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曼宁
编辑|杨柳
来源 | 后浪研究院
烹饪学校,新的“精神天堂”
这道水煮牛肉是李云在烹饪学校学到的第十九道菜。
“牛肉要切成薄片,为了保证肉的鲜嫩,在涂肉的时候可以多加些生粉。”
“先把火锅材料和姜蒜炒香,牛肉放入水中煮五分钟,然后关火,不然肉会变老。”
“最后加入干辣椒和葱花,然后淋上热油。”
上课时,李云迅速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记在笔记中,以免下午练习时漏掉任何内容。
刚煮好的牛肉淋上金黄的热油,油跳在食材上,发出活泼的声音。 饭菜的香味似乎也被打开了,一时间充满了整个教室。
▲(李云在课堂上煮的水煮牛肉。来源/受访者)
李云今年35岁。 毕业于成都211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目前在科研院所从事基础科学研究。 除了主要工作之外,他还是一名正式的烹饪学徒。
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每周日上午九点,他都会准时来到位于成都双流彭镇的新东方烹饪学校,系上围裙,拿起锅铲,变身“厨师” ”,并跟老师学习川菜。
李云说,学习做饭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缓解压力。
科学研究是一项需要脑力劳动的工作。 撰写项目申请、进行实验、申请专利……每一步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大脑不能停下来。
职称晋升让李云感到压力更大。 申请项目基金是科研人员个人晋升的重要条件,但基金申请对申请者的论文、专利等学术成果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也有年龄限制。 “竞争压力很大,现在成功率只有10%到20%。” 他连续几年申请但都失败了。
在多年积累的压力和担忧之下,他开始想学习一些真本事来缓解自己。
去年疫情封城期间,他深刻认识到“会做饭”的重要性,学习做饭的想法也在这里萌芽。
确定了目标后,他并没有过多犹豫。 利用春节空闲时间,他报名参加了家附近的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川菜速成班”。 他交了4000多元学费,一共学会了“炒炒”等24道菜品。 煮炸五味俱全。”
3月份,李云还开通了小红书账号,分享自己学习做饭的经历。 帖子下有几个人评论称自己也有学做饭的想法,并询问报名方式和费用。
▲(网友在评论区询问报名方式。图片来源/小红书@梦神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学习烹饪。 #chef#和#cheftraining#这两个词在小红书上的浏览量已超过1亿次。
烹饪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也让他们暂时逃离硝烟中的脑力劳动,与生活“走近”。
曾经热衷于“边吃边学”的年轻人开始拿起锅铲,全心全意地和美食打交道。 烹饪学校成了他们新的“精神天堂”。
找工作经常会遇到阻碍,所以素素也选择了学习烹饪。
苏苏本科就读于江苏211大学自动化专业。 2020年大学毕业后,因为疫情,她暂时搁置了出国留学的计划,打算先回家找工作。 找工作的过程比她想象的要困难。 她向30多家公司投递了简历,但最终只收到了两次面试邀请,均以失败告终。
来面试的人真多。 她觉得面试官似乎是在完成KPI,并不是真的想给她工作机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迟迟没有得到回复,素素主动向自己喜欢的一家公司询问了自己投递简历的结果。 没想到对方的回复是:“这个职位我们优先考虑男生。” 苏苏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而且她也达到了学校的研究生安置名额,这次拒绝对她的影响是巨大的。 她决定不再沉迷于找工作,并利用间隔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此前,素素形容自己的厨艺“一窍不通”,爱钻研,却经常做出“黑暗菜肴”。 认为学习做饭对自己以后的留学生活有很大的便利,2020年12月底,她报名参加了家附近的烹饪班。 她每周上课三天,每次一个半小时,学费2000多。 都是家常菜。
素素第一次吃瓜煎饼是在烹饪课上。 金黄酥脆的外皮微微露出嫩绿的瓜丝。 咬了一口,素素惊讶地发现,味道和日本大阪烧差不多。 她觉得自己“真是赚到了”。
别小看“做饭”这件小事
来到烹饪学校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以前真的很“看不起”烹饪。
上课的第一天,李云就深深地体会到做饭是一件非常“有技巧”的事情。 他学会的第一道菜是鱼香肉丝。 由于是春节,当天就他一个人来学这道菜,老师教得也很仔细。
“我立刻就觉得,在专业学校学习和在网络上学习是完全不同的。” 网上的教程无非就是食材、配料和步骤,怎么切,放多少调料,这些都需要自己掌握。 即使油炸食品味道再好,我也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
作为一个北方人,在这堂课上,李云第一次了解到川菜分为很多风味类型。 强调“一菜一式,百菜百味”,鱼香肉丝就属于“鱼香型”。 掌握味道也是烹饪的关键。
李云还对专业烹饪的细节要求印象深刻:鱼香肉丝中的笋丝、肉丝必须切成长十厘米、宽三毫米高的筒状。 姜和蒜一定要按照1:4的比例混合,用勾芡剂勾芡。 检查三遍。 遇到胡椒兔、啤酒鸭等“大菜”,需要记住更多细节,记下一大页笔记,需要反复练习。
▲(李云学习如何制作新鲜胡椒兔。来源/受访者)
此前,李云觉得自己“根本不会做饭”。 第一天,在老师的专业教导下,他炒出了色泽红润、辣、咸、酸、甜的鱼香肉丝,“一口下去就像是餐馆里的菜”。 闻”。
去日本学习烹饪的万子,对烹饪也有着深刻的理解。
万子从小就喜欢烹饪和美食。 中考时,他甚至幻想过考砸后去技校学厨艺。 但她一直是一个“好女孩”。 高考结束后,她自然来到了内蒙古当地的一所211大学学习新闻专业。 同时,为了实现自己去大城市的梦想,每个假期她都会只身前往北京一家大工厂实习。 学习做饭的想法很早就扎根了,但从未真正起飞。
大三时,一次从北京到北极圈的穷游彻底改变了万子的人生轨迹。 在旅途中,她看到了无数种人生的方式,也获得了巨大的勇气。
2015年,即将毕业的丸子放弃了两家大公司的offer,前往日本著名的服部营养学院学习烹饪,希望转行成为一名真正的“米其林厨师”。
服部营养学院是世界十大烹饪学校之一,每年学费近20万。 万子不敢告诉父母自己是学厨师的,所以只是含糊的提到自己是学营养的。
学做饭的这一年里,万子每天上半天的理论课和半天的烹饪实践课。 有些烹饪技巧让她有些震惊。
▲(小丸子的实践课场景)
例如,烤鲣鱼生鱼片是一道传统的日本料理。 鲣鱼又叫鲣鱼,最大长度可达一米左右,需要几个人一起才能将其拆解。 这道菜的制作非常简单。 先按照生鱼片切法将鲣鱼切好,然后用钢针串起来,放在炭火上烤。
但烧烤是整个烹饪过程中最考验技术、最困难的一步。 烤好后的最佳状态,切开鱼片时,可以看到外皮边缘有1~2毫米的轻微烧焦,而内部则保持刺身状态,呈现鲜嫩的玫瑰色。
万子刚开始做这道菜的时候,很难快速掌握要点。 “烧烤的时候很好玩,但一不小心就会冒出很多烟。” 如果火太高或者鱼离火焰太近,就会导致鱼片内部已经熟了,但最外面的焦皮还没有形成,口感和味道都大打折扣。
苏苏还在厨师学校学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识:鸡皮放入冷水中会变得更有弹性,切西红柿时采用“滚刀块”的切法可以避免大量汁液漏出,糖也可以改变食物的颜色。 为了更亮眼,豆腐炖鱼需要内酯豆腐,防止散架……
“以前我以为谁都会做饭,只要饭菜好吃,但真正学会之后,我发现做饭是一件很有技巧的事情。”素素说。
做饭需要比他们意识到的更多的工作和时间。
“走过车虾(日本的一种虾)”的经历被万子称为“厨房噩梦”。 车虾有半只手那么大,在手掌中剧烈地挣扎、扭动。 虾的胡须和壳的尖角都卡在手上。 有的虾甚至可以挣脱手掌,飞上一米远。 万子说,当大家看到这种虾时,第一反应是“这东西怎么又来了?”
▲(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如何刺虾。来源/受访者)
上课时间,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李云通常会站在那里一整天。 第一天学弯勺子时,他的手上什至出现了血泡。 由于工作繁忙,他每周只能在周日学习做饭。 为了更好地练习做饭,工作日他会提前一天准备好食材,第二天早上早起一个小时,“上班前炒两道菜”。 他也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李云说,做饭需要“千辛万苦”。 虽然老师会详细讲解烹饪要点,但如果你真正开始操作时不注意任何一个细节,菜品的味道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一失足成千里”的道理也适用于烹饪。
寻找炒炒的“确定感”
虽然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学习做饭仍然是一次难得的突破。
四年的大学生活,素素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有相应的评价机制。 一门课程的最终成绩通常分为几个部分。 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班级活动、日常出勤等都会成为影响期末成绩的因素。
“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目标。他们都想进入一所好学校或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他们都竞争。” 考试周的图书馆总是挤满了人,你必须一大早就起床才能找到空座位。 大家神情紧张,在同一个考核机制下,忙着学习,追逐着共同的目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相反,在厨师学校,大家来自不同的赛道,出于不同的原因来学习烹饪。 苏苏能够有一次彻底抛弃“功利主义”的学习经历。 她对食材“来来去去”的美妙过程感到满意,心里也变得平静。
刚来学校时,素素没有任何烹饪基础,处于“被众人压垮”的状态。 但因为不需要达到某个目标,也没有竞争的压力,所以她更能沉浸其中,专心学习厨艺。 “超越了以前的竞争环境,我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书或成绩来证明自己。”
烹饪带来的“确定感”也让他们感到安心。
在工作中,李云经常担心不确定的事情,尤其是申请资助项目时。 每位科研人员每年有一次申请基金的机会,每次申请的准备时间最长为一年。 申请者需要提前整理近两三年的研究工作成果,光是打磨文件就需要近两个月的时间。
然而,基金申请能否成功不仅与申请人个人能力有关,还与申请人的研究方向以及所在单位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密切相关。 随着硕士、博士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竞争也日趋激烈。 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
李云屡屡中奖失败,感觉自己的心始终“悬着”,“感觉就像买彩票一样,平时要努力做好各种准备,但最终能否中奖,有时候,还是要看运气,很多事情都没有那么确定。”
但烹饪就像一个程序。 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就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美味的食物。 如果你收到家人和朋友的良好反馈,有输入就会有输出。 这是一件非常“确定”的事情。
▲(素素最近做的菜。图片来源/受访者)
学会做饭两个月后,李云请了十几个老朋友到家里吃饭,他担任“厨师”。 他提前一天买了菜,当天早上7点前就开始做饭。 他一个人干活了一早上,做了跳水鱼、芋头鸡、宫保鸡丁等十几道川菜名菜。 朋友品尝后都表示他已经准备好“成为大师”了。 那是李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通过亲手做菜寻找缺失的意义正在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共识。
刚来北京实习时,万子形容自己“像打了鸡血”,想在大城市闯出一番事业。 但琐碎的工作也在不断消耗着她最初的斗志。 大四那年,万子在一家大工厂从事运营工作。 他每天的任务就是标记大量的数据。 下班前,他要提交一份日报,记录自己的工作成果。 “因为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没有即时的反馈,所以工作很难完成。 我没有任何成就感,只是觉得终于完成了。”
烹饪的意义就是即时的满足,“你做的东西很快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她觉得体力工作带来的疲劳会在最后突然袭来,而脑力工作带来的疲劳则会悄然蔓延,让人逐渐感到疲倦。
学习烹饪带来的不仅仅是美味的食物
学成后,万子如愿以偿,在一家著名的日本餐厅当了厨师。
厨房里的工作强度是万紫始料未及的。 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一点,通常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下午5点进入营业时间后,厨房的工作节奏就会突然加快。 “你要不停地处理各种事情,总是走来走去,根本坐不稳。” 万子把厨房比作厨房。 成为“战场”需要高度的专注和“闪电般的速度”。 一天下来,她连弯腰都困难了,颈椎和手腕也疼痛难忍。
在厨房工作了五个月后,万紫逐渐发现厨师的职业生活与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她最终决定放弃自己一直梦想的职业。
但万子并不后悔。 她觉得这次经历让她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正是因为从事过这个行业,我才看清自己只有对烹饪的热爱,没有天赋。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会在生命的最后遗憾地说:“那就太糟糕了。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厨师就好了。”
现在丸子和在厨师学校认识的朋友经营着一家医疗美容代理公司,为来日本医疗美容的外国人提供翻译、咨询和陪同服务。
由于对美食的热爱,万子通常会在小红书上发布自己的餐厅探索经历,其中包括一些很难预订的知名日本餐厅。 更多帖子发完后,开始有人私信询问丸子能否帮忙订餐厅。 有了服部学园前辈的资源,小丸子预约餐厅会更加容易。 熟悉之后,对方自然就成了她的客户。
▲(丸子发布的店内参观视频。来源/小红书@清水丸子)
万子惊喜不已。 她没想到这次学习做饭的经历对她现在的生意有帮助。
在厨师学校期间,丸子喜欢与厨师学校的不同学生交谈。 她就读的学校是日本最好的烹饪学校。 对学生没有任何限制。 班里有各种各样的“奇怪”的人。 “当我来到这里时,我意识到你不必害怕与别人做任何事。” 这不一样。” 万子说,毕竟一年花近20万元去学“做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一件比较不寻常的事情。
给万子印象最深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来学做饭。 她告诉万紫,她和万紫一样,从小就喜欢做饭,但因为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机会学。 在来学习烹饪之前,因为对和服感兴趣,她去了一家专门的和服学校,以弥补年轻时的遗憾。
万子笑称自己开启了对于退休生活的“新思维”,“我以前以为世界上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情,但每个人的职业选择都那么有限,他们别无选择”错过了他们感兴趣的领域。是的,想想还是挺遗憾的,但是这位老太太的经历突然让我意识到,我不必太早放弃,虽然我没有机会。真正从事这个行业,当我长大后,我可以选择各种我感兴趣的领域去上学,这也是很有趣的。”
间隔期于2021年结束。素素来到德国后,因为厨艺,结识了很多好朋友。 第一个被“抓获”的是她的室友。 刚搬进来的时候,大家都很陌生,食物就成了素素和室友们打破僵局的“神器”。 在“来来回回”的食物交换过程中,素素笑着说,室友对她变得非常“依赖”。
因为会做饭,素素经常邀请朋友到她家做客,其中大部分是中国人。 去年春节,他们一起在素素家吃火锅。 她准备好底料、备料、火锅底料等。在异国他乡,素素通过自己的厨艺汇聚了一群“中国胃”,一起在家乡过节。
▲(素素和朋友们吃火锅)
来到欧洲,她的厨艺也帮苏苏节省了很多钱。 例如宫保鸡丁。 德国中餐馆的宫保鸡丁盒饭相对实惠,10欧元左右。 但如果自己购买食材制作,只需2欧元左右,而且能保证正宗。 “你什么都不会吃。” 奇怪的东西。”
经过几个月的烹饪技巧学习,李云逐渐学会了将烹饪思维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我们做科研主要是做探索性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演练和修改。 没有一套标准。 。 做饭需要一步一步来,是一件很有条理的事情。 我逐渐学会了把工作分成几个步骤,这样更有逻辑性,也更省力。 ”
经历了学做饭的历程后,他们都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素素还在思考毕业后的打算,丸子正在经营自己的公司,李云目前正在准备考高级职称,并继续申请资金。 。
但学习做饭的乐趣却让他们有点“上瘾”了。
“如果时间允许,以后我还想学习其他菜系,当然,我还是需要先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李云说道。
苏苏已经考虑过学习其他国家的烹饪方法。 “你不必报名参加培训班。 自己去 YouTube 和 Bilibili 学习也不错。 也许你可以结交更多的外国朋友。”
在厨房煎炸的同时,让人怀念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原汁原味,还有那“更亲近”的生活。 在快餐快餐时代,夺回对食物的控制权也意味着夺回对生活的控制权。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沟通建议邮箱:gaojian@boyamedia.com
如有业务需求,请联系:1381129254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