 别人的东西他们不能拿,但“我的”东西必须在我的掌控之下。 这种概念上的区别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 当他长大后,他就会懂得如何尊重别人。

不随意打扰他人

当孩子遇到好事时,比如受到老师表扬、结识了新朋友等,他们总是会很兴奋,想要告诉父母。 无论父母在做什么,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去做。 打断。 而且,现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所以他们经常允许孩子随时打断自己,并且会愉快地回应他们。 这种态度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不惜一切代价打扰别人的习惯。 当他们长大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群体中生活。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帮助他改正,并告诉他:“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你想一想,如果宝宝在睡觉,孩子总会来的。”跟着你说话,宝宝会高兴吗?” 用冷静的引导让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然后给他定下规则。

这样的规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明白自己忙碌时不应该打扰别人。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变得更加体贴,从而更容易沟通。 我有很多好朋友!

做错事要道歉,并有权要求别人道歉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被允许了。 即使孩子犯了错,不道歉,父母也会心软,原谅他。 这种处理方式会让孩子觉得“我犯了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的”。 如果不加以约束,孩子必然会为所欲为,犯下越来越严重的错误。

从小就教导孩子做错事时要道歉。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礼貌的好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除了教育他之外,你还可以要求孩子向自己说对不起。 如果父母冤枉了孩子,也应该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则。

这样的规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礼貌、诚实、勇于承认错误。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反思自己,开始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 我们有责任为我们的孩子制定规则,让他们成长为能够掌控自己生活的成年人。

只有规则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图中的二维码

可以快速学习

《中国少先队标志基本礼仪规范》~

温馨提示

标签: 规矩 孩子 道歉 打扰 言行

发表评论 (已有39028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