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养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91百科网 55 0

摘要:以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评价,从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评价方式等多个维度,突出评价主体的反思与叙述,优化评价结果; 设计丰富的多维度评价内容,加深对实用价值的理解。 加强过程评价; 在探索增值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多元综合评价,持续促进学生发展,促进素养形成。

关键词:识字导向;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学评价; 增值评估

《义务教育课程规划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完善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提高综合评价水平”。评价”[1]。 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已成为一线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评价要“坚持素养导向,聚焦课程目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重点考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责任心、法律观念、日常行为表现等”[2]。应根据课程性质,从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律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核心能力出发,筛选和挖掘相关教学评价因素,从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等多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完善和优化教学评价,创新探索伦理法制教学评价。

1、优化结果评价叙述,凸显主体反思性成长

评价改革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评价”和“评价什么”,即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 新课程标准围绕“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律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项核心素养,全面描述了各学业阶段的具体目标。 他们注重思想前提和行为引导,努力促进知行合一。 为教学评估提供明确的指导方针。 教师可以据此描述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指标,关注学生的具体实践行为表现,突出主体反思,从而发挥评价的促进、激励、提高功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要的角色和关键能力。 。

例如,在六年级第一卷《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核心素养目标,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了解人大代表在学习期间的工作职责。并在会议间隙,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 优越性(政治认同); 了解人大代表的故事,初步树立积极关心国家事务的意识,积极尝试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政治认同、责任感); 初步树立民主法治意识(法治理念),初步树立制度自信和民族自信,树立主人翁意识(政治认同感、责任感)。

围绕上述目标,老师挖掘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设计了两项实践体验活动:“采访人大代表”和“体验代表工作”:邀请一位从事人大代表工作的公安人员(学生家长)反舞弊宣传工作进课堂,介绍她作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故事;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利用周末时间参观当地人大代表联络站,观摩体验镇人大代表接待来访、记录议案的真实过程。 学习结束后,教师制定了本课的“整体学习评价表”(见表1)。

评价表以核心能力为隐线,以学习过程为明线,关注学生的知识、情感和行为表现,详细描述了“自我反思项”和“小组评价项”的内容。 引导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从“我的角度”和“他者的角度”进行双向评价和反思,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学生们在感言中写道:“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和交流,我感受到了他们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积极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 人大代表不再是模糊而遥远的‘大人物’形象。” 我还写了一份提案,向人大代表反映学校足球场不足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卢阿姨说,我的提案写得很好,很有意义。 她将在下次小组会议上提出这个建议。 我认为这非常好。 快乐的。 “以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促使学生理性反思学习实践过程,通过叙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从而进一步深化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继续实践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有利于政治认同和责任感等核心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加强多维度过程评价,加深对实用价值的理解

小学道德法治课程与学生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其评价内容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领域,立足课程的实践性、体验性特点,强化过程评价。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加强过程评价,更加注重其激励和改进功能。 德法教学可以在现有评价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多维度设计过程评价,引导学生自主记录学习实践过程,进而通过评价加深其价值认知,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例如,在教授六年级卷《我们的国家机构》第三单元时,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学习方法和管理、学习过程和结果,设计了自我评价清单(见表2)。本单元(见表2),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进行独立评价和反思。

注:自我评价时,选择不同数量的红色☆☆☆☆☆

以素养为导向的自我评价清单,重点关注知识与能力、学习态度、行为表现、价值观的理解与感受等,力求体现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并通过详细的评价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实践过程,学会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自觉关注自己的知识、情感和行为表现。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加深人生的认知体验和价值认同,更好地促进知行合一。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我们可以从价值观、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绩等多个维度,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和话题设计评价内容。 特别是对于与学生生活高度契合的话题,如“花草真美丽”、“爸爸妈妈在我心里”等,教师可以设计“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根据教材内容“画出家长的日程安排”。 《》等学习表引导学生在观察、调查、制作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引入家长和同伴评价,从而将过程评价融入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实现知识与知识的融合。在学习和实践中实践。 。

摘要:素养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程评价 课程 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 课程标准 第1张

3、实施增值评价转向,鼓励学生持续发展

新课程标准引入了“增值评价”。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中国学者也进行了近30年的相关研究。 简而言之,增值评价主要“关注评价对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进步或努力”[3]。 就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它指向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增值评价。 “要关注学生在德、智、体、艺、劳各方面的表现以及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的过程,并以此作为增值评价的重要依据”。 [4]。 这就需要转变伦理法治教学评价理念,在探索增值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多元综合评价,使教学评价贯穿教与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助力素养发展。

具体而言,评价体系应从学生、教学、课程等多个维度系统化; 评价标准应突出课程的建设性、教学的形成性、学生的发展性; 并注重评价模型的完整性。 ,建立“目标与过程模型相统一”的学生学科素养评价模型和基于协作理念的课程评价方法。 新课程标准以“成长的自我”为出发点,以学生不断拓展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课程构建的基础,科学设计内容的版块和主题。 例如,“家庭生活”内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话题。 从学生个体到家庭小群体再到社会大群体,教学逻辑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主题分布层次清晰、整体性强。 对此,教师应探索建立动态的、发展性的、增值性的综合评价体系。

具体来说,从一年级开始,学校要为学生建立一本“家庭教育主题成长书”。 结合各年级的学习目标,可设置“成长足迹”、“温馨日常生活”、“精彩瞬间”、“家族传统传承”等版块。 例如,一年级《我爱我家》课上,记录家庭故事,画父母肖像; 三年级“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课上,画一棵“家谱”,在学习“父母更爱我”时,用照片记录父母默默的爱; 五年级“弘扬优秀家风”,收集家谱、设计绘制自己的家谱等。学生每堂课都会形成不同形式的作业,收集整理成个性化、内容丰富的成长手册。 这样的成长记录本就是增值评估的记录和依据。 它可以用来评估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纵向比较分析,可以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持续成长,形成课程的核心能力。 同时,为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注入新的血液,凸显课程的完整性和整合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特别是课堂上的平等对话,通过亲切、真诚的评价语言营造尊重、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对自己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批评和质疑。教师。 和否定。 当老师接手新班级时,必须开始与学生建立学习评价体系。 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终成绩可以按照“论文评价+教学观摩+行为评价”的评价模式进行评价,其中课堂主动发言比例为30%,自我评价实践或体验活动中的小组评价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30%。 通过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多元化发展,实现“为学而评价”、“以评价为学”,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规划(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0。

[3][4]罗晓. 什么是增值? 增加了什么价值? 如何衡量增加值? 对增值评价的三种认识[J]. 今日教育,2021(01):11,13。

本文最初发表于《中小学德育》

2022 年第 6 期

标签: 课程评价 课程 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 课程标准

发表评论 (已有26882条评论)

评论列表